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导师简介-陈跃红

北京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5-27

陈跃红

个人简介
陈跃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学理论方向);北大中文系副系主任(2003-目前);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北大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曾师从著名学者乐黛云教授学习比较文学;师从前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系主任、前国际布莱希特学会主席安东尼·泰特罗教授(AntonyTatlow)学习戏剧和比较文学理论;师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系主任、前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伊维德(W·L·Edema)学习西方理论和国际汉学。
先后担任韩国国立忠南大学交换教授;台湾实践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大学访问学人;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等。
现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008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论文
专著与论集
《比较诗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欧洲田野笔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中国傩文化》(合著)新华出版社,1991年
《现状与构想》(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
《中国傩文化》(修订图文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编著
《比较文学》(主要撰稿人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中国语特讲》(主要撰稿人之一)韩国忠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论文
1、现实感: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第一期
2、文本批评与文化视野《读书》1989第六期
3、活句与死句:道家美学的语言策略,贵州大学学报1991第二期
4、天国的竖琴:中西诗学的死亡意识分析,载《面对世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5、阐释的权利:当代文艺格局中的比较诗学,北京大学学报,1994第一期
6、走出困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国外文学1994第二期
7、语言的激活----言意之争的比较诗学分析,文学评论1994第四期
8、鲁迅短篇小说的传统与革新,《英语世界中的鲁迅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
9、迅速汇入当代世界文艺研究主潮,《文艺研究》1993年第六期
10、评新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1、傩的文化精神(中华文化讲座电视系列专题片之一),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1994
12、西方汉学片论,学习杂志,1994第九期
13、历史语境与学科定位,东方丛刊。1995年第三期
14、后现代与中国美学风范,社会科学探索,1995年第五期
15、文化壁垒,文化传统,文化阐释,载《独角兽与龙:中西文化交流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6、汉语诗学阐释理论的转化与重建,载《环太平洋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17、后现代思维与中国诗学精神,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一期
18、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文化挑战,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一期
19、CulturalBarriers,CulturalInterpretationandMisreading,《独角兽与龙:中西文化交流国际会议论文集》(y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虚拟现实与反面乌托邦,《通俗文学评论》,1996年第三期
21、走出古典的泥沼,《文学评论》1997年第一期,新华文摘,1997年7期
22、改良的西方话语与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中外文化与文论》第二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23、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英文),《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7第四期
24、傩文化奇观(论文)《中华文明之光》(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5、得失穷通任评说,《中外文化与文论》第五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
26、文学合法性的挑战,《中外文化与文论》第六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27、傩文化奇观(电视专题片),中央电视台,1998
28、误读与悟读,《文化传递与文化形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9、西方理论与中国古代文论阐释,《东方丛刊>》1999年1期
30、学术的国家意识与国际意识《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2期
31、文化的冷感,《跨文化对话》第二辑,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32、语境与本文《东方》杂志,2000第一期
33、比较诗学:成规遇突围,载《迈向比较文学新阶段——中国比较文学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4、在韩国教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0第四期
35、文化的惯性与出轨,<跨文化研究>第三辑,1999年1月
36、"学术国际化"种种,《天涯》杂志,2000年第四期
37、汉学家的文化血统,《国际汉学》第8辑,大象出版社,2000
38、选家的学问与眼光,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0年9月6日版
39、南柚与北橘_乱谈汉学与国学,中华读书报,2000年11月8日版
40、阐释学与比较文学,载《多边文化研究》第一卷283-311页,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
41、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阐释,《多边文化研究》第一卷,新世界出版社,2001
42、巴黎的骚味、《跨文化对话》第五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3、文本:在网络空间狂欢,《文艺争鸣》2002第一期
44、方尖碑下的温州青年,《东方>》2002年2期
45、“国际”的余韵,《中外书摘》2002第4期
46、网络时代与比较文学的发展,《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2002
47、.一个作者与两个读者的对话,《北京大学学报》1990,第四期
48、向生而死:中国文学的生命意识,《多边文化研究》第二卷,2002
49、世纪印象——走自己的路,《世纪印象——百名学者论中国文化》华龄出版社,2003
50、比较文学的学科身份与体制建构《中国比较文学》2003第2期
51、比较文学的学科边界,《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52、知识结构与学科边界,《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期
53、学科规范与学科建设,载CCLA七届年会和国际会议论文集,译林出版社,2004
54、ByFxperiencingLifetoComprehendDeath:thesencseoflifeinChineseLiterature,载中日韩合编<东亚比较文学史>第一卷,
55、比较诗学视野下的言意之争,《多边文化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6、学术理想与指导原则,《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二期
57、比较文学与当代中国的文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3期,,
58、诗学翻译的宿命与策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9、汉学家的文化血统(2),《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论》,2005年
60、“学科意识与思维定势”,《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二期
61、学术理想、专业方向与指导原则,《跨文化研究:什么是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62、现代性视域与文学“比较”的多重意蕴,《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第2期
63、比较诗学的学科价值理念与方法意识,人文杂志2008年第一期
64、网谈录:比较文学的跨学科应用及其前景(与马中红合著),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第三期
65、传统轨迹、移民社会结构与现代化进程,《闽台文化交流》2008年第四期

专业领域
比较文学理论、比较诗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跨文化研究、二十世纪西方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西文化关系研究等
担任课程
比较文学概论(本科)、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经典著作选讲,比较诗学、比较诗学经典导读、二十世纪欧美中国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欧美文学(中文系本科)、高级汉语写作(留学生)

科研项目
1、“985二期”“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建设”项目的子项目“中文系百年教学学术资料库及实践设施建设”,项目主持人(实施中)
2、“来华留学生中文本科学历教育的教学规律探讨”,北京市教育科学专题项目,项目主持人。(实施中)
3、东亚比较文学史(中日韩三国学者合作)子项目“东亚文学中的生命意识”部分(待结项)

4、985二期项目“二十世纪国际汉学研究”子项目“西方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完成)

5、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本科基础课教学与教材的协同性研究”的子项目“本科中文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研究”(完成)

获奖
1、《天国的竖琴》,北京大学第四届社会科学论文奖,二等奖,1993年。

2、《傩的文化精神》,首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出版物集体一等奖。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1996年。
3、《虚拟现实与反面乌托邦》,论文,湖北省“改革发展”专题优秀论文奖,三等奖,1997年。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2005。

4、《比较文学概论》课程,(合作),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

5、《走出古典的泥沼》,北京大学第五届社会科学论文奖二等奖。1998年。

6、《比较诗学导论》北京大学第六届社会科著作奖二等奖。2006年。

7、北京大学招生工作特殊贡献奖(2007年)

8.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



相关话题/导师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