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1


高丙中教授 博士生导师
gaobzh@pku.edu.cn
理科5号楼208房间
Ph.D(北京师范大学,1991)

教育及培训经历 2010年8月—2011年7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2001年2月—2002年7月,美国UC Berkeley访问学者;
1996年8月—1997年8月,美国东西方中心和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
1991年10月—1993年9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
1988年9月—199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
1986年9月—198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硕士;
1978年9月—1982年7月,湖北大学文学学士。

研究领域 文化研究;
民俗研究;
非遗与公共文化研究;
社会组织研究;
民族志方法与海外民族志。

教学经验 本科生课程:
社会人类学(2016年—);
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2010年—)。
研究生课程:
宗教人类学(2000年—);
人类学方法(2011年—);
民族志方法(2003年—2010年);
文化研究(1997年—2009年)。


论文及著作 著作:
2012年,《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见证公民性的成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中国民俗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中国现代历程的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居住在文化空间里》,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年,《民间风俗志》(《中华文化通志》百卷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主编:
2001年—2006年,《文化研究》系列出版物第1-5辑,陶东风、金元浦、高丙中主编,先后由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
2006年—,《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高丙中主编,商务印书馆;
2008年—,《人类学视野译丛》,高丙中、周大鸣、赵旭东主编,商务印书馆;
2007年—,《媒介与社会丛书》,高丙中、杨伯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走进世界丛书·海外民族志大系》,高丙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写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丛书》,高丙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刘魁立、高丙中主编,学苑出版社;
2008年,《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2008》,高丙中、袁瑞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国家在场的社会事业》,高丙中、于慧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中国人类学的定位与规范》,高丙中、龚浩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著:
2006年6月,《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克利福德、马库斯编,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7年,《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保尔·拉比诺著,高丙中、康敏译,商务印书馆;
2008年,《人类学的四大传统: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人类学》,巴瑟等著,高丙中等译,商务印书馆;
1997年,《满族的社会组织》,史禄国著,高丙中译,商务印书馆;
1995年,《反文化》,英格著,高丙中、张林译,桂冠出版公司。

学术论文选目:
2019,高丙中,《发现“民”的主体性与民间文学的人民性———中国民间文学发展70年》,《民俗研究》第5期;
2018,王立阳、高丙中,《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互构——以人类学的时间研究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2017,高丙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构成和中国实践》,《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2017,马强、高丙中,《校友会组织:单位之外的社会结合》,《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17,高丙中,《从文化的代表性意涵理解世界文化遗产》,《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2017,高丙中,《日常生活的未来民俗学论纲》,《民俗研究》第1期;
2017,高丙中,《作为国家基础文献的民族文学》,《华中学术》第19辑;
2017,高丙中,《妙峰山庙会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表征》,《文化遗产》第6期;
2016,高丙中,《公共文化的概念及服务体系的建设的双元主体问题》,《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2016,高丙中,《当代财神信仰复兴的文化理解》,《思想战线》第6期;
2016,高丙中、宋红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城镇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机制梳理与政策思考》,《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
2015,高丙中、夏循祥,《社会领域及其自主性的生成》,《北京大学学报》第5期;
2015,高丙中、梁文静,《社团合作见证社会领域的成长:怒江事件和南都基金会的案例》,《石河子大学学报》第3期;
2015,高丙中,《中国民俗学的新时代:开创公民日常生活的文化科学》,《民俗研究》第1期;
2014.GaoBingzhong. "How Does Superstition Becom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Post-socialist China", inPositions, Vol.22, No.3, 2014, pp.551-572;
2014,高丙中,《海外民族志与世界性社会》,《世界民族》第1期;
2014,高丙中、赵萱,《文化自觉的技术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意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13,高丙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开放时代》第5期;
