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汝东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1




所在系:传播学系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简历:
学习工作简历
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8—)
副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1.9—2010.7)
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2000.8—2001.8)
讲师,北京大学中文系(1995.7—2000.7)

客座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2017.9—2018.8);教学、研修
交换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2014.8—2015.8);研修
客座教授,英国牛津大学(2012.7—2012.8);研修
交换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2005.9—2006.8);研修
客座教授,美国曼隆学院(Menlo College)(2002.1—2002.5);研修、教学
客座教授,韩国国立顺天大学中文系(1998.3—1999.2);教学

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1992.9—1995.7)
硕士,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代汉语专业(1989.9—1992.7)
本科,山东省教育学院中文系进修(1985.10—1989.6)

社会兼职
全球修辞学会会长(2012.10.28—)
全球话语学会会长(2015.4.—)
国家传播学会会长(2016.4.—)


研究领域:
主要学术兴趣为修辞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近来兴趣包括传媒史、传媒制度与政策、传媒话语、国家修辞、国家话语体系、全球话语学、国家传播学、比较修辞学等。

所授课程为“汉语修辞学”、“传播伦理学”、“传媒发展史”(本科生)、“传播学史”、“社会心理修辞学”、“传播伦理学研究”(硕士生)、“传媒伦理与法规政策研究”、“新兴修辞传播学前沿理论”、“中国修辞学思想史”、“当代话语学前沿理论”、“国家传播学”(博士生)。

博士生招生方向:1、当代修辞传播学理论与应用;2、传媒伦理与法规政策;3、话语学理论与实践(2018);4、国家传播学(2018)。
接受进修教师、访问学者方向:1、比较修辞学;2、传媒史与媒介文明;3、传媒伦理与法规政策;4、话语学。

专著:
1.陈汝东《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陈汝东《对外汉语修辞学》(Chinese Rhetoric for Foreigners),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陈汝东《语言伦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陈汝东《认知修辞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5.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6.陈汝东《传播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陈汝东《新兴修辞传播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8、陈汝东《修辞学教程》(《当代汉语修辞学》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主编:
1.《修辞学论文集》(第8集),陈汝东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修辞学论文集》(第12集),陈汝东主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3.《国际修辞学研究》(第1、2、3辑),陈汝东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12、2014年。

论文:
近年来发表的重要论文:

陈汝东《论国家话语能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陈汝东《论国家修辞学》,《江淮论坛》2012年第3期。
陈汝东《论公共修辞学的理论建设》,《国际修辞学研究》(第2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陈汝东《理性社会建构的受众伦理视角》,《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陈汝东《论普遍传播伦理》,《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七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4-22页。
陈汝东《数字时代的媒体责任和媒体文化建设》,《法治新闻传播》2012年第6辑,中国检察出版社。
陈汝东《论中国修辞学教育的新趋势》(合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陈汝东《论传播受众伦理规范》,《道德与文明》2013年第3期。
陈汝东《古典与未来:中国修辞学思想的全球意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陈汝东《论我国国家传播范式的战略转型——从宣传走向传播,从传播走向修辞》,《今传媒》2014年第3期。
陈汝东《我国语言教育的国家战略意义及发展趋势》,《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陈汝东《蓬勃发展中的中国话语学》,《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九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陈汝东《论国家话语体系建构》,《江淮论坛》2015年第2期。
陈汝东《论全球话语体系建构》,《浙江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陈汝东《我国国家话语呈现新态势新趋势》,《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27日第6版。
陈汝东《论国家价值传播——视觉叙事范式》,《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陈汝东《论媒介文明》,《网络传播研究》(第一辑),何海翔、李先国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陈汝东《论中国话语文明的历史走向》,《现代传播》2016年第6期。
陈汝东《论中国古典智慧的全球传播伦理意义》,《华中传播研究》第三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8-25页。
陈汝东《加强认知传播学研究,促进数字媒介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创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陈汝东《论中国国家话语的发展趋势》,《学术界》2017年第2期。
陈汝东《论国家媒介空间的建构:挑战与对策》,《江淮论坛》2017年第1期。
陈汝东《论国家传播学:建构与整合——中国道路的全球选择》,《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陈汝东《论国家传播伦理秩序发展的新向度》,《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3月下。
陈汝东《新闻真实:数字空间中的挑战与对策》,《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陈汝东《论中国的全球话语空间建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陈汝东《论国家领袖的国家话语能力建构——“习式话语”研究》(与雷力、肖琳合作),《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陈汝东《论传播视野下的国家战略安全——话语呈现中的经验、问题与对策》,《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6月上。
陈汝东《未来传媒发展趋势展望——一种媒介史的视角》,《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12月上。

