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陆杰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1


陆杰华教授 博士生导师
lujiehua@pku.edu.cn
理科5号楼108房间
Ph.D(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1997)

教育及培训经历 教育经历:
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获法学(人口学)博士学位;
1986年1月至1987年5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获(社会学)硕士学位;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辽宁大学经济系就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训经历:
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韩国釜庆大学国际地域系,访问教授;
1993年8月至1994年2月:德州A&M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人口学;
老年人口学;
人口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

教学经验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本科生课程:
人口、资源与环境社会学(2011年—至今)。
研究生课程:
人口问题(2001年—至今);
工商人口学(1995年—至今)。

论文及著作 专著:
2019,陆杰华、李建新等,《新时代人口素质论》,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5,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陈图深、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发展:挑战与对策(二)》,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8,陈图深、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发展:挑战与对策》,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9,陆杰华,《人力资源开发与缓解贫困》,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6,张纯元、曾毅、陆杰华等,《市场人口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论文:
2019,陆杰华,《医养结合需多部门共同扶持》,《健康报》;
2019,陆杰华、汪斌,《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再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8-09期;
2019,陆杰华,《采他山之石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报》2019-7-24期;
2019,陆杰华、沙迪,《老龄化背景下异地养老模式类型、制约因素及其发展前景》,《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2019,陆杰华、周婧仪,《基于需求侧视角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及其对策思考》,《河北学刊》第4期;
2019,陆杰华、刘芹,《转型期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制机制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陆杰华、刘柯琪,《长寿时代我国百岁老人健康指标变化趋势探究——基于CLHLS数据的验证》,《人口与社会》第3期;
2019,陆杰华、刘芹,《人口发展转向背景下中国人口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及其展望》,《人口学刊》总第235期;
2019,陆杰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九三论坛》第2期(总第177期);
2019,陆杰华、王馨雨、张雁雯,《社会转型背景下不同代际队列的养老责任观念变化探究——来自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验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0期;
2018,陆杰华、刘芹,《人口发展转向与中国人口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2-26期;
2018,陈怡蓁、陆杰华,《影响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失业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验证》,《南方人口》第6期;
2018,胡雯、陆杰华,《机构改革应对老龄化新国情的战略安排》,《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2018,陆杰华、沙迪,《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矛盾与战略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18,李悦、陆杰华,《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内涵、现状及挑战》,《人口计划生育》第11期;
2018,陆杰华,《新时代跨学科老龄健康研究的展望》,《中国社会工作》第23期;
2018,陆杰华、王馨雨,《影响老年人视力健康的社会、经济及健康因素探究——基于2014年全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人口与发展》第4期;
2018,陆杰华、张莉,《中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验证》,《人口学刊》第2期;
2018,陆杰华、张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风险探究——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型视角》,《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2018,陆杰华、郭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人口流出的主要特征、问题及其对策》,《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17,韦晓丹、陆杰华,《季节性候鸟老人自评健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北京社会科学》第5期;
2017,陆杰华、伍海诚,《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特色临终关怀体系建构的若干思考》,《新视野》第1期;
2017,陆杰华、郭冉,《基于地区和社区视角下老年健康与不平等的实证分析》,《人口学刊》第2期;
2017,张韵、陆杰华,《痛苦抑或安详:中国老年人临终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探究》,《人口与发展》第2期;
2016,陆杰华、伍海诚,《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视角下失独家庭扶助体系的重构》,《东岳论丛》第8期;
2016,陆杰华,《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完善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体系的思考》,《人口与发展》第3期;
2016,陆杰华、汤澄,《人口转变背景下风险家庭表现形式、成因及公共政策再建构》,《河北学刊》第3期;
2016,陆杰华、郭冉,《2015:中国人口学研究回顾和述评》,《北京社会科学》第6期;
2015.WenHu,JiehuaLu,"Associations of Chronic Conditions, APOE4 Allele, Stress Factors, and Health Behaviors with Self-rated health".BmcGeriatrics;
2015,陆杰华、张韵,《转型期中国死亡社会学的思考:现状、进展与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6期;
2015,陆杰华、李月,《居住证制度改革新政:演进、挑战与改革路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2015,陆杰华、李月,《中国大陆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口学刊》第5期;
2015,陆杰华、张韵,《2014:中国人口学研究回顾与评述》,《北京社会科学》第7期;
2015,陆杰华等,《我国高龄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人口与社会》第3期;
2015,陆杰华、王伟进,《现阶段我国城市层级格局的主要特点及政策意涵分析——基于城市组织和整合功能的视角》,《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2015,陆杰华、汤澄,《公平视域下的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1期;
