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辨方法其本质都是通过识别单个荧光分子的独立的发射特性获得该分子的空间定位。如果可以对宽场成像中衍射极限以内各个发光分子荧光发射差异实现主动控制,则有可能获得更好的超分辨显微结果。近期,物理学院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光学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量子相干控制原理主动调制分子荧光发射而获得超分辨荧光显微的方法(SNAC),在宽场成像下实现了分辨率的提升。课题组在ZnCdS量子点体系下获得衍射极限范围内各个量子点的差异化激发。通过设计多个整形脉冲,单个ZnCdS量子点的荧光差异性会得到增强。课题组通过周期性改变整形脉冲和傅立叶增强提取荧光响应的差异。同时,主动控制的图像采集方案可以有效地抑制系统中不随调制周期变化的泊松随机噪声和CMOS工艺导致的固定噪声,极大地提升了信噪比。接着,课题组利用独立开发的混合周期(Combination-FFT)和多高斯拟合定位算法获得最终的超分辨重建结果。研究模拟了邻近双点荧光发射的超分辨定位,其结果可以很好地分辨出低至50nm的相邻荧光分子。对于密集标记的线性结构,SNAC的分辨能力同样有显著的提高,获得了30nm左右的径向定位精度。在量子点标记的COS7细胞样品的维管结构区域清晰地观测到维管的平行取向和姿态排布以及纤维交叉区域的95.3nm的邻近双峰,显示出比已有多种宽场超分辨方法更好的重建结果。这个研究将脉冲整形作为新的控制维度引入荧光超分辨,并将宽场超分辨成像技术的分辨率提升到了与单分子定位方法接近的50nm的水平。
![](https://news.pku.edu.cn/images/2020-04/043055dd30754503be1bdb29bbe5b8bb.png)
图1 主动控制超分辨方法的实验装置
![](https://news.pku.edu.cn/images/2020-04/b4932019cc604dcfa09e5be3cf9d6754.png)
图2 邻近双点和复杂二维结构的主动控制超分辨率模拟验证
![](https://news.pku.edu.cn/images/2020-04/aac8bcf6d07d4303a4a3a53a0d80b102.png)
图3 QD625量子点标记的COS7细胞生物样品的主动控制超分辨重建图像
该项工作于2020年4月17日被Science Advances以题为“Super-resolution nanoscopy by coherent control on nanoparticle emission”在线发表(DOI:10.1126/sciadv.aaw6579)。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刘聪越,王树峰副教授和龚旗煌院士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和教育部纳光电子前沿创新中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