所主持的学术专栏:

1、“语言学研究”专栏,《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1)陈汝东《论国家话语能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2)[美国]詹姆斯·柯洛斯沃特《论修辞、公平与自由》,乔芊译,陈汝东校,《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3)[韩国]朴禹洙《论古希腊—罗马与中国传统中的表达伦理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2、“新闻传播学研究”专栏,《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1)陈汝东《理性社会建构的受众伦理视角》,《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2)[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论全球媒体伦理:探求真相》,陈世华译,刘璐校,陈汝东审订,《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3、“修辞学研究”专栏,《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1)陈汝东《古典与未来:中国修辞学思想的全球意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2)[美]俄勒冈大学 大卫·弗兰克《论21世纪国际修辞学的发展趋势——从布莱恩·维克斯爵士与陈汝东教授的对话谈起》,《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4、“修辞学研究”专栏,《江淮论坛》2012年第3期。
(1)陈汝东《论国家修辞学》,《江淮论坛》2012年第3期。
(2)[美]大卫·弗兰克《问题的修辞和修辞学的问题:建构全球修辞学》,陈汝东、惠东坡译,《江淮论坛》2012年第3期。

5、“语言传播学”专栏,《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1)陈汝东《我国语言教育的国家战略意义及发展趋势》,《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2)[法国]多米尼克·库尔赛乐《欢笑修辞中的人生哲学》,《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6、“国家传播学研究”专栏,《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1)陈汝东《论中国的全球话语空间建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2)雷力、肖琳、陈汝东《论国家领袖的国家话语能力建构——“习式话语”研究》,《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7、“国家传播学研究”专栏,《长安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1)陈汝东《新闻真实:数字空间中的挑战与对策》,《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2)艾伦·海玛特《话语诠释学:跨多学科的探索》,《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3)李焕征《移风易俗、忆苦思甜与新中国“十七年”的乡村传播实践》,《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译著:
1、当前西方修辞学研究的趋势,[美国]艾伦·葛络斯 著,陈汝东译,《面向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暨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2、全球修辞学史研究,[美国] 劳伦斯·葛林(Lawrence D. Green)著,陈汝东 译,《江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3、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论争:传播理论的跨文化解读,[美国]劳伦斯·葛林(Lawrence D. Green)著,陈汝东 译,《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4、女性修辞:北美研究现状,[加拿大]戴安娜·德豪赛-邦妮著,陈汝东、温雅译,《修辞学论文集》第12集,中国修辞学会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陈汝东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5、西方修辞学概述,[美]迈克尔·莱夫著,陈汝东、王晓峰译,《修辞学论文集》第12集,中国修辞学会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陈汝东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等等。

学术成果被转载转摘情况:

(1)论语言文明,《语文建设》1996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2期。
(2)论修辞的社会心理原则,《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5期;转摘于《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3期。
(3)言语行为的社会道德评价,《语文建设》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6期。
(4)论言语道德,《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伦理学》1998年第3期。
(5)瑞查兹及其修辞研究(上、下),《修辞学习》1998年第1期、第2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第7期。
(6)语言伦理学----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兴学科》2000年第4期。
(7)认知修辞学的性质、理论来源及现实基础,《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转摘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第2期。
(8)西方修辞学研究的当前趋势,[美国]艾伦·葛络斯 著,陈汝东译,《暨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1年第3期。
(9)理性社会建构的受众伦理视角,《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转摘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5期,第143-144页。
(10)论我国国家传播范式的战略转型——从宣传走向传播,从传播走向修辞》,《今传媒》2014年第3期,人民网传媒频道,2014年3月4日。
(11)陈汝东《我国语言教育的国家战略意义及发展趋势》,《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转摘于《教育科学文摘》2014年第3期,第14-15页。《语言战略动态》2014年第8期。
(12)陈汝东《论中国的全球话语空间建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7年第8期。