2015.LuJiehua,WangXiaofei,"ChineseWomen'sFamilyStatus:AnalysisofChineseDecennialSurvey,1990-2010".Women,Genderandresearch,No.1;
2014,陆杰华、张韵,《中国性别失衡的公共治理视角:“预前”与“预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6期;
2014,陆杰华、卢镱逢,《失独家庭扶助制度的当下问题与改革路径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6期;
2014,陆杰华、李月,《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以北京为例》,《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2014,陆杰华、李月,《2012-2013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人口与经济》第3期;
2014,陆杰华、王笑非,《澳门外地雇员的基本现状、变化趋势及相关政策体系分析》,《澳门研究》第3期;
2014.JiehuaLuandXiaofeiWang.
"Chapter3:ChangingPatternsofMarriageandDivorceinToday’sChina".IsabelleandGu,Baochang(eds.),AnalyzingChina'sPopulation:SocialChangeinaNewDemographicEra.Berlin:Springer;
2014,陆杰华、王伟进,《当代中国城市层级体系的变迁特点分析——基于2001年和2011年地级市的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1期;
2013,陆杰华等,《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与政策支持体系》,《城市观察》第4期;
2013,陆杰华、王笑非,《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照护体系的时代创新》,《上海城市管理》第4期;
2013,陆杰华、王笑非,《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状况变化分析》,《北京社会科学》第3期;
2013,陆杰华、张金慧,《我国城市老年妇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老龄科学研究》第3期;
2013,陆杰华、朱荟,《中国人口变动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收录在韩文版的《韩国、中国和日本人口变化及其影响》一书,KIHASA出版社(韩文版);
2013,陆杰华、朱荟,《2011: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人口学刊》第1期;
2013,陆杰华、黄匡时,《对建构流动人口福利保障政策体系的思考》,《人民论坛》第11期;
2013,陆杰华、韩承明,《论小城镇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1期;
2010,陆杰华、黄匡时,《关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几点理论思考》,《人口学刊》第5期;
2010,陆杰华、朱荟,《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现实困境与出路》,《人口研究》第4期;
2010,陆杰华、肖周燕,《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人口学发展——回顾、评述与展望》,《人口学刊》第1期;
2009,陆杰华等,《2008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人口研究》第1期;
2008,陆杰华等,《2007: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和评述》,《人口研究》第3期;
2008,陆杰华等,《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意愿研究——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为例》,《人口学刊》第1期;
2007,陆杰华,《快速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挑战与对策》,《甘肃社会科学》第6期;
2007,陆杰华、肖周燕,《新时期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人口和计划生育》第9期;
2007,陆杰华等,《新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点的调查与思考》,《人口研究》第5期;
2007,陆杰华、尹德挺,《北京“十一五”人口规划目标面临的挑战及政策思路》,《新视野》第1期;
2006,陆杰华、王烨,《人口要素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现状与趋势分析》,《人口与经济》第3期;
2005.LuJiehua,WangHongbo,andPanYi,"DetermintsAffectingLongevityatCountyLevelin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Vol.1;
2005,陆杰华,《超低生育率现象:现实、判断与应对》,《市场与人口分析》第4期;
2005,陆杰华等,《结构方程模型在妇女生育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以深圳市为例》,《人口研究》第2期;
2005,陆杰华等,《2005: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市场与人口分析》第1期;
2004,陆杰华等,《中国县(区)人口长寿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与经济》第5期;
2004,陆杰华等,《人口增长和消费模式对海洋渔业资源影响的实证分析--以舟山为例》,《人口学刊》第5期;
2004,陆杰华、傅崇辉,《关于我国人口安全问题的理论思考》,《人口研究》第3期;
2003,陆杰华等,《人口增长与消费模式变化对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人口与经济》第3期;
2002,陆杰华等,《经济转型期我国人口变化对水产品消费的影响》,《经济问题》第4期;
2002,陆杰华,《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评述及展望》,《北京大学学报》第1期;
2001,陆杰华等,《人口与市场因素对海洋水产品消费影响的仿真发分析》,《人口研究》第4期;
2000,陆杰华等,《关于发展老年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的若干思考》,《南方人口》第4期;
2000,陆杰华、彭琰,《中国低生育水平的经济学后果研究》,《经济问题》第9期;
2000,陆杰华、王广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变化对海洋资源影响的研究》,《人口研究》第3期;
2000,陆杰华,《贫困地区个体职业教育及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辑刊》第3期;
2000,陆杰华,《关于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现状、设想与前景的理论思考》,《人口与经济》第4期;
1999,陆杰华等,《我国城市购买力水平评估与营销意义》,《辽宁大学学报》第4期;
1999,陆杰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回顾与评述》,《人口与经济》第6期;
1999,陆杰华,《农村地区优生优育服务市场的潜力研究》,《人口研究》第1期;
1999,陆杰华,《贫困地区人口健康存量与减缓贫困的实证研究》,《西北人口》第4期;
1998,陆杰华,《贫困地区农民教育水平的经济收益分析》,《人口与经济》第3期;
1998,陆杰华,《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消除贫困研究》,《人口研究》第1期;
1996,陆杰华、张风雨,《贫困地区劳动力的素质与经济增长》,《辽宁大学学报》第2期;
1996,陆杰华,《中国省际人口、购买力和市场需求分析》,《中国人口科学》第3期;
1995,陆杰华等,《制约贫困地区农民生育意愿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人口与经济》第6期;
1995,陆杰华、于学军,《中国工商人口学的兴起及发展前景》,《市场与人口分析》第2期;
1993,陆杰华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计划生育管理模式中的作用——来自辽东地区两个县乡的调查》,《人口与经济》第4期;
1993,陆杰华、闵学文,《辽宁省人口控制政策与人口转变模式新探》,《辽宁大学学报》第4期;
1992,陆杰华等,《贫困地区农户经济收入水平与生育意愿分析》,《西北人口》第4期;
1989,陆杰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老年问题特点》,《辽宁大学学报》第3期;
1988,陆杰华,《浅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辽宁大学学报》第5期。





