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导师简介-严绍璗

北京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5-27

严绍璗

个人简介
严绍璗(嚴紹璗ShaodangYan)1940年9月出生上海市人汉族

现在任职(2009年2月25日材料)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人文学术重点研究基地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人文学术重点研究基地北大“古文献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北京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社会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民政部注册)副会长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会(澳门注册)学术顾问
大中华日本学研究联盟出版委员会(香港大学注册)主席
大中华国际中国文化研究学会(筹)主任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顾问教授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教育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
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日本古典籍研究所非常勤客座教授(2003年以来)
(余略)
曾任职(1978年元旦—2009年月25日)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专业副主任、主任,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日本国立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学部客座教授
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
日本宫城女子大学文学部日本学科客座教授
日本文部省直属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日本文部科学省直属NationalInstituteofJapaneseLiterature客座教授
国际比较文学会(ICLA)东亚研究委员会(CommitteeforEastAsianStudies)首任President
中日韩东亚文化比较会议(日本注册)常设副主席、主席
中国中日文化关系史学会会长
中国中日文学比较研究会会长
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指南”(外国文学)专家组成员
中日历史问题会商中方专家组成员
中国国家图书馆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余略)
联系方式
1,邮件:中国100871北京大学五院
论著
专著与论集(15种)
1,《李自成起义》中华书局1974年刊、1980年重印
2,《关汉卿戏剧集》(与孙钦善陈铁民共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刊
3,《日本的中国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刊、1981年重印
4,《中日古代文学交流史稿》中国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刊
香港中华书局重印1988年刊
5,《中国文学在日本》(与王晓平合)花城出版社1990年刊
6,《日本中国学史》 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刊、1993年重印
7,《汉籍在日本流布的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刊、2000年重印
8,《中国文化在日本》 中国新华出版社1994年刊
9,《記紀神話における二神創世の形態 東アジア文化とのかかわり》
日本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1995年刊
10,《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杭州大学出版1995年刊
11,《比较文化:中国与日本》(与刘建辉王勇合着)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刊
12,《中国与东北亚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刊
13,《比較文学視野における日本文化——严绍璗海外讲演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刊
14,《日本藏汉籍珍本追踪纪实——严绍璗海外访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刊
15,《日藏汉籍善本书录》(3卷本)中华书局2007年刊

编著(12种每一种都有本人文稿)
1,《历代职官表·索引》(与许树安共编)
中华书局1964年刊1980年、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2,《19世纪欧洲思想家等论文化遗产》北京大学1971年刊1982年重印

3,《中日文化交流史论文集》(夏应元、陈应年、王晓秋、严绍璗合编)
人民出版社1982年刊
4,《中日文化交流事典》(副总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刊
5,《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文学卷》(与日本文学会会长中西进联合主编) 
    (日文版)日本大修馆出版社1995年刊
(中文版)中国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刊
6,《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思想卷》(与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源了圆联合主编) 
       (日文版)日本大修馆出版社1995年刊
(中文版)中国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刊
7,《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李玉联合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刊
8,《变动期的东亚社会与文化》(与杨栋梁联合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刊
9,《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学术文库》15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起刊
10,《北京大学20世纪国际中国学研究文库》10卷(主编)中华书局2004年起刊
11,《北京大学21世纪大学比较文学教材》10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起刊
12,《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与陈思和联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刊
附录:担任各种文集刊物顾问编委等(未必一定有本人文稿,也有有本人文稿者,举例10余种)
1,《中日文化与交流》(副主编)中国展望出版社
2,《中国古籍整理与研究》(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刊
3,《中国比较文学》(编委)中国比较文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
4,《日本学》(编委)北京大学出版社刊
5,《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副主编)三联书店刊
6,《中国典籍与文化》(编委)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
7,《国际汉学》(编委)北京外国语大学
8,《汉学研究》(编委)北京语言大学
9,《世界汉学》(编委)中国学术研究院
10,《多边文化研究》(编委)北京大学出版社
11,《大学外国文化通识教育丛书》(编委)北京大学出版社
12,《浙江工商大学学报》(顾问)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论文
(论文分为7项编目:1,比较文学研究类论文(分列汉文写作与日文写作两类);2,国际中国学(Sinology)与国际汉籍文献学研究类论文(分列汉文写作与日文写作两类);3,一般文化研究类论文;4,序跋文稿;5,读书札记与报刊学术评述(汉日文稿混编);6,外文翻译稿;7,采访报道记事)

