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于2021年3月1日在线出版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邹鸿、宗秋刚团队撰写的第5卷第2期封面文章“Energetic electron detection packages on board Chinese navigation satellites in MEO”(如图1所示)。该文章介绍了在中地球轨道中国导航卫星上搭载的“能量电子探测仪器包”(简称EEDP)的工作原理、地面测试和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研究所邹鸿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博士生叶雨光为第一作者,另外还包括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山东航天电子研究所的合作者。
图1.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2021年第5卷第2期封面
“能量电子探测仪器包”(EEDP)是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研究所****宗秋刚教授领导的科学团队和邹鸿研究员领导的仪器研制团队通力合作、自主研发而成。如图2所示,EEDP包括一台中能电子谱仪(MES)、一台高能粒子探测器(HED)和一台深层介质充电监测仪(DDCM,包括电子学箱)。EEDP可以测量50keV~3.0MeV电子,采样率高达1秒钟1次,具有高时间、空间和能量分辨率、能量范围宽等特点。
图2. 能量电子探测仪器包飞行件实物图
EEDP的中能电子成像谱仪(MES)采用的小孔成像技术继承自本团队研制的“北大成像电子谱仪”(BD-IES),其性能指标在同类型探测器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测量多个方向入射的50~600keV中能电子能谱。EEDP的高能电子探测器(HED)采用DE-E硅探测器望远镜技术,可以测量0.5~3.0MeV的电子能谱。深层介质充电监测仪(DDCM)采用航天载荷常用的FR4电路板为基材设计传感器,可以测量入射到传感器的粒子流产生的充电电压和电流。
离地面高度为2000 km(L~1.3) 至~25,000 km (L~5) 的区域,称为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简称MEO),以区别于低轨道(LEO) 和地球同步轨道(GEO,L~6.6)。中地球轨道主要位于外辐射带的中心区域,是外辐射带中出现注入、加速、波和粒子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的主要区域,且相对性电子的辐射环境最恶劣,其通量比地球同步轨道高数倍至1个数量级。因此,在中地球轨道对能量电子及充电效应测量对于空间物理理论研究和空间天气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搭载EEDP的中国中地球轨道导航卫星MEO1和MEO2于2018年底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其上搭载的EEDP已正常在轨运行超过2年。搭载另一套EEDP的中国中地球轨道导航卫星MEO3于2019年底成功发射,其上搭载的EEDP也已正常在轨运行超过1年。EEDP的高质量观测结果为我们研究地球辐射带提供了新的视角。
范阿伦探测器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地球辐射带的三带结构。三带结构的形成与外辐射带电子的产生和损失的动态过程有关。前一次事件产生的高能电子受到外辐射带电子损失机制影响,导致了外辐射带较高L值区域的电子显著损失,而低L 值处仍然保留,随后新的高能电子带在高L值区域产生,则形成辐射带的“三带”结构。然而受到轨道远地点高度的限制,范阿伦探测器只能观测到L≤6的区域,通常观测不到新生产的高能电子带的外边界。图3显示了EEDP的HED在2019年11月观测的辐射带三带结构。其中可以看到完整的新电子带产生和发展过程,填补了范阿伦探测器的观测空白。这也是我国首次利用自主空间探测载荷实现对地球辐射带三带结构的观测和报导。
图3. EEDP在2019年11月观测的地球辐射带三带结构
EEPD的中能电子谱仪(MES)可以对180°视角内9个方向同时入射的50~600keV电子通量进行测量,具有角度分辨能力。图4显示了MEO3星在2020年2月10日地磁平静时期在L=4.6处观测的中能电子的投掷角分布。如图4所示,MES观测到的8个能档的中能电子投掷角分布曲线中最大通量出现在70°~100°之间,而在投掷角接近0°和180°附近是通量降低,符合在外带磁赤道附近电子投掷角分布理论预期。这也是我国首次利用自主观测数据获得的中能电子投掷角分布。
图4.2020年2月10日MEO3星中能电子谱仪在L=4.6处观测的中能电子投掷角分布。不同颜色和符号代表中能电子谱仪的8个能档曲线。
中地球轨道是各国导航定位卫星系统的重要部署区域,而大的太阳风暴导致的强地磁暴可以导致卫星重要载荷的失效甚至整个卫星平台的失控,有可能导致一些重要系统的服务稳定性降低甚至中断,因此对中地球轨道空间天气连续高时空分辨率监测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范阿伦探测器任务在2019年结束,目前中地球轨道的辐射带科学研究卫星就只剩下日本的ERG卫星。ERG任务为单颗卫星,计划与范阿伦探测器及地面观测实现联合观测。范阿伦探测器任务结束后,对辐射带的科学观测也将出现缺口。因此三颗中地球轨道中国导航卫星上的能量电子探测包的观测对于空间科学研究及空间天气应用的将起到重要作用。而能量电子探测包的初步观测结果表明,该仪器的数据质量足以担当这一重任。
图5. 北京大学团队研制的能量电子探测器构成的6星星座观测网络
风云三号05星和风云四号02星计划于2021年发射。届时由北京大学团队研制的能量电子探测器将构成三颗MEO轨道卫星,一颗IGSO轨道卫星、一颗GEO轨道卫星和一颗LEO轨道卫星构成的6星星座观测网络,如图5所示。这一星座网络可以提供地球辐射带的全球高时空分辨率观测。随着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年的日益临近,这一星座监测网将为我国辐射带研究及空间天气监测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Ye, Y. G., Zou, H., Zong, Q.-G., Chen, H. F., Zou, J. Q., Shi, W. H., Yu, X. Q., Zhong, W. Y., Wang, Y. F., Hao, Y. X., Liu, Z. Y., Jia, X. H., Wang, B., Yang, X. P. and Hao, X. Y. (2021). Energetic electron detection packages on board Chinese navigation satellites in MEO. Earth Planet. Phys., 5(2), 158–179doi: 10.26464/epp2021021.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地空学院邹鸿、宗秋刚团队“中地球轨道中国导航卫星能量电子探测仪器包”研究成果被选为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封面文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0
