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出气中的生物标志物、挥发性有机物(VOC)常被用作来研究人体病毒如呼吸道炎症、癌症等。近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教授发现,当大鼠暴露在空气中有毒物质如蓖麻毒素、内毒素、臭氧以及二氧化碳时,会通过呼出气实时排放特征性VOC组分,有的暴露会导致VOC的浓度显著升高,而有的会导致VOC浓度的降低。不同的污染物暴露会导致大鼠通过呼出气排放不同的VOC组分。课题组利用该发现的原理方法,集成活体大鼠、呼出气采样与VOC在线监测创建了空气综合毒性在线监测RSTair(Rats Sniff off Toxic Air)系统,通过该系统实时监测大鼠呼出气VOCs浓度的变化可以预警所呼吸空气毒性的变化。

Rats Sniff off Toxic Air (RSTair)系统示意图 (Chen et al,2020)
为了详细验证该系统,课题组给大鼠暴露了四种不同的空气毒性模拟物——臭氧、二氧化碳(缺氧条件)、蓖麻毒素和内毒素,然后利用RSTair系统实时监测大鼠呼出气中的TVOCs浓度水平。研究发现不同污染物暴露导致大鼠呼出气TVOC水平在数分钟之内即发生显著变化。研究还通过GC-MS对不同物质暴露后大鼠呼出气中的VOCs组分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暴露导致大鼠通过呼出气释放了特异性VOCs。例如,蓖麻毒素暴露会释放更多的乙酸乙酯,而臭氧暴露导致丙醛、戊烷、2-丁酮、己烷和2-甲基戊烷浓度发生显著变化。此外,大鼠血液中MicroRNA调控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了大鼠在应对空气毒物时存在不同反应机制。通过利用这一发现,RSTair系统开辟一种空气毒性监测的全新思路,为空气生物安全相关领域,如军事防御、海关、反恐和重大活动的安全保障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研究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提供前所未有的研究思路。
研究成果以“Rats Sniff Off Toxic Air”为题发表(Just Accepted)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s & Technology上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9b07592)。北大环境学院研究生陈灏轩和李心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大要茂盛教授为通讯作者。该项目主要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学基金(基金号21725701)与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基金号:91543126)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