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导师简介-葛晓音

北京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5-27

葛晓音
个人简介
1993.3.1;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
1989.5.1-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5.9.26-1989.4.30;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1983.7.1-1985.9.25;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
1982.9.1-1983.6.30;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
1982.7;获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学位
1979.9.1-1982.8.31;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1978.10.1-1979.8.31;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生
1963.9.1-1968.9.30;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
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中文系100871
论文
专著与论集
专著:

1,唐诗宋词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371页。
2,杜甫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206页。
3,《李白之文-序表的译注考证》(与市川桃子合作,本人40%),日本汲古书院,1999年3月,429页
4,《唐宋八大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10月,215页
5,《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365页(有韩译本,书名改为《中国的山水田园诗》韩国版金永国译2002年5月,680页)
6,《古诗艺术探微》(由本人所撰古诗鉴赏文章108篇辑为一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327页
7,《唐宋散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6月,164页(台湾国文天地1992年9月)
8,《八代诗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3月,354页(中华书局2007年3月出版修订本,289页。)
个人论文集:

1,《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465页
2,《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458页

编著
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选注5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497页
2,,《中国文学史参考数据简编》(全部编选注)(上册,先秦至五代)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626页
3,《中国的名胜古迹》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10月
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190页
4,《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530页

注释:

1,《中国历代女子诗选》(序、全部选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191页
2,《资治通鉴新注》第5册(卷124-138)注释(与王春茂合作,60%)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页4147-4617

主编:

1,《谢灵运研究论文选》(有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8月,319页
2,陈贻焮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438页
3,《新编唐诗三百首》(有总序和分序)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

论文(1998-2008,未结集)
1,中古七言体式的转型――兼论“杂古”归入“七古”类的原因
《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二期P75-84
2,先唐杂言诗的节奏特征和发展趋势――兼论六言和杂言的关系
《文学遗产》2008年第三期页1-17
3,选堂教授《佛国集》诗艺浅探
香港大学《华学》第九期P1843-1848,2008年8月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4,早期七言的体式特征和生成原理――兼论汉魏七言诗发展滞后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三期页176-188
5,杜甫的孤独感及其艺术提炼
《陕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页94-98
6,国学研究和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古典文学研究为中心
《中州学刊》2007年第1期页216-218
7,早期五言诗的生成途径及其对汉诗艺术的影响
《文学遗产》2006年第六期,页15-27
8,汉魏两晋四言诗的新变和体式的重构
《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页70-79
9,从诗骚辨体看风雅和风骚的示范意义
《中华文史论丛》总83辑,页99-125(06年9月)
10探索诗歌分体研究的新思路—以诗骚体式研究为例
《人文中国学报》总第11期“名贤讲席”2005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P181-200
11,从诗歌文本中探索创作原理—论松浦友久教授的中国诗型研究
载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松浦友久追悼纪念——中国古典文学论集》
日本研文出版,东京,2006年3月。P75-90
12,论汉魏三言体的发展及其与七言的关系
〈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三期P57-63
13盛唐诗歌通论
载〈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隋唐五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P40-74
14,《论屈赋比兴的性质及其作用的转化--兼论雅与骚的关系》
《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页36-47
15,《从离骚和九歌的节奏结构看楚辞体的成因》
《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页124-131
16,日本吴乐「狮子」与南朝乐府(与户仓英美合作)。
《唐研究》2004年12月总第10期,页111-138
17,从唐乐谱和姜谱的关系看词的音乐背景(与户仓英美合作)
《文史》2004年第2辑,页143-173
18,试论春秋以后“诗亡”说
《中华文史论丛》2004年11月总第78辑,页1-22
19,论诗经比兴的联想方式及其与四言体式的关系
《文学评论》2004年第三期,页117-128
20,毛公「独标兴体」析论
《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2月春之卷,页40-51
21,一个历史阶段的标志――从两部《中国文学史》看文研所对文学史研究的贡献
《文学遗产》2003年第5期,页12-14
22,四言体的形成及其与辞赋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12月第六期页151-161
23,唐代女舞《玉树后庭花》及《霓裳羽衣舞》之舞容考(与户仓英美合作)
北京大学《唐宋妇女与社会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页223――231
24,关于查找马勒《大地之歌·青春颂》出处的浅见
《马勒大地之歌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页94-98
25,通新旧之学达古今之理《文学遗产》2002年第3期,页121-130
26,文学遗产的古为今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刊》2001年3月28日第2版
27,世纪之交看中华传统文化《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页101-109
28,唐诗研究百年的走向和得失《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1年,页274-289
29,世纪之交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页142-148
30,诗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文学遗产》2000年第1期,页120-131
31,日本唐乐舞“罗陵王”出自北齐“兰陵王”辨(与户仓英美合作)
《唐研究》2000年总第六期,页87-108
32,关于古乐谱和声词配合若干问题的再认识(与户仓英美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六期,页166-178
33,敦煌舞谱对舞结构试析――兼论谱字的解释(与户仓英美合作)
《敦煌吐鲁番研究》1999年第4卷,页509-527
34,天平琵琶谱《番假崇》调性新探(与户仓英美合作)
《中华文史论丛》1999年总58辑,页258-277
35,从古乐谱看乐调和曲辞的关系(与户仓英美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页147-167
36,关于“行”之释义的补正
《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页100-101
37,关于李白文的两个问题(与市川桃子合作)
日本《明海大学外国语学部论集》1999年总第11集页180-190
38,关于古乐谱解读的若干问题(与户仓英美合作)
《燕京学报》1998年新5期,页189-207
专业领域
担任过的课程
汉魏六朝隋唐五代文学史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史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唐宋散文研究
河岳英灵集研究
初盛唐诗研究
中国诗学批评的两种审美标准
汉魏六朝唐诗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体式研究