国外国际会议特邀大会学术报告:

1.Chen Rudong, Chinese Rhetorical Thought before the Qin Dynasty: Theory and Practice, Plenary Address, The 15th Bienni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Rhetoric, July 12-16, 2005,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S.A.
2. 陈汝东,论视觉修辞学——一种语言学方法,日本现代中国语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特邀大会学术报告论文,2006年6月25日,日本东京东洋大学。
3. Chen Rudong, Rhetorical Thought Comparison of Ancient China and Ancient Greece: From Confucius to Aristotle, Plenary Addres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arative Rhetoric: Asia and Western World, November 10-12, 2006, Seoul,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Building, Korea University.
4. 陈汝东,全球化时代的东亚修辞学教育,第11届韩中文化论坛——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建立90周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韩国中国言语文化研究会、韩国首尔孔子学院、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等,2009年9月19日,韩国关东大学。
5. 陈汝东,论公共修辞学的理论建设,世界汉语修辞学会第二届年会暨修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香港教育学院,2010年7月27-30日。
6. 陈汝东,论中国当前的网络修辞新形态,第13届韩中文化论坛,韩国中国言语文化研究会、韩国首尔孔子学院、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等,2011年8月27日,韩国仁川大学。
7. 陈汝东,论修辞学研究的全球化趋势,世界汉语修辞学会第三届年会暨修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10月26-28日,韩国仁川大学。
8、陈汝东,中国古典修辞学阐释——一种人生不朽和社会秩序视角,中国古典修辞学研讨会(Masters of Disguise? Conceptions and Misconceptions of “Rhetoric”in Chinese Antiquity),瑞士苏黎世大学主办,Einsiedeln, Oechslin Library, 4th-6th September 2013。
9、Chen Rudong, The Global Significance of Rhetoric in East Asia, Rhetorical in Time and Space: Antiquity Modernity: An Interactive Symposium, The Centre for Medieval & Renaissance Studies (CMRS), Oxford, England, June28-July2, 2014.



科研项目:
“新兴修辞学交叉学科前沿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08年。
“受众伦理研究”,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2007年。
备注:
************************************************************************************************************
备注:
通讯地址: 中国 北京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政编码:100871
电话:(办公室);E-mail:rhetoric@163.com

全球修辞学会:http://www.worldrhetoric.com/
百度百家:http://globalrhetoric.baijia.baidu.com/
************************************************************************************************************

Chen Rudong
************************************************************************************************************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P. R. China 100871

Education and Work
Professor,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Peking University(Aug. 2010.8-)
President of The Global Rhetoric Society (Oct., 2012--)
President of the Global Alliance of Media Ethics and Law (Oct., 2012--)
President of The Global Discourse Society (April, 2015--)
President of The Society for 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April, 2016--)
Honored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Rhetoric Society of the World (Oct., 2012--)
Assistant Secretaries-General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Moder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FILLM)
Council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Rhetoric (Jul., 2009—Jul., 2013)
Councilmember of Global Ethics Network of the Carnegie Council(2012—)

Rsearch and teaching, Stanford University, U.S.A (2017.9--2018.8)
Research, Waseda University, Japan. (Aug. 2014.–Aug. 2015)
Research, Oxford University, UK(July,2012—Aug,2012)
Research, Waseda University, Japan. (Sep. 2005.–Aug. 2006)
Research and teaching, Menlo College, CA, U.S.A. (Jan. 4,2002. –May. 4,2002)
Teach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of Sunchon National University , Korea (Mar.1998-Feb.1999)

Research Interests
1.Rhetoric theories and its application: Socio-psychological Rhetoric; Cognitive Rhetoric; Speech Communicati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2.Communication theories and its application: Ethics of Language; Ethics of Communication; Ethics of Journalism; Ethics of Advertising; Ethics of Internet;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3.New Theories on Rhetoric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Visual rhetoric and communication,National rhetoric and communication, national discourse, global discourse and etc.

Courses
Chinese Rhetoric, Ethics of Communication,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tudies on Ethics of Communication, Socio-psychological Rhetoric, Cognitive Rhetoric(for graduate students);New Theories of Rhetoric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on Ethics, Law and Policy of Media;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Rhetorical Thought of China(for doctoral students)and etc.