⑴比较文学研究类论文(分列汉文写作与日文写作两类):
A,汉文写作的论文
《中日禅僧的交往与日本宋学的渊源》载①三联书店《中国哲学》第3辑(1980年8月)
②人民出版社《中日文化交流史论文集》1982年刊
《日本古代短歌诗型中的汉文学形态》载①《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5期
②段宝林主编《古今民间诗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刊
《日本古代小说的产生与中国文学的关联》
载①北京大学《国外文学》1982年第2辑
②张隆溪-温儒敏主编《比较文学论文集》北大出版社1984年刊
③卢蔚秋主编《东方比较文学论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刊
《创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中国学派的构想》
(在《读书》杂志举行的朱光潜、黄药眠、李健吾、周珏良、陈冰夷、杨周翰、季羡林、李赋宁、严绍璗、温儒敏、张隆溪11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载三联书店《读书》1982年第9期
《竹取物语与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关系》
载中日关系史学会《中日文化与交流》第1辑(1984年3月)
《白居易文学在日本古韵文史上的地位与意义》载《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日本平安时代知识女性的汉文学修养----九、十世纪中日文学交融的一个侧面》载中华书局《学林漫录》第9辑(1984年12月)
《中日古代创世神话的异同及其它》载北京大学《东方世界》创刊号(1985年1月)
《日本古代小说浦岛子传与中国中世纪文学》
载中日关系史学会《中日文化与交流》第2辑(1985年3月)
《明代俗语文学的东渐和日本江户时代小说的繁荣》载《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日本“记纪神话”变异体的模式与形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载①《中国比较文学》1985年第1期
②《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选》第3卷北大出版社1987年刊
《论平安时代日本文学的美—以源氏物语·须磨为中心》
载中日关系史学会《中日文化与交流》第3辑(1987年9月)
《日本文化史上的白居易》载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化史话》黄山书社1987年刊
《唐人传奇游仙窟与日本古代文学》载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化史话》黄山书社1987年刊
《日本儒学的近代意义》载北京大学《中日比较文化论集》1989年刊
《儒学在近代日本的命运---历史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载梁从戒主编《现代社会与知识分子》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刊
《儒学在日本近代文化运动中的意义》载中国社科院《日本问题》1989年第2期
《日本传统汉学在明治时代的命运---日本近代文化运动的经验与教训》
载北京大学《日本学》创刊号(1989年3月)
《日本中世纪女性文学的繁荣与中国文学的影响》载《东方研究论文集》1989年9月
《中日古代文化会合的历史轨迹》(1987年5月7日在北京大学“东方文化讲座”上的讲演)
载季羡林-任继愈主编《东方文化知识讲座》1989年10月
《从欧美近代文化的形成看中国文化的价值》
载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民主与科学》1991年第1期
《实物信仰与“桃”崇拜---中日古代美意识的探讨》
载《中日民俗的异同与交流》1993年4月
《中国古籍中关于日本的发现》
载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东方文化》创刊号(1993年9月)
《日本现代化肇始期的文化冲突》
载国务院古籍出版规划小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第5期
《(日本)五山汉文学论纲》
载《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刊
《超越神学权威的精神美德》
载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外文化交流》第9期(1994年2月)
《和歌与假名的西传和汉诗的反馈》
载和歌俳句研究会《和歌俳句与中日文学交流》
日本CN企画出版部1995年刊
《中日文化关系的历史与现实》(1995年10月4日在北京天坛饭店“中日民间学者中日关系研讨会”上的专题讲演)载《中日关系史学会学术通讯》1996年第1期
《双边文化关系研究与“原典性的实证”的方法论问题》
(1995年10月16日在天津“中日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上的主题讲演)
载①《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第1期(1996年1月)