2013,高丙中,《关于中国人类学的基本陈述》,《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
2012,GaoBingzhong, "Towards a Civil Society Based on Organic Solidarity: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for Chinese Society", inChina NonprofitReview,No4;
2012,高丙中,《公民社会概念与中国现实》,《思想战线》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转载;
2012,高丙中,《关于文化生态失衡与文化生态建设的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2年第7期转载,《新华文摘》2012年第9期转载;
2012,高丙中、夏循祥,《作为当代社团的家族组织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第4期;
2010,高丙中,《海外民族志: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路径》,《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10,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民俗研究》第1期;
2009,高丙中,《凝视世界的意志与学术行动:海外民族志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意义》,《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第5期;
2009,高丙中,《用民族志方法书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李立合作),《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08,高丙中,《中国民俗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民俗研究》第3期;
2008,高丙中,《中国民俗志的书写问题》,《文化艺术研究》第1期;
2008,高丙中,《中国的公民社会发展状态:基于公民性的评价》,《探索与争鸣》第2期;
2008,高丙中,《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研究》第2期;
2008,高丙中,《民族志是怎样‘磨’成的》,《思想战线》第1期;
2008,高丙中,《近距离看美国社会:石河镇田野作业笔记(上)》,《近距离看美国社会:石河镇田野作业笔记(下)》,《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第2期;
2007, GaoBingzhong, "Understanding the Revival and Survival of Grass-Roots Associations in China: The Perspective of Four Categories of Legitimacy", inHorizontesAntropologics, Vol.13, No.27:pp.49-68;
2007,高丙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的民间信仰》,《江西社会科学》第3期;
2007,高丙中,《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对元旦与春节关系的表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
2006,高丙中,《社团合作与公民社会的有机团结》,《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2006,高丙中,《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
2006,高丙中,《日常生活的现代与后现代遭遇》,《民间文化论坛》第3期;
2006,高丙中,《人类学国外民族志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山大学学报》第2期;
2006,高丙中,《一座博物馆-庙宇建筑的民族志:论成为政治艺术的双名制》,《社会学研究》第1期;
2005,高丙中,《人类学反思性民族志研究》,《思想战线》第5期;
2005,高丙中、章邵增,《以法律多元为基础的民族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2005,高丙中,《民族国家的时间管理:中国节假日制度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开放时代》第1期;
2004,高丙中,《端午节的源流与意义》,《民间文化论坛》10月号;
2004,高丙中,《知识分子、民间与一个寺庙博物馆的诞生》,《民间文化论坛》6月号;
2001, GaoBingzhong, "The Rise of Associations in China and the Question of Their Legitimacy", inSocialSciencesinChina, Vol. XXII, No. 1, Spring;
2001,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北京大学学报》第1期;
2001,高丙中,《从人生意义的设计看家族文化的复兴》, 马戎、周星主编《21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高丙中,《青海土族社会文化调查报告》,马戎、潘乃谷、周星主编《中国民族社区发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1999,高丙中,《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族际文化共享》,马戎、周星主编《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高丙中,《文化影响与文化重构》,费孝通编《甘肃土人的婚姻》,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高丙中,《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社会学研究》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1998年5期转载);
1997,高丙中,《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社会学研究》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7年4期转载);
1996,高丙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会通》,《中国文化研究》第4期;
1996,高丙中,《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中国文化的群体差异及其变迁》,《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1996年4期转载);
1997,高丙中,《圣诞节与中国的节日框架》,《民俗研究》第2期;
