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实验室李晟研究员与合作作者以“Retreat of large carnivores in the giant panda distribution range”为题的研究成果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
李晟与大熊猫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和明星物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建立了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量的保护投入有效扭转了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下降的趋势。在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最新一轮的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中,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至“易危”,成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中里程碑式的案例。
大熊猫的保护同时对许多与其同域分布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有伞护作用,有效保护大熊猫栖息地也将促进这些同域分布物种的种群恢复。该研究针对同域分布物种中栖息地需求较为特殊的一个类群——大型食肉动物,试图回答针对大熊猫的保护行动是否能够满足同域分布的大型食肉动物种群的保护需求。研究系统收集了2008—2018年间大熊猫分布区内73个自然保护地(包括68个自然保护区、3个林场、2个社区保护地)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评估了该区域内大型食肉动物在当前的分布现状。同时,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各研究物种在保护地的历史分布数据相比较,系统评估了这些物种在此期间的分布范围变化。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覆盖了大熊猫分布区5大山系(秦岭、岷山、邛崃山、相岭、凉山),包括7830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总监测工作量达169万相机日。
研究结果显示,大熊猫分布区内目前分布有4种大型食肉动物,分别是豹(Panthera pardus)、雪豹(P. uncia)、狼(Canis lupus)、豺(Cuon alpinus)。豹、豺这2个物种与大熊猫共同栖息于森林类型的生境中,狼和雪豹主要栖息于大熊猫保护地内的亚高山和高山地区。曾经分布在这里的另一种大型食肉动物——虎(Panthera tigris)已于20世纪60年代在大熊猫分布区内灭绝。4种现生的大型食肉动物的分布区范围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豺最为严重,已从95%历史分布的保护地消失,其次是豹(81%)和狼(77%),雪豹(38%)种群保存相对完好。豺与狼在过去10年间均只有零星记录(豺仅被记录到4次,狼11次),在部分山系可能正处在濒于消失的边缘。现有的4种大型食肉动物的大部分记录来自于2个区域性保护地网络,即由11个相邻保护区构成的秦岭中部自然保护区群(总面积2378 km2)与由7个保护区构成的邛崃山自然保护区群(总面积5658 km2)。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000km2)是目前唯一一个仍保留有全部4种大型食肉动物的保护地。
大熊猫分布区内当前栖息的4种大型食肉动物(李晟课题组红外相机拍摄)
大熊猫保护地内4种大型食肉动物的分布变化与现状(a,豹;b,雪豹;c,狼;d,豺)
对保护区职工和当地村民的访谈结果显示,豹与豺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仍较为常见,但其种群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急剧下降。虽然对具体的下降原因缺少研究和记录,但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经由家养动物传播的烈性传染病等可能是其种群下降的重要原因,偶然发生的对食肉动物的报复性捕杀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豹与大熊猫共同利用森林生境(李晟课题组红外相机拍摄@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政府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并实施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工程,包括大熊猫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这些保护政策与措施的实行显著提高了大熊猫种群与栖息地面积。然而,该研究结果显示,大型食肉动物在这一期间分布区退缩,其种群并没有得到有效维持。论文作者推测,这种保护成效的差别,可能主要是由于大型食肉动物有着与大熊猫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和栖息地需求所致。大型食肉动物家域范围大,如豹的个体家域面积可达100km2以上,显著高于大熊猫(个体家域5—13 km2)。针对大熊猫建立的单个自然保护区(平均面积约400 km2)尚不足以完整保护大型食肉动物的种群,这也是研究发现现有大型食肉动物记录大部分来自于2个区域性保护地网络的原因。此外,大型食肉动物必须依赖于充足的猎物种群,而且容易因为捕食家畜、意外伤人等原因引发人兽冲突而被报复性猎杀。这些因素都使得大型食肉动物在面临人类压力时更为脆弱,因而难以从针对大熊猫实施的保护策略和保护措施中得到全面保护。
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它动物苛刻。大型食肉动物数量不断下降,是近数十年来全球范围的普遍现象。这与其它大熊猫伴生的植食性动物(如中华鬣羚、中华斑羚、扭角羚)或杂食性动物(如亚洲黑熊)不同,这些物种均充分得益于大熊猫保护区的设立,种群相对稳定或有所增加。
自2013年起,我国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拟建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覆盖了大熊猫分布区内北部4个山系的大面积栖息地与潜在栖息地,为大熊猫分布区内大型食肉动物的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该项研究建议,大熊猫国家公园应考虑将大型食肉动物的恢复作为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在更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保护措施,比如扩建保护区群、建立廊道加强现有保护地之间的联通性、恢复和重建适宜栖息地、促进有蹄类物种种群恢复、加强社区放养家畜的管理等措施,在大熊猫栖息地内逐步恢复大型食肉动物种群,重建营养级复杂度(trophiccomplexity)。这些措施将大大增强区域内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抵抗力,从而惠及大熊猫及其同域分布的更多野生动植物物种。
李晟为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王大军博士为共同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张立教授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申小莉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的其它合作单位包括美国斯密森尼保护生物学研究所(Smithsonian Conservation Biology Institute)、四川省林业与草原局、陕西省林业局。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生命学院李晟课题组揭示大熊猫分布区内大型食肉动物分布与保护现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0