②北京大学《多边文化研究》(第1卷)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刊
③《中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刊
《差异与碰撞---中日美意识探讨》载《华人文化世界》总第11期(1996年1月)
《神话世界中的中日文化融合》
载《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文学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刊
《日本古代物语与中国文化》
载《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文学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刊
《五山汉文学与五山新儒学》
载《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思想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刊
《日本近世的儒学》
载《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思想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刊
《日本古代思想中的道家思想》
载《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思想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刊
《诗人不能产生语言,语言能够产生诗人——关于〈万叶集〉形成的思考》
载《学人》(陈平原主编总)第10辑1996年9月
《日本古代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载《日本学》(北京大学)第7辑(1996年9月)
《日本现代化肇始时期的文化冲突:日本“儒学资本主义”辨析》
载《21世纪:中国与日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刊
《日本古代汉文传奇〈浦岛子传〉研究》
载国务院古籍出版规划小组《中国古籍研究》(第1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刊
《日本古代“物语”形成的研究----日本文学的发生学研究》
载南开大学《日本文化研究论丛》1997年11月
《日本古代“物语”形成与〈竹取物语〉的研究》
载《日本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刊
《文化的传递与不正确理解的形态》
(1997年6月14日在韩国汉城“韩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20周年国际学术大会”上的讲演)
载①《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第4期
②《文化传递与形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刊
③《在北大听讲座》(第13卷)新世纪出版社2005年刊
④《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刊
《日本五山汉文学论》
(1998年8月2日在台湾世界华人作家协会第三届大会上的讲演文稿)
载《文学丝路》(台湾)文化建设基金管理委员会1998年刊
《中国文化在日本》载《中华文明之光》(袁行霈主编)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刊
《〈万叶集〉的发生学研究—兼评西乡信纲的〈日本文学史〉》
载《日本学刊》(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年第1辑
《树立中国文学研究的国际文化意识》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1世纪名家论坛“上的讲演文稿)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1辑
《确立解读文学文本的文化意识——关于古代日本文学发生学研究的构想》
载①《北京大学东方学系百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出版社刊2000年版
②《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东北与日本》辽宁大学出版社刊2000年版
《中日文化研究中的‘民族主义’评估》
(在复旦大学第九届日本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讲演文稿)
载《近代以来中日文化关系的回顾与展望》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刊
《‘文化语境’与‘变异体’以及文学的发生学》
载①《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秋季号(9月刊)
②北京大学《多边文化研究》(第1卷)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刊
《关于对〈万叶集〉中“训读和歌”的思考》
载《中日诗歌比较研究》(第1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刊

