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并维持高效稳定的银行体系,需要有能力的执行者,有魄力的改革者,有情怀的奉献者。每年有很多北大毕业生选择进入银行工作,成为国家金融体系的一颗螺丝钉。他们用所学回馈国家,用所思影响国家,用所为改变国家,在这个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的重要岗位散发自己的光和热。金融工作者如何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选择银行业需要付出哪些牺牲,又会有哪些收获?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北大毕业生又将如何实现家国情怀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和结合?围绕本期主题,三位嘉宾分别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观点。
![](http://pkunews.pku.edu.cn/images/2019-05/65ef60bbf34c4123b7c17cdb90f35e2d.jpeg)
三位嘉宾(左至右:高彬、冯科、麻男迪)
作为一名理科生,高彬在毕业后选择了入职中国工商银行。对于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高彬从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经历和看法。第一,谈到对银行业的看法,高彬认为现在的互联网金融虽然如火如荼,但是因为传统银行业对金融市场的支柱性作用,互联网金融是无法完全代替传统银行的。第二,在选择职业发展道路的时候,一定要选好适合自己的行业。他以自身经历为例阐述了自己跨专业择业的选择,即使是非金融相关专业的同学,只要踏实肯干,也能在相关行业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第三,在考虑择业的过程中,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诉求,每个选择都有优缺利弊,看清自己的诉求才能选到最适合自己的。他也分享了在工商银行的感受:作为一个国有大银行,工商银行具有足够大的平台,具有完备成熟的制度流程体系和非常细化的分工,倾向于把员工打造成螺丝钉,所以适合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起点。
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麻男迪在经过多次尝试后,最终选择了中国建设银行。谈及自己选择建设银行的原因,他表示,第一是求职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公司领导层非常在乎员工的发展,员工良好的精神面貌往往能体现出公司的工作氛围;第二是平台足够大,纵向、横向的业务外延都非常广阔,即使是作为一个“螺丝钉”,也能学习积累很多知识和经验,这也是国有银行的平台优势。麻男迪认为,国有银行是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这种主动承担并不是简单的政治任务,而是在承担这种任务的同时可以发现更多的机会,通过国有大行独有的风险控制体系和金融资源,发现更多既是人民需要、也是银行需要的机会。对于在场多位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麻男迪认为现在的科技力量已经渗透到银行各个业务的各个层级和各个方面,理工科的学生同样可以在银行有一番大作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冯科长期研究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他表示银行依然会是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职责的首要体现就是执行和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这个任务也只有国有银行才能完成。国有银行对于个人来讲也是一个足够大的平台,有足够多的岗位和空间给年轻人施展才华,在这样一个活跃的平台上可以打破知识背景和壁垒的困境。在毕业生择业方面,冯科说道,银行的知识不难,而且知识折旧非常快,同时现在的银行都在向金融科技方面发展,只要能够做到持续学习,并且足够勤奋,不用太顾及学科背景,非科班出身的同学进入银行也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冯科勉励在座学子,北大学生进入职业岗位以后,不仅要努力工作,还得时刻记得储备知识,对于部门的任务,最好要超预期完成,脚踏实地才会有所发展,“功不唐捐,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嘉宾分享结束后,与会同学与各位嘉宾进行了现场提问与交流。针对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银行的创新发展、最新的资管新规的影响、学生实习时是否该进入银行、管培生和定岗生如何选择、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优劣、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和前景等问题,嘉宾从自身的经历、身边的例子和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剖析和解答,引导同学们走出困惑与迷茫。
![](http://pkunews.pku.edu.cn/images/2019-05/b2bc99485815402aa66783a00a7f2068.jpeg)
活动现场
活动最后,冯科总结说:“如果能够进入国有银行,那么在这个大的平台上,家国情怀和个人价值是比较容易实现统一的。”
三位嘉宾也分别寄语在座的同学们:
冯科——服从国家战略!为信任奉献价值!
高彬——投身国有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个人价值。
麻男迪——有为才能有位,杂务是要务的基础,做一件,像一件。
![](http://pkunews.pku.edu.cn/images/2019-05/09e2e72a08094efabd4ac9378efa8286.jpeg)
活动合影
青年发展沙龙由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办,围绕青年发展需求,针对青年择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上的疑惑,邀请知名教授和优秀往届毕业生就主题进行经验分享、充分交流、深度探讨和发展引导,为青年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选择和职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