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ADC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ADC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被广泛采用的ADC架构。其中,SAR ADC由于其高度数字化的结构在众多ADC架构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2006年65nm工艺节点问世后,其更是得益于工艺友好的特性表现出了超低功耗的优势,SAR在被发明超过40年之久后迎来了复兴,成为了ADC领域能效指标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根据图2统计显示,在进入21世纪的20年间,ADC的能效提升了约7500倍,大大超越了摩尔定律的演化速度,其中SAR 型架构占据高能效ADC的主要部分。随着大量相关的应用和低功耗技术涌现,统筹好这些技术的应用场景和电路要求对于SAR ADC的设计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2. 2000年—2021年在顶级会议上发表的ADC论文,表明SAR型ADC已成为高能效ADC的主要选择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唐希源助理教授与合作者在IEEE TCAS-I上发表了关于低功耗SAR ADC设计的综述论文。文章从SAR ADC中比较器、电容数模转换器以及数字逻辑这三个基本电路模块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并总结了近年来与这些电路模块相关的低功耗技术,例如新型的悬空反相型比较器、时间域比较器、低功耗电容DAC切换技术、异步数字逻辑等。另外,文章还根据目前SAR ADC已有的技术和性能统计,细数了近年来SAR ADC的研究历程,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倾向,旨在推动与SAR相关的研究站上新的起点。此篇论文被评选为IEEE TCAS-I月度亮点论文。唐希源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abstract/document/976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