《树立严谨的比较文学研究观念和方法》
(在“北大-复旦比较文学”论坛第一届年会上的讲话)载《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1期
《中华文明的亲和力与东亚文明圈的形成》
(在2003年“北大论坛“第届年会上的讲演文稿)
载许志宏主编《走向未来的人类文明》北大出版社2003年刊
《日本当代国家主义思潮的思想基础》
载北京大学《亚太研究论丛》(第1辑)北大出版社2003年刊
《日本短歌歌型的形成—日本文学发生学研究》
载北京大学《多边文化研究》(第2卷)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刊
《比较文学论文写作的基础与规范》
载温儒敏主编《高校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北大出版社2003年刊
《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名称的质疑与再论“比较文学”的定位》
(在“北大-复旦比较文学”论坛第二届年会上的讲话)
载《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1期
《东亚文明进程黎明时期的文化研究——关于东亚创始神神话时代测定的研讨》载北京大学《多边文化研究》(第3卷)北大出版社2005年刊
《关于比较文学博士养成的浅见》
(在“北大-复旦比较文学”论坛第三届年会上的讲话)
载《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1期
《民族文学研究中的比较文学空间》
载①《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3期
②《东西方文化对话语境下的蒙古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刊
③《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83-86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刊
《“海洋的日本文明史”质疑》
(在“战后日本60年国际研讨会”上的主题演)
载《日本学术论坛》2005年第3-4期
《关于确立表述“东亚文学”历史的更加真实的观念——我的关于比较文学研究课题的思考和追求》
(在“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第四届年会上的讲话)
载《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2期
《日本“浦岛文学”成型中“中间媒体”的意义——中日古代文学关系的基础性研究之一》
载《碰撞与融会——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丛书)(魏推新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刊2006年版
《日本古代文明的历史考察——与“海洋的日本文明”史观的商讨》
载《日本学》第14辑2008年4月
“文学”与“比较文学”同在共存——由巴斯奈特论说引发的思考
载《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第1期
确立“比较文学”研究的本体论观念
——就《中外文学交流史》15卷起笔致钱林森教授书
载《跨文化研究》第24期(2009年2月)
B,日文写作的论文
《「哲学の道」の随想:西田哲学への考え》
载1990年1月日本仏教大学「友好の輪」
《中国文化と源氏物语》载日本勉诚社《源氏物语讲座》第9卷)1992年刊
《和歌の西传と日本汉诗のfeedback》(1992年6月10日在日本文部省直属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讲话)载日本《中外日报》1992年6月12日
《日中神话の比较研究》载日本《宫城女子大学研究论文集》总77(1993年6月)
《五山文化の範疇と五山漢文学についてて》(1992年10月11日 在日本宫城女子大学日本文学部的讲演)
载《比較文学の視野における日本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刊
《五山僧侶の「儒仏」の理念と宋学の流入について》
(1992年10月18日 在日本宫城女子大学日本文学部的讲演)
载《比較文学の視野における日本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刊
《五山新儒学について》(1992年10月27日 在日本宫城女子大学日本文学部的讲演)
载《比較文学の視野における日本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刊
《「記紀神話」に現われた東アジアにおけ人種と文化との移動について》(1993年1月8日在日本国立新潟大学「环日本海学会第52回学术讲演会」上的讲演)
载《比較文学の視野における日本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刊
《中国における日本文学の研究について》(1993年3月8日「日本宫城女子大学日本文学会特别讲演会」上的特别讲演)
载《比較文学の視野における日本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刊
《日本文化の中国への传播》
载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日文研》第12集(1994年)
《日本古传奇〈浦岛子传〉の研究》(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客座教授研究报告\1996年10月5日在日本大阪“东亚比较文化国际会议”成立大会的主题讲演文稿)
载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日本研究》第12集(1995年)
《かぐや姬の研究二题》载《平安文学》第2辑日本勉诚社1996年刊
《五山漢文学と五山新儒学》
载《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思想卷》日本大修馆出版社1996年刊
《神話―中国と日本の文化融合について》
载《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文学卷》日本大修馆出版社1996年刊
《物語―中国文化と関係における形成と発達》
载《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文学卷》日本大修馆出版社1996年刊
《东アジア创世神话における“配偶神”神话成立时期の研究について》
(1998年3月14日在日本东京“东亚比较文化国际会议东京特别讲演会”上的讲演)
日本《アジア游学》第12辑日本勉诚社刊(2000年1月)
《かなの西渐と和歌の漢訳》(1999年10月9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和汉比较文学会创立十五周年記念特别講演会」上的特別講演)
田中隆昭主编《日本古代文化と東アジア》日本勉诚社2004年刊
《文学テキストの文化学的解读と解释に关する论考——日本古代文学の发生学研究の构想に际して》
载《中央学院大学人间自然论丛》第12辑2000年8月
《東アジアの神々における中国漢民族の「神」の概念について》
(2000年10月14日在东京都国学院大学「东亚比较文化国际会议日本大会」上的主题讲演)
载《比較文学の視野における日本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刊
《『源氏物語』に関するCultural-Contextと想像力との研究につい
て:『源氏物語』における中国文化の要素と表現形態について》
(2000年10月16日在在日本早稲田大学文学部の古代文学と比較文学研究所講演会上的講演)
载《比較文学の視野における日本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刊
《〈浦島伝説〉から〈浦島子伝〉への発展について——亀と蓬莱山と玉手箱についての文化学的解読》(2001年11月16日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大学共同利用机关NationalInstituteofJapaneseLiterature第25回国际日本文学研究集会上的特别讲演)
載①《IMAGESAHDJAPANESELITERATURE》NATIONALINSTITUTEOFJAPANESELITERATURE2002
《〈古事記〉における疑問の解読——“天の柱”と“廻った方向と“ひるこ”との文化意義につぃて》(2002年6月14日在「2002年東亚比较文学京都论坛」上的讲演)
载《伝統との対話》日本比較文学会2002刊
《日本の古代文学を発生学から考える》
载《新世紀の日中文学関係》早稻田大学出版2003年刊
《〈万葉集〉における〈水江浦島子〉の文化的意義につぃて》
载田中隆昭主编《交错する古代》2004年早稻田大学出版