研究课题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海南省卫计委:“海南省候鸟人口对其健康服务业的影响机理及政策框架”,项目负责人;
2015年12月—2016年9月,广东省卫计委:“广东家庭发展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5年11月—2016年8月,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特殊流动群体对流入地公共服务的影响评价及政策体系设计”,项目负责人;
2015年11月—2016年7月,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城乡隔代抚育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项目负责人;
2015年1月—12月,贵州省卫计委:“社会治理背景下贵州省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模式评估及未来政策选择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5年1月—2016年3月,海南省卫计委:“海南省候鸟人群基本现状及对其社会经济影响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4年8月—2015年8月,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生育政策完善与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关系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4年8月—2015年8月,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生育政策完善背景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前瞻性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5年3月—2015年12月,深圳市卫计委:“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5)”,项目负责人;
2015年5月—2015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卫计委:“十三五时期顺义区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与相关政策支持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4年3月—2014年12月,深圳市卫计委:“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4)”,项目负责人;
2014年6月—2014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卫计委:“新形势下顺义区村(居)级计生专干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3年3月—2013年12月,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石景山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3年3月—2013年12月,深圳市卫计委:“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3)”,项目负责人;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市西城区人口计生委:“西城区“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暨西城区幸福家庭生命全周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3年6月—2013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人口计生委:“顺义区转型升级进程中人口发展面临的难题及对策建议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2年3月—2012年12月,深圳市卫计局:“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2)”,项目负责人;
2011年7月—2012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1年3月—2011年12月,深圳市卫计委:“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1)”,项目负责人;
2010年4月—2011年6月,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和调控规划”,项目负责人;
2009年9月—2012年10月,全国老龄办:“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龄产业发展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9年8月—2011年12月,广东省人口计生委:“广东省出生性别比数据质量评估及动态监测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8年1月—2009年1月,北京市人口计生委:“首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面临的挑战以及改革思路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6年9月—2009年12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关于将提高人口素质作为解决未来我国人口与发展问题的主要战略措施之一的综合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6年5月—2007年12月,广东省人口计生委:“广东省流动人口现状、特点、趋势以及应对政策”,项目负责人;
2007年2月—2008年1月,北京市人口计生委:“首都流动人口地区分布特征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5年7月—2006年6月,珠海市人口计生局:“珠海十一五”人口规模以及相关人口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4年8月—2005年8月,深圳市人口计生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0年8月—2003年12月,美国MacArthur基金:“中国舟山地区人口增长、消费对其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项目负责人;
1999年8月—2001年12月,国家社科基金:“村民自治新形势下基层计划生育民主管理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1999年5月—2000年5月,美国MacArthur基金:“人口增长、消费与海洋资源”,项目负责人;
1998年7月—1999年12月,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城市购买力水平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
1990年8月—1994年7月,联合国人口基金:“中国贫困县人口问题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社会兼职与服务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中国人口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计划生育学会常务理事;
全国老龄产业协会理事;
北京市人口学会秘书长。

奖励及荣誉 2014年,《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3)》获第六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 等奖;
2012年,《新时期首都外国人口服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调查报告类);
2006年,《人口、消费、技术模式变化对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获第四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2004年,《人口、消费、技术模式变化对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获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2002年,《人口与市场因素对海洋渔业消费品影响的仿真分析》获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相关话题/人口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