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2
1.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
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鉴定和测量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化学组分,研究它们在环境中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归宿和影响的规律。基于化学、物理、光学、生物的原理开发连续自动在线测量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观测和研究大气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时空变化趋势和演变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外场观测-实验室模拟-数值模式相结合,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源排放、在大气中的传输和转化规律以及自大气中的去除过程。
2.区域污染与全球变化
针对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区域环境污染以及人类发展带来的全球环境问题,基于环境化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政策分析等学科开展区域和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与变化趋势,研究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归宿,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工艺;依据基础科学研究成果,为我国环境政策和国际环境公约的履行提供决策支持和对策建议。
目前重点研究:①复合大气污染形成的过程和机理,以及区域尺度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②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过程、影响和国际环境公约的履行。③经济—能源—大气污染间的相互影响。
3.环境与健康
以环境化学、工业与环境毒理学、环境与职业流行病学、环境暴露评价学、环境微生物学、生物统计等学科为基础,研究环境和职业场所健康危害物质和因素的识别(或甄别)技术、环境和人群暴露评价方法、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社会和经济损失的定量分析方法,为建立基于健康效应的风险评价和管理体系、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环境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4.水环境控制与环境生物技术
以受污染的水环境为研究对象,以环境科学、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研究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及应用。重点内容包括:研究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制、控制途径、动态仿真模拟及预测、预警技术与方法;研究受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理论和技术,开发水环境修复的高效微生物制剂和水处理生物强化技术;开展流域环境系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及流域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探讨区域水资源合理调控与优化配置的手段与技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5.环境规划与管理
以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决策学为基础,通过研究环境问题与人类社会经济运作之间的关系,揭示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支持,并为寻求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和决策支持。
6.环境经济学与政策
在研究环境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运作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环境资源的配置理论和方法,环境资源和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方法与评价。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以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为基础,分析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两大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演变规律,探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进行国家与区域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研究。
8.环境法
环境法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依据。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受到空前的关注。但由于我国国情较为特殊,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环境法研究方面,需要特别强调创新和发展。
与此同时,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焦点和热点,新的国际环境法律制度不断涌现,这不仅影响到我国国内环境立法,也使我国环境外交和谈判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为此,必须开展具有前瞻性的国际环境法律和政治研究。
总之,环境法、包括国际环境法,已经成为法学领域最为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
9.水资源与水沙环境
运用泥沙运动力学、地理学、环境化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水沙运动过程模拟方法、水污染机理、水资源的形成演化和合理利用途径、水沙环境的健康评估、治理与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