11月20日上午,在窗明几净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病区内,阳光照在7岁的小尕卓脸上,为这位来自藏区的小女孩的笑容增添了一份灿烂。在家长的陪同下,她一改几日前羞涩怕生的模样,正与两位伙伴儿——小扎西和小拉姆一起,为相处多日的医护人员献上哈达和锦旗。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观察,3位小朋友终于可以出院啦!
5天前,11月15日下午,在“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项目组织的协调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诊了这3名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先心病患儿。他们均来自并不富裕的藏族牧民家庭。10岁女孩小拉姆虽罹患动脉导管未闭,但她活泼开朗,有着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她也是其中唯一粗通汉语的小朋友,常常自告奋勇地充当3个家庭和医务人员之间的小翻译。7岁的小尕卓患有房间隔缺损,她性格腼腆内向却体贴懂事,会和小拉姆一起主动分享水果给医护人员。小扎西是一位虎头虎脑的5岁男孩,也同样被确诊为房间隔缺损,完成手术后,未来他将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背上小书包,健健康康地去上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务人员到火车站迎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此次先心病患儿救治工作高度重视。患儿抵达北京当日,医务处副处长徐昕晔、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赵鸿带队前往北京西站迎接,并贴心准备了捧花、小玩具和爱心抱枕。
金昌晓来到病房看望患儿
次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来到病房慰问探望了3位小患者,关切询问孩子们的情况,并送上了牛奶和三院融媒玩偶“三宝”。
心脏外科团队术前讨论
心脏外科主任凌云鹏、老专家解基严、手术主刀医生赵鸿等多位心脏外科专家以及麻醉医生邓莹参加了术前讨论。他们逐一分析3位小患者的病情,探讨手术流程、确定手术术式和麻醉药用量,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确保手术过程的万无一失。
患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病房,与医务人员互动
考虑到此次患者年纪较小且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在手术之前,主刀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们贴心地与小朋友攀谈接触,建立熟悉感,缓解他们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
小尕卓小时候曾在局麻下接受过泪道清理手术,因为当时意识清醒,可能留下了些许心理阴影,平时少言寡语。心脏外科希望通过此次手术,不仅解决孩子心脏上的疾病,也能消除她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实现“双心”治疗。
尽管住院后医生护士做了大量工作,努力让小尕卓放松心情,但手术当天,她仍然哭闹着不愿进导管室,在麻醉医生和护士的耐心安抚下,最终接受手术治疗。
赵鸿(左二)在手术中
手术于11月17日15时开始,不到3个小时,3台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二日,3位患儿均可正常下地走动。小尕卓的脸上还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她不再害怕“白大褂”,而是喜欢围着他们转。
患儿出院前合影,为心脏外科赠送锦旗
看着逐渐痊愈的小患者们,想到他们就此可以完全恢复健康,医生和护士们感到由衷的开心和欣慰。尽管只有短短几天的接触,孩子们和医护人员已然如家人般亲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长期以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2015年以来,医院共有9批53名专业人才和一位医院管理专家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心脏外科多次参加“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项目,包括深入藏区义诊筛选心先病患者,以及接收来自藏区的先心病患者为其做手术。此次帮扶活动是今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收的第二批来自藏区的先心病患者。
(文中患儿名字均为化名)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