1997,高丙中,《变革中的冲突与交融:中国文化发展的问题与路向》,刘世定、丁元竹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高丙中,《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民俗研究》第2期;
1996,高丙中,《东北满族的血缘组织——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家户的演变》,《满族研究》第1期;
1995,高丙中,《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战略:文化整合还是文化平衡?》,《文化评论——中国当代文化战略》,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4,高丙中,《现代化与时空设置的转型》,《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第6期;
1994,高丙中,《民俗模式:民俗研究的操作单位及其属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1994,高丙中,《新疆维汉民族交融诸因素的量化分析》(与吉平合作),《中国边远地区开发研究》,潘乃谷、马戎编,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3,高丙中,《中国学者论民俗之‘俗’》,《思想战线》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3年第6期转载);
1993,高丙中,《文本和生活:民俗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向》,《民族文学研究》第2期;
1992,高丙中,《英美学者论民俗之‘俗’》,《思想战线》第4期;
1992,高丙中,《生活世界:民俗学的领域和学科位置》,《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
1991,高丙中,《民俗生活: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学术取向》,《民俗研究》第3期。




研究课题 2016年至201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批准号15AZD078;
2014年至2015年,主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项目“乡村包容性增长的实验性发展项目研究”;
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主持陕西省文化厅课题“陕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的调查与编制;
2011年12月至2015年9月,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PromotingEmpiricalAmericanStudiesinChina:EthnographicTrainingandExperimentalResearches";
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主持山西省文化厅课题“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的调查与编制;
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生态建设”,批准号:06JZD0006;
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社会转型过程中公民身份建构的人类学实证研究”,课题负责人,02JAZD840001;
2002年12月至2005年12月: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社会团体研究”,课题负责人,02JAZJD840002;
2001年9月至2004年8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对民间组织的有效治理问题研究”(01BSH015),课题负责人,批准时间:2001年;
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次青年教师研究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与民族文化重构”,课题负责人;
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国家教委八五课题“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课题负责人;
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费孝通教授主持的国家八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课题组主要成员。

会议经历 一、国际学术交流:
(一)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演讲
1、中国民俗学会和北京民俗博物馆主办“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2005年2月14-15日,北京),演讲题目是:“民族国家的时间管理:中国节假日制度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2、"LocalFestivals,NationalIntellectualsandPublicCulture",ConferenceonChineseDailyRitualPracticeandTheTenthAnnualConferenceonHolidays,Ritual,Festival,Celebration,andPublicDisplay(June2-4,2006,WillametteUniversity,USA);
3、作为“外国特邀代表”的主题演讲:“中国的民俗复兴与民俗学的新发展”,日本民俗学会年会,2009年10月2-6日;
4、"TheRisingAssociationalCooperationandtheNewLandscapeofCivilSocietyinChina",ConferenceonCivilSocietyandNonprofitsinChina,KennedySchool,HarvardUniversity,Jan21-23,2011;
5、"ShouldPhilanthropicDonationsgotoGovernment?IdentifyingKeyChangesofChineseSocietybyMediaEvents",CreativeFormsofPublicParticipationinChina,Harvard-YenchingInstitute,June4-5,2011;
6、2012年10月24-27日,美国新奥尔良,受美国民俗学会(AFS)之邀,在美国民俗学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TheChinesePractice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Safeguarding";
7、"HowcanICHMakeaMiracleforOurPostmodernCommunityorWorldSocietyofHumanity:China'sProgressFromFolkCulturetoICHviaPublicFolkloreandBeyond".2014年6月31日,美国史密森尼国家博物馆“美中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比较”研讨会。
(二)组织国际学术会议
1、作为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组织“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2005年2月14-15日,北京);