Supervising Ph. D student on studies: 1. Contemporary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communication; 2. Studies on Ethics, Law and Policy of Media; 3. Studies on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of discourse.
Accepting visiting scholars(2015—2016): 1. Comparative rhetoric; 2.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of media; 3. Ethics, Law and Policy of Media; 4. Discours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Publications
Books (Monographs):
1. Socio-psychological Rhetoric.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Jun. 1999.
2. Chinese Rhetoric for Foreigners. Nanning: Guangxi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Jan. 2000.
3. Cognitive Rhetoric. Guangzhou: Guangdong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Oct. 2001.
4. The Ethics of Languag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Oct. 2001.
5. The Contemporary Rhetoric of Chines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6. Ethics of Communication6.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Jul. 2006.
7. New Theories on Rhetorical Communication Studies.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Oct.2011.
8. Textbook of Rhetoric,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Aug.2014.
9. 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udies(will be published soon).
International Rhetoric Studies(I,II,III). chief-editor;Collection of Rhetoric Essays (volume 8; 12).Edited by Chen Rudo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Selected Articles in recent years:
Chen Rudong, On Chinese Religious Rhetoric, New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Rhetoric, edited by Laurent Pernot, Koninklijke Brill NV, Leiden, The Netherlands, 2009, pp.385-400.
Chen Rudong, On Types, Methods and Functions of Visual Rhetoric in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co-authors), Korean Journal of Rhetoric(Susahak),2009.9.
Chen Rudong, On Rhetoric Education in the Easten Asia at the Globalization Time, Journal of Study on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Korean and China, Vol. 22, Feb. 2010.
Chen Rudong, On Rhetorical Thought of Shimamura Hougetu and Its Influence to Chinese Modern Rhetoric, Paper Collections on Rhetoric Studies. Edited by Chen Rudong, Heilong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Vol. 12,Mar. 2009.
Chen Rudong, On Theoretical Constructing of Discourse Studie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Discourse Studies, Vol.2, Nov. 2009.
Chen Rudong, Studies on Human Communication Order——An Approach of Comparative Rhetoric. Order, Fairness, Justic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Human Civilizations, Edited by Guanshi Ji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Nov. 2009.
Chen Rudong, On Studies of Public Rhetoric: An Approach of Eastern Asia, Journal of Study on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Korean and China, Vol. 26, Jun. 2011.
Chen Rudong, On the History, Currents and Trends of Studies on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Review of Peking University, Vol.6,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May. 2011.
Chen Rudong, National Rhetoric: Footstone for Realizing Model Changing of National Discourse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Press, Jun. 30th, 2011.
Chen Rudong, On Discourse Capacity of China,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5, 2011.
Chen Rudong, National Rhetoric: Another Battlefield of National Strength Competition, Social Sciences Weekly, Sept. 8th, 2011.
Chen Rudong, On Architectural Rhetoric, International Rhetoric Studies, Chief-edited by Chen Rudong, The Chinese Rhetoric Society of the World,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Vol. 1, 2011.
Chen Rudong, On National Rhetoric, The Journal of Jianghuai Tribune, No. 3, 2012.
Chen Rudong, On Universal Ethics of Communicatio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Review of Peking University, Vol.7,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May. 2012.
Chen Rudong, Constructing Rational Society: An Approach of Audience Ethics,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6, 2012.
Chen Rudong, Yang Liu, On the New Trends of Chinese Rhetoric Education,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No.1, 2013.
Chen Rudong, On Ethical Norms of Disseminated Audience,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No.3, 2013.
Chen Rudong, Classic and Future: Global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Rhetoric Thought,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5, 2013.
Chen Rudong, On the Propagation Mode of 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Today’s Massmedia, No.3, 2014.
Chen Rudong, On National Strategy of Language Educ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a,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No.2, 2014.
Chen Rudong, On Globalizing Trends of Rhetoric Studies, International Rhetoric Studies, Chief-edited by Chen Rudong, The Chinese Rhetoric Society of the World,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Vol. 3, 2015.
Chen Rudong, On Building of National Discourse System, The Journal of Jianghuai Tribune, No. 2, 2015.
Chen Rudong, On Building a Global Discourse System——An Approach of Global Rhetoric in Cultural Conflict and Amalgamatio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3, Nov. 2015.
Chen Rudong, On Communication of National Values of China: An Approach of Visual Narration,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an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43. No.4.
Chen Rudong, On Media Civilization, Studies on Internet Communication, Vol. 1, edited by He Haixiang and Li Xianguo, Jilin University Press, July, 2017.
Chen Rudong, On Historical Trends of the Chinese Discourse Civilization,Modern Communication, No.6, 2016.
Chen Rudong, Chinese Ethical Thought in Antiquity and Its Global Significance in War and Reconciliation, Huazhong Communication Studies, Vol.3,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Jun. 2016.
Chen Rudong, On Development Trends of National Discourse of China,ACADEMICS, No.2 Feb. 2017.
Chen Rudong, On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Media Space: Challenge and Strategy, The Journal of Jianghuai Tribune, No. 1, 2017.
Chen Rudong, On 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The Global Narrative Choice of China's Road, 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 3, 2017.
Chen Rudong, On the New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Ethical System in National Communications, FRONTIERS, Mar.2017.
Chen Rudong, News Reality: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in Digital Space, 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 No. 3, 2017.
Chen Rudong, On the Global Discourse Space Construction of China,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3, 2017.
Chen Rudong, On National Discourse Competenc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Leaders: Studies on President Xi Jinping’s Discourse, co-authored with Lei Li, Xiao Lin, 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 3, 2017.

