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饶毅教授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3-11-25
11月20日,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饶毅教授在线接受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的陈述如图:
个人简介:
饶毅专长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药理学。
研究生期间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神经发育中细胞间交流,于1990年发表《自然》论文。1994年至2007年,饶毅分别在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和芝加哥的西北大学任教,研究神经发育的分子和细胞机理,发现两眼来自胚胎早期同一形态发生场,揭示Slit蛋白质的化学排斥性导向作用,研究化学排斥分子Slit和化学吸引分子Netrin的信号转导通路。还发现神经细胞和白细胞有保守的分子导向机理。饶毅在北京的实验室揭示社会行为的分子和细胞原理。2019年,饶毅发表化学连接组(CCT)的概念(涵盖同一动物中所有的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肽及其受体)。饶毅实验室发明化学连接组学的途径,制备必需的遗传工具,研究CCT中基因和细胞的功能作用、操纵化学传递、揭示神经环路。关于人类,饶毅实验室用遗传学、基因组学和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认知重要的基因和脑区。
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生物学讲席教授、北大麦戈文研究所创始所长,北京脑科学研究所创始所长。 2007年全职回国出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期间建立新型人事体制、改革科研管理,曾任北大理学部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创始主任。曾协助中国科学院在上海成立神经科学研究所(1999),参与建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2004),组建或共同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02)、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2011)、北大麦戈文/IDG脑研究所(2012)、北京脑科学中心(2018)、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2023)。西湖大学的共同发起者之一,并曾兼任其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
曾任或现任《神经科学杂志》《发育生物学》等国际学术杂志编委。为中国“未来科学大奖”发起科学家之一(2016),“科学探索奖”的共同发起者(2018)。2018年出任加拿大Gairdner国际医学大奖医学委员会成员。
饶毅的教学涵盖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药理学。自2008年以来,他每年讲授“生物学概念与途径”课程,以思想为基础、创造为目标,集中讲授生物学经典实验的来龙去脉。
附饶毅致辞:
让科学放光芒
——在2023年香港浸会大学毕业典礼与名誉博士学位仪式的致辞
我代表今天获名誉博士学位的同仁,感谢香港浸会大学全体师生刚刚授予我们的荣誉。
1985年,我经香港去旧金山。彼时的香港与中国内地很多方面都非常不同。过去38年来,世界变了,特别是中国内地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那次我来香港之前路过深圳,它还是一个在修第一条大街的小镇。
2000年,我把1998年在北京创立的“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Gordon研究会议搬到香港。其后20年,每两年参加此国际会议也是我观察香港科学的窗口。
2001至2003年,每年春天我到香港讲课一周,对香港的大学生有了解。
因此,我不仅在前排观察过香港的科学和教育,也试图以微薄之力对香港的科学和高等教育有所参与。
以此经历支撑我赢得了显示我的批判性一面,我希望你们原谅我直抒己见。
在殖民时代,英国不太可能期待香港为科学作出很大贡献,香港的高等教育不是为科学而构建。很长时间香港文化对发展科学也无很大热情。
1998年后,中国内地,特别是北京和上海,开始在科学上崛起,起初比较慢、后来非常明显。20多年经历过争论,有观点认为“科学对中国无用,中国应该依赖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有几年,我不得不反驳那些观点倡导关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研人才。我和施一公、潘建伟等一批科学家通过公益性“知识分子”和“赛先生”的公众号,以科普、科学品位推动科学文化扎根。随着国际压力集聚,那些观点寿终正寝。很清楚,其他国家不会让免费用它们的成果。我们需要自己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改善科学的质量。
在同一时期,香港也有努力,包括建立新的大学,改进已有的大学。但是速度慢一些、规模小一些,所以香港的科学落在内地后面了。
为什么需要关心香港的科学?我认为,科学可以对有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如香港至关重要。以瑞士为例,其人口数量的多少、自然资源的有限和人民工作的努力,都类似香港。瑞士在两百年前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它发展了物理的强项,从而产生了科学巨匠如爱因斯坦,同时也支撑了精密制造业。它发展了化学和生物的强项,从而产生了发现DNA的科学家,生物医药产业也是瑞士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人口只有17万的小城巴塞尔出现了全球十大药厂中的两家,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产业人才,对瑞士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现代世界一而再再而三证明高等教育支撑的科学可以是国家和城市繁荣的引擎。
七周前,我参加了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仪式。我作为其科学委员会主要发起人,这是第一次在香港举行仪式。香港特首似乎非常支持科学发展。这是好的苗头,如果香港接受了科学和高等教育对其未来至关重要的观念。
让我们希望整个香港,从特首到普通市民,都支持科学和高等教育,年轻人纷纷努力学习科学和工程,特区政府加大对科学和高等教育的资助,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行业的投入,香港的文化积极融入科学成分,未来建成的香港不仅以科学为支撑自己的支柱,而且能够为人类作贡献。
最后,再次表示我们的感谢,并祝福香港浸会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和全体香港市民。
延伸阅读:
香港浸会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旨在表扬杰出人物的卓越成就及对社会的重大贡献。据悉,2003年物理学家丁肇中、2021年物理学家朱棣文分别获颁其荣誉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外交家李肇星曾获颁其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