⑵,国际中国学(Sinology)与国际汉籍文献学研究类论文(分列汉文写作与日文写作两类):
A,汉文写作的论文

《吉川幸次郎与“吉川中国学”》
载中华书局《学林漫录》第4辑(1981年12月)
《日本鲁迅研究名家名作述评》(上)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年第3辑
(下)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第2辑
《日本鲁迅研究学派辨析》
载《北京大学纪念鲁迅百年诞辰论文集》北大出版社1982年刊
《狩野直喜和中国俗文学的研究》载中华书局《书林漫录》第7辑(1983年3月)
《日本的中国学》载中国社科院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手册》(1985年4月)
《日本战后中国学发展的阶段及特征》载北京大学《亚非问题研究》第6集(1986年)
《日本手抄室生寺本本朝见在书目录考略》
载全国高校古籍工作委员会《古籍整理与研究》创刊号(1986年12月)
《日本古代和刻汉籍版本脞论》
载全国高校古籍工作委员会《古籍整理与研究》第3辑(1988年3月)
《20世纪早期日本中国学学派及其特征》
载三联书店《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第3辑(1988年刊)
《20世纪日本人的中国观》(1989年2月15日在国家外文局与国际广播电台举行的“对日报导工作会议”上发言)
载国家外文局《动向与线索》1989年第2辑
《从经学向中国哲学的蜕皮---日本近代中国学的形成之一》
载北京大学《日本学》第2辑(1990年)
《欧洲中国学的形成与早期理性主义学派》载《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
《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东传日本的轨迹——中国文化的世界历史性意义的探讨》
载《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刊
《敦煌文献与甲骨文东传考略》载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第3辑(1991年1月)
《中国古代文献东传日本考略》
载全国高校古籍工作委员会《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辑(1991年5月)
《华夏文化的世界历史性意义》
载1991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言论专访版)
《日本近代中国学形成的历史(一)》
载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总第1辑(1991年)
《日本近代中国学形成的历史(二)》
载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总第2辑(1992年)
《日本藏汉籍国宝钩沉(一)》
载全国高校古籍工作委员会《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3期
《日本藏汉籍国宝钩沉(二)》
载全国高校古籍工作委员会《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1期
《汉籍东传日本的轨迹与形式》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6年第8期
《20世纪日本近代中国学的实证主义研究---实证论的特质
与经院派的先驱者们》载①《汉学研究》第1集(1996年9月)
②《岱宗学刊》(社哲版)1997年2期
《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文化资材的掠夺》载《汉学研究》第2集(197年9月)
《日本儒坛三闻人——近代日本儒学史主流派学者述评》
载中国艺术研究院《世界汉学》创刊号(1998年5月)
《近代日本中国学形成的历史考察》
载①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学》第2辑(1998年10月)
②张西平主编《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轮》(下卷)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社2005年刊

《津田左右吉研究札记——日本中国学家读书笔记之一》
载《汉学研究》第3期(1999年5月)
《我对国际中国学(汉学)的认识》
载①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学》第5辑(2000年6月)
②张西平主编《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轮》(上卷)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社2005年刊
《日本藏汉籍善本访书杂志》载《炎黄文化研究》第7期增刊(1999年5月)
《20世纪日本中国学的启示》载①《汉学研究》第7期(2003年9月)
《北京大学20世纪国际中国学(汉学)研究文库总序》
载阎纯德主编《汉学研究》第7期(2004年10月)
《明治儒学:一个多元体的存在》
载2004年3月17日《中华读书报》(学术双周刊)
《17-18世纪汉语白话习学考略》(2004年7月2日在澳门“世界汉语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主题讲演)
载澳门理工学院《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澳门理工学院2005年刊
《战后60年日本人的中国观》
载①《在北大听讲座》(第14卷)新世纪出版社2005年刊
②《日本研究》2005年第3期日本杂志研究社2005年刊
③《人民外交》2006年第2期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刊
④北大亚洲太平洋研究院主编《文明视角下的中日关系》香港树仁出版社2006年刊
⑤《粤海风》2006年第5期广东省文学艺术联合会2006年9月刊
《我对Sinology的理解和思考》
(2005年7月23日在教育部“世界汉语大会国际汉学会场”开幕式上的主题讲演)
载①中国艺术研究院《世界汉学》(第4辑)世界汉学杂志社2006年刊
②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学》(第14辑)大象出版社2006年刊
B,日文写作的论文

