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深圳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书鹏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3

李书鹏
职务:课题组长、特聘研究员
电话:+86-755-2603-2325
邮箱:lisp@pkusz.edu.cn
课题组主页:http://

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
2016年9月-至今 特聘研究员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012年10月-2016年8月 助理教授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 精神病学系
2010年1月-2016年8月 研究科学家 (Research Scientist)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 成瘾与精神卫生研究中心
2005年3月-2009年12月 博士后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 成瘾性与精神卫生研究中心
2001年9月 —2005年2月 博士 神经生物学 自然科学学院 国立庆尚大学 晋州, 660-701, 韩国
1998年9月— 2001年7月 硕士 病理生理学 同济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 430030, 中国
1993年9月 — 1998年7月 学士 同济医科大学 武汉, 430030, 中国
奖项及荣誉
1999- 2000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2002-2005 Rotary 基金会留学生奖学金
2007-2008 CAMH 博士后研究奖学金
2008-2010 加拿大卫生部-TUSP研究奖学金
2008-2010 加拿大心脏病与中风基金会研究奖学金
2011 美洲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刘宗正教授“最佳论文奖
2011 Juliusz, Dorota and Zofia (Zosia) 神经精神药理学纪念奖

研究兴趣
各种神经递质与受体系统间的协调作用是人脑发挥功能作用的基础。但受体和下游信号系统的正常协调机制,受体功能异常导致神经和精神性疾病的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的研究表明,递质与受体信号传导和整合发生在不同的水平。在分子水平,受体以蛋白复合体的形式介导了学习记忆、缺血性中风、成瘾、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在细胞水平,神经细胞不同部位的受体协同处理不同时称的刺激,整合下游信号的激活和神经细胞兴奋性,后者又进一步通过长时程或短时程的突触变化改变了神经细胞间的通讯联系。受体对神经功能核团的调制最终体现为神经通路的改变,而神经通路最终介导了脑高级认知功能,如注意、记忆、情绪等。我们初步的研究以及大量早期的报道支持这样一种假说,即发生在以上各水平的受体协调缺陷均可影响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病,包括帕金森氏病和老年性痴呆。借助传统的分子药理学、电生理学、生物化学、成像、行为学方法,以及新近的化学生物学、基因学方法,我们的长期研究目标是发现、揭示发病相关的病理性受体和分子信号,为临床诊断、药物治疗提供新的目标分子。