相关话题/电子 地球 观测 辐射 卫星
深研院新材料学院潘锋组与化学院孙俊良组联合用3D电子衍射揭示高电压钴酸锂机理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
锂电池作为新一代绿色储能器件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用上了手机等移动通信和电动车等绿色出行。目前正在使用锂电池正极材料可分为3类,高端手机等用的钴酸锂、电动车电池用的有层状高容量但安全性不高的镍钴锰三元氧化物和高安全但容量不高的磷酸铁锂、电动自行车和充电宝用的低容量低成本低循环稳定性的尖晶石锰酸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地空学院唐铭课题组通过重建深时造山历史揭示贫瘠的地球中年
地球最早的生命活动迹象可以追溯到38亿年前,并在24亿年前迎来第一次大气氧化,然而接下来十几亿年间,生命演化却毫无起色,直到约8亿年前,真核生命才取代原核生命成为主导。地球中年时期(18-8亿年前)也因此被称为“沉闷的十亿年”,但是造成“沉闷的十亿年“的原因尚不清楚。生命演化非常依赖营养元素的供给。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物理学院方哲宇团队提出自由电子束调控金属/介质复合异质结构谷极化新方法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方哲宇团队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Deepsubwavelengthcontrolofvalleypolarizedcathodoluminescenceinh-BN/WSe2/h-BNheterostructur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利用超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量子中心王健教授及合作者在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薄片中观测到原子缺陷引起的局域磁矩
二维材料的出现为探索和调控二维极限下新奇的物理现象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也推动了当代凝聚态物理和电子器件的发展。二维材料拥有众多奇异的物理特性,其中,二维磁性因其在自旋电子学中潜在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最受关注的科学前沿之一。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发现了一系列的本征二维磁性材料,例如CrI3、Fe3GeTe2等。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化学研究评述》报道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稠环电子受体的系统性工作
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有机太阳能电池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研究,自2015年原创性地提出“稠环电子受体”这一概念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总结发表在《化学研究评述》(AccountsofChemicalResearch)上。1995年以来,富勒烯衍生物占据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JACS发文揭示稠环电子受体分子设计中的蝴蝶效应
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非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稠环电子受体分子设计中起始原料的微小差异引发的“蝴蝶效应”,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分子构建策略,相关工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Am.Chem.Soc.,DOI:10.1021/jacs.0c09800)。2006年以来,占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地空学院周煦之与宗秋刚团队对太空中嵌套磁洞的观测与重构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周煦之、宗秋刚教授和博士研究生李京寰、杨帆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构建自洽的等离子体平衡态模型,对太空中观测到的嵌套型磁洞进行了动理学重构。该模型与观测结果高度一致,证实了磁洞作为稳定的抗磁结构,其磁场强度的下降源自于其束缚的等离子体。这一工作为理解太空中磁洞的形成及其在空间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信息学院电子学系郭弘教授团队在基于原子磁力仪的无磁屏蔽人脑磁图测量系统的研制中取得重要进展
脑磁图测量系统以高灵敏度磁力仪为基础,通过记录由脑部自发电流产生的磁场,无创伤性地探测脑部电磁生理信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脑疾病诊断和脑部功能的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医疗应用价值和基础科研价值。脑磁图系统通常利用基于超导效应的磁力仪对人脑微弱磁场信号进行测量。由于系统需要液氦超低温冷却及磁屏蔽室,造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信息学院电子学系郭弘教授团队实现国际传输距离最远的相干态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
相干态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ontinuous-VariableQuantumKeyDistribution,简称CV-QKD)具有成码高、采用光通信通用器件实现、可与现有光通信业务共纤同传等突出优势,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由于CV-QKD系统量子态本身非常微弱,长距离传输会进一步降低信号的功率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信息学院电子学系郭弘教授团队在原子共磁力仪系统研制及自旋-引力耦合作用探测领域取得突破
共磁力仪以高灵敏度原子磁力仪为基础,通过对磁场的高精度调控,实现对角加速度、引力场以及新奇异物理场的高精度测量,具有重要的基础科研价值及实际应用价值。共磁力仪通常利用处于同一个原子气室中不同种类的原子来实现对磁场微小变化的共模感知和抑制。由于不同原子在空间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分离,磁场梯度会影响共磁力仪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