相关话题/动物 北京大学 工程 论文 数据
高歌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检索新方法和参考数据库
作为细胞异质性研究的重要工具,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近年来蓬勃发展,并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若能有效利用现有的单细胞数据进行检索与推断,研究者便能更好地进行新测序单细胞的注释,以及综合多数据集的研究。然而,精确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检索和注释需要克服两个挑战:一、数据集之间的批次效应(batcheffect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李本纲课题组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发表论文揭示短生命气候胁迫物质的长期气候效应
短生命气候胁迫物质(short-livedclimateforcer,SLCF)通过影响地球系统的辐射收支产生气候效应。硫酸盐、黑炭、臭氧等短生命气候胁迫物质导致的辐射强迫,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短生命气候胁迫物质的大气停留时间较短,之前的研究通常认为其仅具有短期气候效应,而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SCIENCE子刊发表研究成果
北京时间2020年6月24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席建忠教授课题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团队联合,在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IF=17.2)《科学转化医学杂志》杂志上发表题为“Patient-DerivedTumor-LikeCellClus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城环学院朴世龙教授团队在《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发表论文揭示植树造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在当前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植树造林被普遍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科学界对于植树造林的固碳潜力到底有多大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尤其是相比于植被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对植树造林的响应仍然是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为探究这一问题,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朴世龙教授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陈安平博士研究团队聚焦全球植树造林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城环学院朴世龙教授团队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发表论文揭示树木应对干旱胁迫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变化规律
20世纪初以来,全球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导致部分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衰退,且森林大面积死亡的风险持续增加。抵抗力和恢复力是评估森林树木对干旱胁迫应对能力的关键指标:抵抗力是指相比正常生长状态干旱导致的树木生长下降的程度;恢复力是指干旱结束后树木生长恢复的速率。已有研究发现,树木应对干旱胁迫的抵抗力和恢复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文研究员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JACS发文阐述新型材料光催化固氮最新研究成果
论文截图2020年6月12日,化学领域顶尖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在线发表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文研究员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VisibleLight-DrivenNitrogenFixationCatalyzedby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忠明课题组发现大气颗粒物过氧化氢更重要来源
大气氧化性偏强被认为是重污染期间二次细颗粒物(PM2.5)浓度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造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之一,然而有关定量机理还很不清楚。过氧化物作为大气中气相、液相和颗粒相重要氧化剂以及高活性自由基储库,广泛参与大气化学反应,对大气氧化性产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大气氧化能力的指示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北京大学跨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高卫平课题组受邀于《德国应用化学》发表综述:提出“蛋白质-高分子精准偶联”概念
日前,北京大学跨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高卫平课题组受邀在化学及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上在线发表了题为《精准偶联:制备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的新兴策略》(“PrecisionConjugation:AnEmerging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团队研究揭示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易受空气污染影响
2020年6月5日,环境健康领域顶级期刊《环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HealthPerspectives)以“RespiratoryInflammationandShort-TermAmbientAirPollutionExposuresinAdultBeijingResidents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刘燕研究团队揭示骨矿化前体在细胞内的发生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刘燕研究团队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张玉峰教授,共同在国际顶级期刊《尖端科学》(AdvancedScience)发表题为“生物矿物前体形成起源于钙、磷团簇从内质网到线粒体的运输(BiomineralPrecursorFormationIsInitiatedbyTransport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