2、作为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组织“北大—阳光公益创新论坛2009:成长的公民社会与创新的公益时代”(2009年1月15日,北京);
3、作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主任组织“北大人类学论坛2015·世界社会与文明展望——汉语人类学的期许”,2015年6月27-28日,北京。
(三)国际学术会议发言
1、"TheSocialLifeofPoison:TheRoutinizationofSuicideinaChineseVillage",in"TheQuestionofViolence",hostedbyCenterforChineseStudies,UCBerkeley,March7-8,2003;
2、"ChineseIntellectualsandtheFolkSociety:ALongWayfromaTempletoaMuseum",in"TheProblemof(Public)Intellectuals",hostedbyCenterforChineseStudies,UCBerkeley,April2-3,2004;
3、"TheNewTempleasMuseumoftheOld:AnEthnographyofFolkloreinChina",in"BringthePastintothePresent",104thAnnualMeetingofAmericanAnthropologicalAssociation,WashingtonDC,Nov.30-Dec.4,2005;
4、"TwoNewYearCelebrationsasOneRiteofPassageinChina",in"ConferenceonChineseDailyRitualPractice"and"TheTenthAnnualConferenceonHolidays,Ritual,Festival,Celebration,andPublicDisplay" (June2-4,2006,WillametteUniversity,USA);
5、2007年2月7-12日,到突尼斯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NationalICHProgramsandTheirMeaningsforChinesePublicCulturalSphere";
6、2007年3月31日-4月5日,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到印度新德里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约》的实施规则;
7、2007年5月4-6日,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参加"TraditionsinArchives"研讨会,发表论文"ChineseEverydayLifeand(Post)ModernEncounters:AStoryof'CulturalSurvivals' ";
8、2007年5月17-22日,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在成都参加印度新德里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约》的实施规则;
9、2007年10月17-20日,到加拿大魁北克市参加美加民俗学联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发表论文"TheSocialHistoryofChineseFolklore:FromCulturalSurvivalstoPublicCulture";
10、2007年11月4-6日,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参加“慈善研究中心20周年庆典暨国际合作交流会”;
11、2013年4月17-22日,到SAR参加非遗工作坊(《写文化》就是在这个高等研究院以同样的Seminar方式产生的),发表"ThePracticeofSICHandtheEndofCulturalRevolution:AChineseProcesstoaKindofModernSocieties"(SchoolforAdvancedResearch,SantaFe);
12、"ThePracticeofSafeguarding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TheEndofCulturalRevolution",InternationalConventionofAsiaScholars,Macao,June26,2013;
13、2013年8月17日,UniversityofAlberta,EdmontonCanada,中国非营利组织研究会议,发表"IsChinaaKindofCivilSociety?:TheEmergenceofanIndependentThirdSectorinChina";
14、2013年9月25-27日,巴西社会科学联合会(圣保罗),金砖国家的政治与文化比较研究会议,发表"TheModernPoliticsofRecognitioninBRICS'CulturesandSocieties";
15、2015年6月17-18日,瑞典隆德大学,中国非遗保护研讨会("conferenceontheCulturalHeritageinChina", bytheCentreofEastandSoutheastAsianStudiesatLundUniversity),发表"Safeguarding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Innovationsin/forTransitionalChina";
16、2015年10月22-25日,美国WillametteUniversity, Salem, Oregon, "TheMeaningofBecominganAdultinEastAsia",发表"The'person'inacivil/citizensociety"。
(四)国外学术讲座
1、"LegitimationofChineseGrass-RootsAssociations",hostedbyCenterforChineseStudies,UCBerkeley,March13,2002;
2、“中国的文化分层: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日本爱知大学ICCS,2005年1月28日;
3、“中国的文化研究的新发展”,日本爱知大学ICCS,2005年2月4日;
4、"AnEthnographyofaBuildingBothasMuseumandTemple",hostedbyDepartmentofAnthropology,UniversityofVirginia,Nov.29,2005;
5、"FolkloreandtheCulturalReproductionofChineseSociety",hostedbyDepartmentofFolkloreandEthnomusicology,IndianaUniversity,December8,2005;
6、"AnEthnographyofaBuildingBothasMuseumandTemple",hostedbyDepartmentofAnthropology,IndianaUniversity,Dec.9,2005;
7、"HowaSuperstitionBecameIntangibleHeritageinChina",FairbankCenter,HarvardUniversity,Jan27,2011;
8、"ANewLandscapeofChineseCivilSociety:ItsCooperativeNature",IndianaUniversityBloomington,April8,2011.