相关话题/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程曼丽
    所在系:新闻学系职称:教授学位:博士简历: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硕士学位;1986年9月留校任教至2002年7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5年在职读博,1998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教授,同年担任博士生导师;2002年9月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胡泳
    所在系:传播学系职称:教授学位:博士简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世界经济论坛社交媒体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拥有11年的平面媒体经验和6年的电视媒体经验,历任《中国日报》记者、《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互联网周刊》编委会主席、《环球管理》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何姝
    所在系:新闻学系职称:副教授学位:博士简历:北京大学英语系英国语言文学方向文学学士北京大学国政系国际文化交流方向法学学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传播与国际文化交流方向法学博士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访问学者美国阿肯色州沃西塔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访问学者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访问学者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校区)访问学者社会兼职:北京大学招生办海外招生组组长研究领域:1.国际新闻、国际传播研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陆地
    所在系:新闻学系职称:教授学位:博士简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1999年),中国首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复旦大学,2001年),先后任蚌埠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主任编辑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2003年起);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广播电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德寰
    所在系:传播学系职称:教授学位:博士简历:1985年-1989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获社会学学士;1989年-1992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获社会学硕士;1999年-200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职博士。1992年-200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2002年-2007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2007年起北京大学新闻与学院教授,2009年起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以来,负责北京大学社会调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师曾志
    所在系:传播学系职称:教授学位:博士简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学士学位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硕士学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学位新西兰惠灵顿维克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瑞典皇家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传播学院访学研究领域:媒介社会学媒介文化与公共领域新媒介赋权及公民社会公共传播公共关系专著:师曾志、胡泳等著.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版师曾志、金锦萍编著.新媒介赋权:国家与社会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陆绍阳
    所在系:新闻学系职称:教授学位:博士简历:曾先后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电视家协会艺术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中国新闻奖评委,并多次担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项目评委。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田丽
    所在系: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系职称:副教授学位:博士简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博士;纽约大学商学院,博士后研究领域: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媒体经营管理专著:1.《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影响与利用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第二作者2.《舆论引擎——网络事件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二作者3.《媒体竞争力评价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史学军
    所在系:广告学系职称:副教授学位:文学博士简历: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与北京大学,分别获学士与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研究领域:广告、营销与媒介经济学等。论文:在《经济科学》、《世界经济》、《产业经济研究》、《广告研究》、《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北大商业评论》等期刊有论文或文章发表。译著:曾参与翻译过两本学术著作。备注:籍贯:江苏省泗阳县通讯方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00871电子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维佳
    所在系:新闻学系职称:研究员/副教授学位:博士(北京大学)简历:2014年至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副教授2012年至2014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2011年至2012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2009年至2011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学术与社会工作兼职:2020年至今,国家互联网舆情中心特约研究员2019年至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融合发展专家库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