代表性成果
论文
1. Iqbal S, Shah FA, Naeem K, Nadeem H, Sarwar S, Ashraf Z, Imran M, Khan T, Anwar T, Li S. Succinamide Derivatives Ameliorate Neuro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Scopolamine-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Biomolecules. 2020 Mar 13;10(3). pii: E443. doi: 10.3390/biom**.
2. Rahman SU, Hao Q, He K, Li Y, Yang X, Ye T, Ali T, Zhou Q, Li S. Proteomic Study Reveals the Involvement of Energy Metabolism in the Fast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2R, 6R)-Hydroxy Norketamine. Proteomics Clin Appl. 2020 Feb 21:e**. doi: 10.1002/prca..
3. Imran M, Al Kury LT, Nadeem H, Shah FA, Abbas M, Naz S, Khan AU, Li S.Benzimidazole Containing Acetamide Derivatives Attenuate Neuro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Ethanol-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Biomolecules. 2020 Jan 8;10(1). pii: E108. doi: 10.3390/biom**.
4. Shah FA, Li T, Kury LTA, Zeb A, Khatoon S, Liu G, Yang X, Liu F, Yao H, Khan AU, Koh PO, Jiang Y, Li S. Pathological Comparisons of the Hippocampal Changes in the Transient and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Rat Models. Front Neurol. 2019 Nov 14;10:1178. doi: 10.3389/fneur.2019.01178. eCollection 2019.
5. Luo F, Wu L, Zhang Z, Zhu Z, Liu Z, Guo B, Li N, Ju J, Zhou Q, Li S, Yang X, Mak S, Han Y, Sun Y, Wang Y, Zhang G, Zhang Z. The dual-functional memantine nitrate MN-08 alleviates cerebral vasospasm and brain injury in experiment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models. Br J Pharmacol. 2019 Sep;176(17):3318-3335.| doi: 10.1111/bph.14763. Epub 2019 Jul 31.
6. Al Kury LT, Zeb A, Abidin ZU, Irshad N, Malik I, Alvi AM, Khalil AAK, Ahmad S, Faheem M, Khan AU, Shah FA, Li 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melatonin and celecoxib against ethanol-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a computational and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 Drug Des Devel Ther. 2019 Aug 2;13:2715-2727. doi: 10.2147/DDDT.S207310.
7. Shah FA, Kury LA, Li T, Zeb A, Koh PO, Liu F, Zhou Q, Hussain I, Khan AU, Jiang Y, Li S. Polydatin Attenuates Neuronal Loss via Reducing Neuro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Rat MCAO Models. Front Pharmacol. 2019 Jun 26;10:663. doi: 10.3389/fphar.2019.00663. eCollection 2019.
8. He K, Nie L, Zhou Q, Rahman SU, Liu J, Yang X, Li S. Proteomic Profiles of the Early Mitochondrial Changes in APP/PS1 and ApoE4 Transgenic Mice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J Proteome Res.2019 May 13. DOI: 10.1021/acs.jproteome.9b00136
9. Yu S, Li Y, Chen J, Zhang Y, Tao X, Dai Q, Wang Y, Li S* and Dong M*. TAT-Modified ω-Conotoxin MVIIA for Crossing the Blood-Brain Barrier Mar. Drugs, 2019 May 12; 17(5), 286;
10. Shah FA, Liu G, Al Kury LT, Zeb A, Abbas M, Li T, Yang X, Liu F, Jiang Y, Li S. Melatonin Protects MCAO-Induced Neuronal Loss via NR2A Mediated Prosurvival Pathways. Front Pharmacol. 2019; Mar 29;10:297.
11. Chen C, Jiang X, Li Y, Yu H, Li S, Zhang Z, Xu H, Yang Y, Liu G, Zhu F, Ren X, Zou L, Xu B, Liu J, Spencer PS, Yang X. Low-dose oral copper treatment changes the hippocampal phosphoproteomic profile and perturbs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Free Radic Biol Med. 2019 May 1;135:144-156.
12. Lipina TV, Beregovoy NA, Tkachenko AA, Petrova ES, Starostina MV, Zhou Q, Li S. Uncoupling DISC1 × D2R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Facilitates Latent Inhibition in Disc1-L100P Animal Model of Schizophrenia and Enhances Synaptic Plasticity via D2 Receptors. Front Synaptic Neurosci. 2018 Sep 7;10:31.
13. Zhang H, Zhang W, Zhou Y, Jiang Y, Li S. Dual Functional Mesoporous Silicon Nanoparticles Enhance the Radiosensitivity of VPA in Glioblastoma. Transl Oncol. 2017 Apr;10(2):229-240.
14. Zhang H, Li S, Liu P, Lee FH, Wong AH, Liu F. Proteomic analysis of the Cullin4B interactome using proximity-dependent biotinylation in living cells. Proteomics. 2017 Feb 22.
15. Zhang H, Li T, Li S, Liu F. Cross-talk between α7 nAchR and NMDAR revealed by protein profiling. J Proteomics. 2016 Jan 10;131:113-21.
16. Zhang, H.; Jiang, Y.; Zhao, S.-g.; Jiang, L.-q.; Meng, Y.; Liu, P.; Kim, M. O.; Li, S., Selective neuronal targeting, protection and signaling network analysis via dopamine-mediated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edChemComm 2015, 6 (6), 1117-1129.
17. Su P*, Li S*, Chen S, Lipina TV, Wang M, Lai TK, Lee FH, Zhang H, Zhai D, Ferguson SS, Nobrega JN, Wong AH, Roder JC, Fletcher PJ, Liu F. A Dopamine D2 Receptor-DISC1 Protein Complex may Contribute to Antipsychotic-Like Effects. Neuron. 2014. pii: S0896-6273(14)01007-1. (* co-contributor)
18. Li S, Wong AH, Liu F. (2014)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interacting proteins and their role in neuroprotection. Front Cell Neurosci. 8:125.
19. Li S, Nai Q, Lipina TV, Roder JC, Liu F. (2013) α7nAchR/NMDAR coupling affects NMDAR function and object recognition. Mol Brain. 6(1):58.
20. Zhai D, Li S, Wang M, Chin K, Liu F. (2013) Disruption of the GluR2/GAPDH complex protects against ischemia-induced neuronal damage. Neurobiology of Disease 54:392-403.
参与书籍章节
Shupeng Li, Sheng Chen, Yu Tian Wang and Fang Liu. Disrupting protein complexes using Tat-tagged peptide mimics. Signal Transduction Protocols: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11, Volume 756, Part 6, 381-393.

