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考古学丛书|?周双林:《文物保护技术:理论、教学与实践》后记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3-11-25

11 文物保护技术png.png
《文物保护技术:理论、教学与实践》
周双林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3年11月出版
11-2 周双林-正面照.jpg
个人简介
周双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和文物的化学分析。开设《文物保护材料》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相关课程。自1998年起开始土遗址保护研究,开发了丙烯酸树脂非水分散体材料,相关研究已发表,并成为北京大学科研成果推广,在国内多个考古遗址如邢窑遗址、晋侯墓地遗址、通辽哈民忙哈遗址等使用;参加多项科技部重大课题,主要负责潮湿土遗址病害调查和保护材料研究;主持了12个国保单位考古遗址的保护设计和现场施工。发表文物保护相关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土遗址保护材料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与教学、方法与实践两个维度,讨论了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以及非水分散体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以下为《文物保护技术:理论、教学与实践》后记:
进入文物保护界是一个偶然。 大学毕业主要采取的是分配制,少数人自己找工作。 我当时毕业时初步分配在外地,后来换成了河南省博物馆,因为那边有个指标而且离我家最近,公交只需5站地。 我对这地方非常熟悉,小时候经常去参观,还在对门河南电影院看电影,都是走了来走了去的。
进入河南博物馆的10年是一段比较平静的时光,文物行业延续着既往的平淡。10年后期有了变动,因为建成了新的博物院。
那时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年初申报些经费,买些化学试剂、手术刀、玻璃容器等,做些简单的保护工作,例如纺织品开春的杀虫防霉、日常的青铜器去锈缓蚀、陶瓷器的脱盐保护等。 经常去库房是工作上的便利条件,也能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将收藏几十年的青铜器拿出去做X光,拍出了几十字的铭文,后来李伯谦先生就说这很重要。 剩余的很多时间就用来看书。 那时时间很多,每年看一种类型的书,比如今年看金属的书,明年看陶瓷的书,后年就看木材的书。 那时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乐趣是逛书店、买书,但是经常捅窟窿,这边多花钱,那边就得收紧裤腰带过日子。 这10年工作中也有一些难得的培训,比如1991年在泰安的培训,见到了陆寿麟、黄克忠、李最雄等我一直仰慕的专家真人;1994年在陕西考古院的培训,见到了修复水平很高的德国专家;1996年在陕西文保中心跟意大利专家学习青铜和陶瓷器的修复,也遇到了很多在以后成为很厉害专家的业内同行。
之后进入北京大学是不断提高的结果。 从1990年代开始,国家文物局在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搞了在职研究生培训,我非常想去,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都未能如愿。 到了1997年北京大学开设文物保护专业,在物色培养相关人员,我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来到了北京大学。
3年的博士学习是很艰苦的。 我辞掉了河南博物院的工作,也就没有了工资,每月只有320块的补贴。 家里是管不上了,有时候连自己都顾不上,记得第一个“十一”国庆,身上没钱了,还找室友借了3次钱(总共不到30块),就用这30块钱挨到了下次发补贴。 这个时候家里已经很难了,我考试的时候岳母已经确诊了尿毒症;孩子还小在上幼儿园,上学放学没人管,可以想象这三年的艰难。
这3年也是迅速提高的阶段。 除了出现场、外出开会或者回河南的家,每一天我都过着“机械”的生活,早上起来上课,中午回来午休,晚饭后直接去实验室,晚上11点多回寝室,跑操、睡觉,每一天都是如此。 那一段时间,在赛克勒博物馆熬夜的就那么几个人。 每天的任务就是读书、做实验、为了实验找材料。 有一次为了找紫外线吸收剂,转车几次跑到北京和廊坊交界的一个村子的化工厂,还记得接待我的那个技术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姓氏。 这3年也读了一堆外文资料,比如去陕西文保中心时复印的意大利专家带来的资料,去国家图书馆借阅并复印了外文书,还有从各种渠道得到的国外文物保护会议的论文集。 后来这些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博士论文选择的是土遗址保护方向,这也决定了后来几十年的科研领域,以至于在之后的20年都很难跳出这一领域,因为做顺手了就停不下来。 要知道我在河南博物馆的时候主要是做室内文物保护的。
