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王征实验室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在线发表题为“Common and differential connectivity profile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and capsulotomy in 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的研究论文,报道两种神经调控手术干预难治性强迫症的脑网络模式调控的异同,为个体化术前治疗方式筛选、术后康复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达到2%—3%,被WHO列为全球第四大高发的精神障碍。它也是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还带来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王征课题组围绕强迫症的病理环路解析,结合灵长类模型和人类临床病患(J Neurosci, 2020),原始创新跨物种机器学习模型用于提升临床自闭症和强迫症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Am J Psychiatry, 2021;同期配发了专家点评);围绕药物干预的疗效机制,发现五羟色胺类的传统一线药物对强迫症患者不同脑区灰质体积的双向调节效应(EBioMedicine,2017),但将近30%的患者对常规的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等手段都没有积极响应。
针对这部分难治性强迫症病人,手术治疗被认为是最后的终极救赎。强迫症手术干预方案通常靶向调控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简称 CSTC)环路中的核心脑区,包括内囊前肢毁损术(简称毁损术)和腹侧内囊前肢/腹侧纹状体的深部脑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简称DBS)。课题组前期从功能连接的角度发现,毁损术治疗会显著降低患者的腹侧纹状体-前扣带回的连接强度(Biol Psychiatry,2018;同期配发了专家点评);从结构连接的角度看,毁损术治疗引起了脑内大范围白质和灰质的形态学变化,并且尾状核的体积减少与术后症状恢复相关联(Biol Psychiatry CNNI, 2021);同时,患者的背外侧前额叶投射到丘脑的纤维束越多,术后康复的效果越好(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21)。但是,目前尚不清楚DBS和毁损术在调控脑网络模式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特征?这种脑网络模式的改变进而是如何改善临床症状的?能否用脑影像技术建立不同神经调控手术特异的改变脑环路“环路指纹”,并应用到术前治疗方式筛选、优化个体术后疗效?
针对上述问题,王征实验室汇集了215例被试的临床和磁共振影像数据,包含有104例强迫症患者和82例健康对照,其中27例重度强迫症接受了毁损术治疗且在术后也进行了磁共振扫描;以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合作者提供的15例健康对照和14例接受DBS治疗的强迫症患者数据。随后研究人员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数据构建了大尺度脑网络,建立基于主成分回归的机器学习模型,分析发现外侧前额叶皮层预测术前强迫症症状评分权重较大。手术前后的对照分析发现,毁损术和DBS对整个CSTC功能网络的作用都具有一种特殊的偏侧性,降低了皮层-皮层下的功能连接的同时却增强了皮层-皮层的功能连接(图一)。其中,86%的皮层-皮层下功能连接被DBS显著减弱,而100%的皮层-皮层功能连接被增强(图一A);92%的皮层-皮层下功能连接被毁损术显著减弱,而92%的皮层-皮层功能连接被显著增强(图一B)。
图一:两种神经调控手术的脑网络调控模式
前期王征团队运用图论方法已发表过系列脑网络功能分析的成果(Biol Psychiatry, 2016; Cereb Cortex, 2018),这里选用通讯强度(communication strength)来解读皮层-皮层和皮层-皮层下的网络模式改变(图二A)。结果发现:DBS和毁损术都显著趋向于减弱皮层-皮层下,增强皮层-皮层的网络通讯强度。同时,DBS所导致的腹外侧前额叶皮层-皮层网络通讯强度的增强与患者的抑郁评分改善呈正相关;毁损术所导致的中外侧前额叶的皮层-皮层网络通讯强度增强与患者的焦虑评分改善呈正相关(图二B)。
那么,被调控环路的网络通讯强度是否可用于术前选择手术治疗方式的影像诊断指标呢?如果可行,是哪个靶点脑区呢?研究人员随后对每个脑区进行术前网络通讯强度的线性建模:网络通讯强度 ~ 治疗方式+治疗结果+ 治疗方式×治疗结果,其中治疗方式为DBS或毁损术,治疗效果为临床症状评分在手术前后的改变。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的交互作用(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的显著性可帮助鉴定在DBS或者毁损术中指示不同治疗效果的脑区。分析后发现,腹外侧前额叶的皮层-皮层下网络通讯强度可指导选择改善抑郁症状的手术方式,中外侧前额叶的皮层-皮层网络通讯强度可指导选择改善焦虑症状评分的手术方式(图二C)。后验皮尔森相关分析进一步揭示:腹外侧前额叶的术前皮层-皮层下网络通讯强度越低则越倾向于选择DBS,而中外侧前额叶的术前皮层-皮层网络通讯强度越低则越倾向于选择毁损术。
图二:神经调控手术靶向改变皮层-皮层下、皮层-皮层间的网络通讯强度
综上,本研究发现了DBS和毁损术这两种不同的神经调控手术共有的脑网络调节效果:减弱皮层-皮层下网络通讯的同时增强了皮层-皮层间的网络通讯。这种局部抑制远端增强的模式也提示,大脑功能网络对靶向神经调控的响应并不是简单地被动性扩散(passivediffusion)物理刺激效应,而可能经历了自适应式的功能重组(adaptive reorganization)。与此同时,这两种神经调控手术优先改善临床症状的维度不尽相同:靶向增强外侧前额叶的皮层-皮层网络通讯可能缓解焦虑或情绪相关临床症状,且这一指标可作为潜在的抉择手术方式的影像学依据。课题组后续将进一步发展此前提出的全脑尺度动力学建模方法(Neurosci Bulletin, 2018),模拟神经调控的网络规律,为开展前瞻性临床实验提供理论指导,辅助神经调控干预前后的临床评估。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生陈潇宇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王振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征为唯一通讯作者。本课题得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Damiaan Denys教授及其团队和英国剑桥大学Valerie Voon教授的合作支持,以及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心理学院王征课题组研究成果在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 揭示神经调控手术治疗强迫症的脑网络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0
