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法学院导师介绍——贺卫方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5

姓名: 贺卫方
职称: 教授
学历:硕士
Email:
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贺卫方,生于1960年7月,山东省牟平县人。本科就读于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在中国政法大学,分别于1982年和1985年获得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1996年7月到97年1月间在美国哈佛法学院做访问学者。1985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并主持比较法研究季刊编辑工作。1995年调至北京大学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外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参与“外国法律文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担任编委)、“当代法学名著译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担任副主编)、“宪政译丛”(三联书店,担任主编)、“司法文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担任主编)等丛书之编辑。荣誉:(1) 第一届全国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成果“优秀论文奖”;(2) 北京市高等院校百名跨世纪人才(百人工程);(3)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优秀教学一等奖(1997);(4)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十佳教师”(1998);(5)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1999);(6)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1999);(7)北京大学法学院“十佳教师”(1999);(8)北京市优秀教学一等奖(2000);(9)北京大学法学院“十佳教师”(2000);(10)北京大学“十佳教师”(2000);(11)中国的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12)北京大学法学院“十佳教师”(2001)。






论文 论文、译文及学术短文:
1. “英国陪审制”,社会科学(沪),1984年第4期,第67-69页。
2. “天主教的婚姻制度和教会法对世俗法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1期,第73-89页。
3. “与友人论法制现代化书”,比较法研究1987年第2期,第39-45页。
4. “当代西方两大法系主要法律渊源比较研究”,与潘华仿、高鸿钧合作,比较法研究1987年第3期,第31-42页。
5. “法律移植论”(译文),比较法研究1989年第1期,第61-65页。
6. “法国和意大利的法院和律师”(译文),法学译丛1990年第1期,第18-22页。
7. “比较法与法律移植”(译文),比较法研究1990年第3期,44-56页。
8. “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风格与精神以宋代为基本依据兼与英国比较”,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第203-219页。本文英文全译载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3, 1991, pp.74-95。
9. “英美法与中国”,比较法研究,1991年第4期,第1-3页。
10. “西方法律的九个因素”(译文),法学译丛1991年第4期。
11. “美国法的未来”(译文),法学译丛1991年第6期。
12. “契约与合同的辨析”,法学研究,1992年第2期。
13. “比较法律文化的方法论问题”,中外法学,1992年第1期。收入沈宗灵、王晨光编比较法学的新动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4. “法律翻译与比较法”,比较法研究,1992年第4期。
15. “会通:法律现代化的一种理想境界”,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16. “牛津法律大辞典误译举例”,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3期,105-109。
17. “The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Legal Cultures,” Asia Pacific Law Review, Special Issue, No.1 (1994), pp.37-44.
18. “通过司法实现社会正义:对中国法官现状的一个透视”,载走向权利的时代第209-284页。
19. “致力于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借鉴”,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1期。
20. “对抗制与中国法官”,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第85-92页。
21. “日本司法研修所访问记”,中国律师,1995年第10期,第34-37页。
22. “培养高素质的法律家:日本司法研修所访问记”(本文系上文的增订稿),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5年冬季号,第155-162页。
23. “认真地对待法律教育”,比较法研究,1996年第2期。
24. “刑事审判程序的新进步”,百科知识1996年第6期,第32-33页。
25. “法律教育散论”,湘江法律评论创刊号(1996年11月),第5-20页。
26. “关于司法改革的对话”(与朱苏力、张志铭),载刘军宁、王焱、贺卫方编公共论丛,三联书店1996年,第149-182页。
27. “异哉所谓检察官起立问题者”,法学1997年第5期,第58-60页。
28. “ 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第117-130页。
29. “ 新闻自由、名人隐私权及其他”,天涯1997年第6期第45-47页。
30. “ 司法:走向廉洁之路”,法学家1998年第1期,第112-115页。
31. “二十年法制建设的美与不足”,中外法学1998年第5期,页8-11。
32. “对电视直播庭审过程的异议”,中国律师98年第9期,页66-67。
33. “序文三篇”,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春季号,页201-207。
34. “司法改革中的上下级法院关系”,法学98年第9期,页42-44(41)。
35. “恢复人民陪审制度?”南方周末98.10.23.
36. “关于司法实践中的执行难问题”,淮海学刊1998年第3期,页4-6。
37. “司法与传媒三题”,法学研究1998年第6期,页21-26。
  38. “关于审判委员会的几点评论”,北大法律评论卷一辑二(1999.5.),页365-374。
  39. “关于程序的答问”,工人日报99.12.25.
  40. “法学:自治与开放”,中国社会科学00年第1期,页16-18。
  41. “评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中外法学00年第2期。
  42. “李贵连沈家本传序”,沈家本传,法律出版社00年4月版。
  43. “法治与法律家之治”,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00年第2期页12-17。载文池(编):北大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页23-38。
  44. “从程序的角度看:评‘长江读书奖’事件”,中华读书网00.08.08.学术界2000年第6期,并收入学术权力与民主一书,鹭江出版社00年9月版。
  45. “人为理性之光”(为唐文著法官判案如何讲理写的代序),法官判案如何讲理,人民法院出版社00年9月版。
  46. “徐忠明思考与批评序”,思考与批评,法律出版社00年版。
  47. “司改:四组矛盾,八项课题”,中外法学00年第6期。
  48. “中国司法传统的再解释”,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秋季号,页199-205。
  49. “关于法治和法学研究”,中国大学学术演讲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0. “‘外来和尚’与中国法官”,载同上书。
  51. “法律的多维空间透视”(一篇对话),载沉睡(编)智识的绝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52. “正义的行头——从法官换袍谈司法理念”,载文池(主编)思想的光芒:在北大听讲座(第四辑),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另收入北大演讲百年精华一书。
  53. “法治的精神”,载文池(主编)思想的灵光:在北大听讲座(第五辑),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54. “中国司法传统及其近代化”,载苏力、贺卫方(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 法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页172-213。
  55. “统一司法考试二题”,法律科学01年第5期。

  


著作 1. 新波斯人信札(与梁治平、齐海滨等合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
  2. 外国法制史(与由嵘、张学仁、高鸿钧等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台湾版由五南图书出版公司于1993年印行。
3. 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与美国汉学家Karen Turner及高鸿钧合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4. 走向权利的时代(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1999年修订版。
5. 法边馀墨,法律出版社1998年。
6. 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7. 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司法文丛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302pp.
8. 美国法律辞典,美国Peter G. Renstrom编,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pp.380.
  9. 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美国Harold J. Berman著,与高鸿钧等合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10. 比较法律传统,美国M.A.Glendon, M. W.Gorden and C. Osakwe合著,与米健、高鸿钧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
11. 比较法总论,德国K. Zweigert & H. Koetz 合著,与潘汉典等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12. 比较法律文化,美国Henry W. Ehrmann著,与高鸿钧合译,三联书店1990年。
13. 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 法学卷,与苏力合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 具体法治,法律出版社2002年1月版。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