相关话题/化学 生物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大学深圳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欧阳昆富
    欧阳昆富职务:课题组长,副教授电话:+86-755-2650-6501邮箱:ouyangkunfu@pkusz.edu.cn课题组主页:http://web.pkusz.edu.cn/ouyang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2013-至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药物研究中心研究员2011-2013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助理研究员2005-2011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博士后2005获北京大学生物物理学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深圳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周强
    周强职务:课题组组长,教授电话:+86-755-8168-4985邮箱:zhouqiang@pkusz.edu.cn课题组主页:http://web.pkusz.edu.cn/zhouq/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2014-至今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生学院2009-2013研究员,美国基因和技术公司2004-2009助理教授,美国西乃山医学院2003-2004副专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结构生物学研究室
    膜是生命体的一种基本结构,位于其上的膜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但不局限于物质转运、信号转导、催化反应等。深入理解膜蛋白工作机制对于我们理解生命过程、增进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意义。结构生物学研究室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与代谢类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重要蛋白,特别是离子通道等膜蛋白的工作机制。我们主要以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电生理等方法来研究这些蛋白的工作机理。研究室主任(P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血管生物学研究室
    血管生物学研究室主要研究血管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细胞增殖、分泌及存活等),与重大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病理改变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原代培养细胞、离体血管条及基因敲除小鼠等。研究方向:目前研究室的主要研究兴趣与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及内皮细胞胞吐(exocytosis)有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血性疾病及肿瘤关联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2)内皮细胞胞吐在组织再生及炎症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建国: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全球治理研究组
    刘建国: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全球治理研究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环境大楼511办公室jgliu@pku.edu.cn首页(Home)研究组(Groupphoto)学生(TeamList)陈成康ChengkangChen刘俊宙JUNZHOULIU景侨楠QiaonanJing科研(Research)研究定位和方向(ResearchArea)研究内容(Resear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金长文
    金长文分析化学,博士,长江特聘教授电话:86-传真:86-电子信箱:changwen@pku.edu.cn课题组网站:http://jinlab.pku.edu.cn/职务: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核磁共振中心首席科学家个人简历:1983年-1990年,吉林大学物理系。1990年-1992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理学博士。1992年-1994年,北京大学博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0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继涛
    陈继涛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分析化学,能源材料办公室:B255电话:电子信箱:chenjitao@pku.edu.cn课题组网站:http://old.chem.pku.edu.cn/zhangxx/学术简历:1997,北京大学理学学士2003,北京大学理学博士2003-2005,北京大学博士后2005-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奖情况:2014年中组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0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卞祖强
    卞祖强博士,教授电话:86-传真:86-电子信箱:bianzq@pku.edu.cn1981-1985扬州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2002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北京大学化学院博士后(02-)讲师(04-)副教授(06-)、教授(17-)主讲课程:大学化学、无机化学实验研究领域:稀土等金属配合物光电功能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及光伏器件近年来代表性论文:SenyunYe,H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0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卞江
    专业:无机理论化学方向:量子化学方法及应用;功能材料的理论研究;生物酶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电话:传真:电子信箱:bj@pku.edu.cn学术简历吉林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1989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理学硕士,1992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理学博士,1995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化学系,访问研究员,博士后,1999-2000教学:普通化学(化学学院)科研电子转移和质子转移的理论研究分子基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0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高松
    高松博士,教授无机化学,磁分子材料电话:**传真:**电子信箱:gaosong@pku.edu.cn课题组主页:http://www.chem.pku.edu.cn/mmm/1964年生。1985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8年获北京大学理学硕士,1991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亚琛工业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洪堡学者。1999年,香港大学化学系,求槎基金访问教授。主讲课程:群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