相关话题/网络 神经 临床 皮层 健康
汤富酬和李铁军课题组合作开发基于分子网络特征整合单细胞数据的新方法
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多个全球性的、大规模的细胞图谱项目相继启动,例如人类细胞图谱计划等。然而,把来自于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或者只有很少重叠细胞类型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集进行准确有效的整合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因为当前整合单细胞数据的方法需要校正批次效应从而达到整合分析的目的,而上述所涉及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分子影像临床转化平台建设取得系列突出成绩
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分子影像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分子影像技术是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最重要的一类工具,传统成像技术难以实现早期微小肿瘤成像,核医学分子影像可以达到无创精准个体化的诊疗。以PET/CT为代表性的新技术的出现为疾病诊疗提供了全新视野,如果把PE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生命学院唐世明课题组发现猕猴视觉皮层V4中表征中等复杂度形状特征的功能区
视觉的形状信息主要由大脑视觉皮层的腹侧通路(V1-V2-V4-IT)处理,这个过程中发生了由简到复杂的特征整合。初级视皮层V1主要编码简单、局部的特征如线段的朝向,而较高级的皮层IT主要编码较为复杂、整体的特征如物体类别。而这些视觉皮层的功能构建,如V1中的朝向区和IT中的特征柱也已广为人知。然而,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北医三院乔杰团队在The Lancet发表妇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
2021年5月25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乔杰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司长宋莉、四川大学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朱军教授作为共同主席,在TheLancet(《柳叶刀》)在线发表特邀重大报告“ALancetCommissionon70yearsofwomensreproduct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取得新进展——栗占国课题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真实世界研究在Lancet子刊发表
2021年3月,国际权威学术期刊Lancet杂志子刊TheLancetRegionalHealth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课题组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成果(EffectivenessandsafetyofiguratimodinpatientswithactiveRAinC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环境学院邱兴华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亚急性空气污染暴露的人体健康效应模式
大气污染通过什么机制危害人体健康?回答这个问题的伦理和技术难题是对人体进行高暴露并观测机体反应。为此,北京大学(PKU)邱兴华课题组与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YifangZhu和JesusAraujo教授团队长期合作,利用大气污染空间差异、以UCLA-PKU暑期交换学生为受试者实现时长十周的高暴露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心理学院韩世辉课题组在群际冲突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平民伤亡在战争中时有发生,并且随冲突升级平民伤亡规模增大,引发严重人道主义危机。研究群体间冲突(或“群际冲突”)造成平民伤亡的决策过程及其认知神经机制,是一个基础科学问题,也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韩世辉课题组近日在NatureHumanBehaviour在线发表题为“Cognitive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弦外音?言外意?朱露莎课题组揭示交流推理的神经计算机制
交流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行为之一。我们通过交流来传递信息、获取知识、建立信任。不同于竞争、合作、共情等高级社会认知功能,我们对复杂交流行为所依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知之甚少。理解交流行为不仅需要研究交流信号本身(如表情、手势、语音、词义等),还需要探索这些信号是如何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被灵活使用,表达含义。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生命科学学院李磊研究组在植物miRNA调控网络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1年3月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磊研究组在GPB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andFunctionalAnalysesofHubMicroRNAsinanIntegratedGeneRegulatoryNetworkof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本项研究主要构建解析了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心理与认知科学学罗欢课题组和合作者开发操控人脑工作记忆的“动态扰动”新范式并建立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
工作记忆指对外界信息的短暂存储和操作能力,是脑认知核心功能。记住和拨打一个新号码,和朋友聊天,听一场讲座,都需要工作记忆的参与。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麦戈文脑研究所罗欢研究员课题组在以往发现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一种全新“动态扰动”行为范式,通过在记忆保持阶段呈现有特定时间关系的多个动态亮度序列对人类序列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