二、国内学术交流:
(一)组织会议与工作坊
1、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中国公民社会十大事件”2009-2014,评选与发布会议;
2、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北大人类学论坛”:
(1)2010年6月20-21日北京大学,“中国人类学的田野作业与学科规范:我们如何参与形塑世界人类学大局”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
(2)2014年7月19-20日北京大学,“北大人类学论坛2014:学术传承与时代担当”学术研讨会;
(3)2015年6月28-29日北京大学, “世界社会与文明展望:汉语人类学的期许”国际学术会议。
3、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中心、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等,“海外民族志工作坊”三期(2012年6月,2013年6月,2014年7月);
4、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美国社会的民族志研究工作坊”三期(2012年6月,2013年6月,2014年7月);
5、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与法国大使馆联合主办,“妇女在工作场所的法律保护”,北京,2013年3月7日;
6、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资助: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北京,2013年11月7-9日;
(2)“民俗学的学术资源再认识:哲学之根与他山之石”,北京,2014年11月22日;
(3)“经典概念的当代阐释:过渡礼仪的理论与经验研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间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北京,2015年12月11日。
(二)主题发言
1、“中国人类学的海外民族志:现状与前景”,2014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会海外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2、“海洋文化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在文化上理解国家与国家行为”,2014年9月17日,文化部非遗司、浙江省文化厅在舟山举办中国海洋文化研讨会;
3、“大转型时代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2014年10月10日,山东济南,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文化部合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论坛”;
4、“在费孝通先生家乡谈文化自觉:吴江乡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据”,2014年10月21日,吴江,光明日报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联合举办“小城镇建设研讨会;
5、“公民身份与民族身份的建设性关系:现代多民族国家的关键制度设计”,2014年10月26日,呼和浩特,中国民族学会年会;
6、“社会政策的加权机制:在历史中寻求未来的公正”,2014年11月16日,北京大学历史系“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7、“民俗学的中国机遇:根基与前景”,2014年11月22日,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民俗学的学术资源再认识:哲学之根与他山之石”研讨会;
8、“非遗保护在中国成为一场创新性的社会运动”,2014年12月18日,江西赣州,文化部非遗司和赣州市政府举办“文化生态保护区研讨会”。
(三)会议发言
1、“社会领域在中国的成形”,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建设的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广州,2013年5月30日;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文化革命的终结”,澳门理工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2013年6月25日;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文化革命的终结”,重庆大学高等研究院“全球化与中国人类学”国际论坛,2013年6月27日;
4、“节日民俗志的撰写问题”,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秋节节日民俗志的撰写方法研究”,武汉,2013年7月27日;
5、“‘南海’的定义与认知:从社会科学的区域研究的视角来看”,中国国际合作交流协会和中山大学南中国海研究中心,海口,2013年9月7日;
6、“公民身份与民族身份的建设关系:中国成为现代文明国家的关键制度设计”,中央民族大学“面向21世纪的民族社会与文化”研讨会,2013年10月18日;
7、“古村落保护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传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浙江文联“中国古村落保护国际研讨会”,温州,2013年11月12日;
8、“中国人类学的海外民族志议题:对复数的世界人类学的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日本民族学博物馆“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2013年11月18日;
9、“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的国家建设”,四川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遗产保护与文化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11月23日;
10、“中国的节日体系与社会变迁”,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亚太培训中心“中国节日国际工作坊”,广东潮州,2013年11月29日;
11、“中国人类学海外研究2.0”,《民族研究》杂志社“民族志方法研讨会”,2014年4月20日;
12、“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基要主义”,河南大学文学院和中国民俗学会举办“民俗学:学术属性与学科范式”研讨会,2014年8月23日,开封;
13、“文化的礼俗观和生活方式观”,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礼俗互动:历史学与民俗学的对话”研讨会,2014年11月28日,济南。
(四)学术讲座
1、“公民社会的中国道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2013年1月8日;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与文化革命的终结”,北京师范大学“钟敬文诞辰110周年纪念讲座”,2013年3月16日;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建设”,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新疆班),2013年4月17日;
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与文化革命的终结”,重庆大学,2013年4月22日;
5、“中国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实践”,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暑期学校“定性研究方法培训班”,2013年8月13日;
6、“美国社会的文化传承:从夏威夷到圣塔菲”,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11月4日;
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11月5日;
8、“中国民俗学的新时代”,温州大学,2013年11月15日;
9、“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公共文化的巨变”,文化部人事司“全国地级市文化局长培训班”,福建古田,2013年11月21日;
10、“公约精神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广西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桂林,2013年11月22日;