科研项目
1,1996-2000:《日本雅乐与隋唐乐舞》(与户仓英美合作)日本文部省5年的经费资助约400万日圆,
2,2001:《日本雅乐与隋唐乐舞》(同上)东京大学国际学术合作基金资助约80万日圆。
3,2002-2008:《日本吴乐与南北朝乐府及隋唐乐舞》(与户仓英美合作)获日本三菱财团学术助成金资助500万日圆。
4,2003-2005,《诗骚体式研究》获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研究经费资助,13·6万港元。
5,1994-1997:《盛唐诗歌的繁荣及原因分析》国家社科基金8千元。

获奖
研究
1,论文集《汉唐文学的嬗变》2008年5月获“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百项精品成果奖”
2论文《论汉魏三言体的发展及其与七言的关系》2008年5月获《上海大学学报》优秀论文一等奖
3,《论屈赋比兴的性质及其作用的转化--兼论雅与骚的关系》获《北京大学学报》2003-2005年度优秀论文奖,
4,2003年9月学术论文《初盛唐绝句的发展――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原载《文学评论》1999年第1期,P76-90获《文学评论》庆祝创刊五十周年1997-2002年度优秀论文奖。
5,1998年7月学术论文《初盛唐七言歌行的发展》获《文学遗产》第三届优秀论文奖
6,1996年7月学术论文《创作范式的提倡和初盛唐诗的普及》获《文学遗产》首届优秀论文奖
7,1995年12月学术论文集《汉唐文学的嬗变》获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8,1994年2月学术专著《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获辽宁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9,1991年12月学术论文《论齐梁文人革新晋宋诗风的功绩》获北京大学学报1980-1990年度优秀论文奖
101991年12月学术专著《八代诗史》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1,1987年11月学术论文《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获北京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文又曾于1985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1.1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教学
1,2002年6月指导研究生李鹏飞博士论文《唐代非写实型小说研究》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2004年12月颁奖)
2,2001年12月主持《中国文学史》系列课程集体获国家教学优秀奖二等奖,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9月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3,1997年6月指导研究生刘宁博士论文《唐末五代诗歌研究》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2000年12月颁奖)
4,1986-1987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相关话题/导师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