博士期间,院里的文物保护专业开始招收文物保护方向的本科生,我在撰写博士论文之外,还帮着上课带学生。 头几次的课主要是请北京的专家来讲的,我们几个年轻的博士只讲其中一小部分。 然后慢慢地就全部接手下来了。
我的课程是“文物保护材料”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开前一门课是因为我有化学的底子,讲后一门课是因为我做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土遗址保护。
课程开设费劲,而学生还比较少,功效比低。
开设一门新课需要做课程内容设计,要查资料、找案例,才能把需要讲的内容充实完善,还要设计好PPT。 每开设一门新课,一般先写出大纲,逐步填充内容,然后再做PPT。 需要图片的时候,一种是扫描,一种是自己画,还有一种是自己去拍。当时为了开课,找了很多的书来扫描,扫描完了再用Photoshop修图。 案例方面的,则去各个文保单位的网站上找发表的文章,一些文章带彩图,就比较省事。 还有就是自己去现场拍,很多时候是在搞项目时随时拍下的。 带着相机到处拍照,是收集资料最常用的方法,包括逛博物馆时、参观实验室时、看古建筑古遗址时,还有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时。 网站也是找资料的一个很好的渠道,起初还用BBS的时候,可以去国外的网站找资料,上面有很多资料;上盖蒂研究所、ICCOM等网站也可以找到不少。 那时候接触了很多英文资料,开始是纸质的,后来就用学校网站订购的英文期刊的资料。 收集的资料很多,几乎没有整理完的可能。 在这之后,我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课程的很多照片,用的都是我自己拍摄的照片了。 自己拍的照片,角度是自己选择的,带有我自己的深刻认识。
在这20年中,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学生的数量却很少。 考古文博学院新增的10个本科名额是同时给文物保护和古代建筑专业的。 为了方便,两个专业隔年轮流招生,今年是文物保护专业招生,明年就轮到古代建筑专业招生,这样每个专业可以招够10个学生。 但是轮到文物保护专业时,要么招不满,要么中途有转院的。
校内的学生少,相反校外的学生却源源不断,他们主要来自国家文物局的在职培训。 最开始是中意班的培训: 中国—意大利政府合作进行在职人员培训。 开培训班时,我正好备了4年课,而且我与中意合作培训也有渊源,我1996—1997年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首次中意合作文物修复人员培训,那时候是作为学员参加的。从2004年起,我帮助国家文物局做了很多次在职培训教学,在这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在地方勤奋工作的同行,后来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对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需求倒推了学校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需求,因此一些学校就开始招收修复保护方面的学生。 为了帮助这些学校培养人才,我也先后去一些学校讲一些课,比如去廊坊、顺义给北京城市学院开设保护材料课程,去安阳给安阳师范学院开设修复保护概论课程,还有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开设建筑保护课程。
最近又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培养方式,就是学校开设的外国专家讲座。 这个讲座开设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国外的学科发展。 从2019年开始,我出面组织了几次活动,讲座的专家包括日本著名文保专家泽田正昭先生、意大利著名文保专家米盖利先生。 这样的讲座除了线下外,还可以开放线上,受众就比较多,好多国内做文物保护的专业人士,自己本身学识过人、经验丰富,在文物保护方面遇到了很多问题,对外国也就有了了解的需要。 我觉得这种讲座要经常进行,文物保护应当是国际性的。
现在回头看自己在学校的20年,主要工作有这些:
培养了一些学生: 十几位研究生,包括北京大学的研究生,还有替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带的研究生,还有指导过本科论文的十几位学生,他们基本都进入了文博行业,有些已经是副高职称。
做了一些项目: 国保级的遗址保护项目通过了12个。 涉及的项目就多了,大大小小有100多个,几乎涉及西藏和台湾以外的全国各地,还有国外的项目如新加坡的近代建筑保护。
写了一些文章: 有研究思考,有工作体会,有保护总结,大大小小有100多篇,但是发表级别都不高,这个行业毕竟小众,遗址技术保护更加小众。