11、“扎根国外的社会文化研究——中国海外民族志发展现状”,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5月28日;
12、“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北大元培学院-香港大学李韶暑期计划,2014年8月4日;
13、“中国民俗学的学术转型”,赣南师范学院民俗学暑期班,2014年8月17日;
1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创新与问题”,三峡大学,2014年11月13日。


社会兼职与服务 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2015—);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15—);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间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15—);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学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2015—);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主任(2014—);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20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2010—);
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2009—2014);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2007—);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2006—2014);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2006—);
Boardmember,InternationalJournalofIntangibleHeritage(2004—2006);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2002—2006)。


相关话题/人类学 文化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评估工作会在我院召开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评估专家副院长冯志莲与评估专家交流为规范全国艺术考级管理,提高艺术考级质量,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工作部署,11月15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评估专家见面会及评估工作在我院进行。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评估专家韩中建教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英雄航天员聂海胜、景海鹏做客我所文化讲坛
    8月28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白延强和英雄航天员聂海胜、景海鹏一行做客我所文化讲坛第39讲《心向太空》,与全所青年科研人员面对面,共畅人类探索太空的进步与发展,共探太空生活的神奇与奥秘,近距离分享神舟飞船问天背后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尽管初秋的天气已让人感到些微的凉意,但大连化物所内却到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我所召开第十六届政研会暨第169期文化讲坛
    12月31日下午,我所在交流中心第四会议室召开第十六届政研会暨文化讲坛,会议邀请了大连工业大学退休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外聘教授于占元作报告,我所党委副书记毛志远,职能部门负责人,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入选研讨论文集的作者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办公室主任李振涛主持。  会议颁发了第十六届思想政治暨创新文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我所举办“大连化物所第二十次行政工作交流会暨文化讲坛第166讲”
    11月28日下午,大连理工大学陈树文教授作客我所第二十次行政工作交流会暨文化讲坛第166讲,在交流中心第四会议室做了题为“领导智慧”的主题报告。我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毛志远,职能部门全体人员,各研究室(部)办公室主任和行政秘书参加了会议。毛志远向陈树文教授赠送了“大连化物所文化讲坛贡献奖”奖牌并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我所文化讲坛举办“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我的研究经历和一些体会”主题报告会
    11月25日上午,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东辉院士做客文化讲坛第165讲暨“我们身边的科学家”系列报告会第4期,在交流中心第四会议室做了题为“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我的研究经历和一些体会”主题报告。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在连所领导参加了报告会。党委书记王华向张东辉赠送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我所文化讲坛举办“科技报国,青年担当”主题报告会
    5月28日上午,在“五四运动”100周年暨我所建所70周年之际,我所特邀我国著名的精密机械与微纳机械专家王立鼎院士做客我所“文化讲坛”,在会议中心作了题为“科技报国、青年担当”的精彩讲座。所长刘中民出席活动并为王立鼎颁发了“大连化物所文化讲坛贡献奖”奖牌,报告会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毛志远主持。所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媒体海大】大连电视台、 《大连日报》等媒体报道我校师生助力地方文化建设
    9月28、29日,大连电视台在《大连新闻》中以“多姿多彩迎国庆、深情祝福送祖国”为题,《大连日报》03综合新闻版以《在迎国庆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题报道了我校师生在西岗区“我和我的祖国”——滨城之夏艺术节上为市民呈现的广场晚会相关活动情况。相关链接:大连新闻视频链接:http://app.dltv.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校园文化节】论天下风云,担复兴大任——我校举办“纵论天下”时事述评大赛
    6月24日晚,由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纵论天下”——时事述评大赛决赛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师,各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担任比赛评委,各学院近200名学生代表到场观摩了比赛。大赛于5月初正式启动,经过学院初赛选拔、学校复赛评审,最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校园文化节】我校举办第十六届教职工乒乓球单打比赛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体育生活,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增强教职工身体素质,近日,由校工会、教职工乒乓球协会主办的第十六届教职工乒乓球单打比赛在黄海校区乒乓球馆举行。副校长张国琛参加了比赛活动。经过小组赛和淘汰赛两个阶段的激烈角逐,最终,陈松志、谢忠东分别获得男、女单打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媒体海大】《中国海洋报》等媒体报道我校“我身边的海洋”海洋文化科普系列活动
    5月27日,《中国海洋报》、百度百家号等报纸和媒体以《高校学子追海逐梦》报道了我校“我身边的海洋”海洋文化科普系列活动。相关链接: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2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