帮助和关心了一些学生: 有学生新入文保行业,需要建议和资料;有学生考研或者出国需要指导;还有外专业的学生想了解文保技术的相关情况。 总的来说认识了不少年轻人,让我自己也觉得还毕竟年轻。
现在算来,从业已经35年,在文物保护领域也算做了些工作,至少还算比较努力。 也应该感谢一路上帮助我进步的人们。 感谢在河南博物馆工作时的领导和同事们,周贵祥书记、王世俊院长、付玉芳主任、王玮老师、杜安兄弟;感谢在河南的时候,经常帮助我的陈进良先生、张居中先生、曹桂岑先生;感谢我的导师原思训先生;感谢经常在课题上帮助我进步的黄克忠先生;感谢在专业发展上帮助我成长的詹长法老师;也感谢各地的合作伙伴,大家从合作做项目开始,最后成了经常惦记的好朋友;感谢在分析检测上帮了我20多年的杨文言老师、郑爱华老师。 感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容纳了我,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在教学科研上的各种关心和帮助。 感谢课题组的学生们,希望他们多出成果,多写文章。
附《文物保护技术:理论、教学与实践》目录

壹 理论与教学
1. 谈谈文物保护的哲学基础
2. 建议完善文物技术保护法律体系
3. 谈谈考古发掘中的现场保护
4. 谈谈考古遗址的展示保护
5. 土遗址防风化保护概况
6. 我国遗址博物馆建设的历史回顾
7. 考古遗址的技术保护与环境保护
8. 文物保护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及要求
9. 文物保护中树脂的去除方法
10. 文物加固过程中树脂反迁研究
11. 《文物保护材料学》的课程开设:内容、经验和问题
12.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课程开设:内容、经验和问题
贰 方法与实践
可移动文物保护
1. 金属文物机械去锈与化学去锈方法之比较
2. 一件赝品青铜鼎鉴定过程中的仪器分析佐证
3. 贵州可乐遗址青铜镜的科学分析
4. 河南南阳出土青铜提链壶的彩绘工艺分析
5. 科学分析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
6. 铜镜表面光泽度测量和制作工艺评价初步研究
7. 居延遗址129烽燧五铢的科学分析
8. 青海都兰吐蕃唐墓金银器的综合科学分析
9. 青海都兰吐蕃墓贴金银器粘接材料和工艺的科学分析
10. 丙烯酸树脂材料和何家村金银器的保护
11. 鎏金的显微观察
12. 鄂尔多斯北魏鎏金牌饰的科学分析
13. 云南曲靖出土金饰锡器的科学分析
14. 河南东周阳城熔铁炉玻璃样分析研究
15. 瓷质文物表面硅质水垢的清洗
16. 杭州南宋漆饰陶碗表面涂层的科学分析
17. 红圆皮蠹对毛织文物的危害及防治
18. 居延塞T129烽燧遗址出土纺织品分析
19. 防水材料在纸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初探
20. 超临界流技术在木材保护中的应用
21. 北京平谷上宅遗址骨柄石刃刀胶结材料的初步分析
22. 河南博物馆展室空调滤网吸附灰尘的分析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1. 潮湿土遗址隔水防潮技术对比研究
2. 成都杜甫草堂唐代遗址综合保护研究
3. 山海关夯土长城保护棚架及相关问题
4. 寿县城墙砖的病害与其特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5. 龙门石窟双窑洞病变的科学分析
6. 炳灵寺石窟171窟大佛发髻上蓝色颜料的分析与讨论
7. 鹤壁五岩寺石窟化学保护材料选择实验
8. 吐峪沟拦沙坝的影响及石窟保护对应措施分析
9. 从一片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表面金箔分析获得的信息
10. 千手观音修复的漆皮回贴材料选择
11. 望都汉墓病害科学分析与保护建议
12. 合浦汉墓四方岭I号白色墓砖的科学分析
13. 山东临淄东周殉马坑遗址的隔水保护措施及效果评价
14. 美国1970年代修复一幅中国古代壁画的实例
15. 北京延庆地区晚期壁画的病害及保护
16. 山西地区古代泥塑贴金装饰局部变色的分析研究
17. 贵阳高坡红军标语结构分析及现场保护
18. 洛阳山陕会馆修复工程化学分析报告
19. 基于糟朽木材原址保存的循环水保护设计——以义乌春秋战国古井遗址为例
非水分散材料研究及应用
1. 几种常温自交联丙烯酸树脂非水分散体的制备
2. 非水分散体加固剂固结砂土能力的研究
3. 非水分散体加固剂对大窑遗址土体的加固试验
4. 几种加固和防水材料控制土体盐结晶破坏的初步试验研究
5.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土体加固保护材料的筛选
6. 内蒙古通辽哈民忙哈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及非水分散体新型保护材料的应用
7. 吐鲁番地区几个土遗址化学加固的分析评价
8. 库木吐喇岩面化学加固保护试验
9. 新型材料复制金沙遗址博物馆考古剖面
10. 考古发掘土遗址的生物病害与蚁狮防治
附丛书目录
书籍合影.jpg
丛书目录1.jpg
丛书目录2.jpg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