《漢籍が日本に東伝する軌跡と形式》
载共立女子大学总合文化研究所《共立女子大学-北京大学
共同研究丛书》日本理想社2001年刊
《日本内閣文庫の宋本と明人識文》
载共立女子大学总合文化研究所《共立女子大学-北京大学
共同研究丛书》日本理想社2001年刊
《漢籍が日本に東伝する軌跡と形式について(1)》(2001年10月11日在日本奈良“汉籍”研究班上的也别讲演)
载《比較文学の視野における日本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刊
《漢籍が日本に東伝する軌跡と形式について(2)》(2001年10月18日在日本奈良“汉籍”研究班上的也别讲演)
载《比較文学の視野における日本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刊
《漢籍が日本に東伝する軌跡と形式について(3)》(2001年10月25日在日本奈良“汉籍”研究班上的也别讲演)
载《比較文学の視野における日本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刊
《日本知識人の“中国文化大革命観”について》
载《アジア遊学:60年代の青年運動》日本勉誠社2002年刊
《日本における中国典籍》载《日本における中国伝統文化》日本勉誠社2003年刊
《戦後60年の日本人の中国観》
载《東アジア共生モデルの構築と異文化研究》日本法政大学国际
日本学研究所2006年刊

⑶,一般文化研究类论文:
《一代之诗伯·万叶之文匠》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创刊号1981年1月
《徐福(市)东渡的史实与传说》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82年第9期
《现代中国的社会与文学》
(1985年9月6日在日本京都大学会馆“严绍璗讲演会”上的讲演)
载日本《近代中国》第25辑1986年刊
《日本的近代化:关于社会思潮的冲突与平衡的研讨——质疑“儒学资本主义说”》
(1991年3月5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上的讲演)载《中日文化交流》第4辑展望出版社1992年刊
《中国当代文化思潮评说》
(1992年3月24日在日本东海大学「日本现代中国学会年会」上的讲演)
载《日本现代文学会年报》1992年刊
《中国社会思潮实像:文化的多元性、古典回归及其反对派、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1996年10月9日晚上在日本京都乌丸四条日本佛教大学会馆“关西中国学会”上的特别讲演)
载《乌丸ニュース》1997年第1期
《幕末的“宇内混同说”与明治时代的“大东合邦论”》
载中国社科院《日本学刊》1997年第1期
《中国文化の現代化と儒学革命の見解》(在日本カルビー“1997年日本研究基金年度中期报告会”上的报告)
载《カルビー1997年日本研究基金年度中期报告会》单印本1997年
《中国文化的世界历史性意义》
(1998年7月22日北京“海峡两岸中学生“国学夏令营开幕式”上的讲演)
载《在同一个蓝天下——海峡两岸国学夏令营记闻》1998年10月刊
《中国当代新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向与“儒学革命”》
载①《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2期
②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研究》1998年第5期
③《儒学与东亚近代化》(王青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刊
(4),序跋文
A,为他人所作的序文跋文:
《序孙立川-王顺洪编〈日本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论着索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刊
《序李玉主编〈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和刊本汉籍书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刊
《序王宝平-韩锡铎主编〈中国馆藏和刊本汉籍书目〉》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刊
《序王勇着〈中日关系史考〉》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刊
《序〈中西进教授退官纪念文集-比较文学:中国与日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刊
《序〈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文学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刊
《序尚会鹏着〈中国人与日本人: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刊
《序周阅着〈川端康成评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刊
《跋王顺洪译〈日本中国语教学书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刊
《刊头语: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多边文化研究〉(第1卷)》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刊
《刊头语: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多边文化研究〉(第2卷)》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刊
《刊头语: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多边文化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刊
《序〈户川芳郎先生古稀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史论集〉》中华书局2002年刊
《序张哲俊着〈中日古典悲剧的形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刊
《序张玉安主编〈东方民间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刊
《序刘元满着〈汉字在日本的文化意义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刊
《序李岩着〈中韩文学关系史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刊
《序阎纯德主编〈汉学研究〉(第7卷)》中华书局2003年刊
《总序〈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学术文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起刊
《总序〈北京大学20世纪国际中国学研究文库〉》中华书局2004年起刊
《总序〈北京大学21世纪比较文学教材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起刊
《序钱婉约着〈内藤湖南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刊
《序刘萍着〈津田左右吉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刊
《序张哲俊着〈吉川幸次郎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刊
《序张哲俊着〈东亚比较文学导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刊
《序王琢着〈想象力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方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刊
《序王益鸣着〈空海学术体系的范畴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刊
《序王青着〈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刊
《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乐黛云教授75华诞纪念特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刊
《序王青着〈日本近世思想概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刊
《序钱婉约着〈从汉学到中国学〉》中华书局2007年刊
《序王顺洪着〈日本人汉语学习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刊
《序周阅着〈川端康成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刊
《序隽雪艳着〈文化的重写:日本古典中的白居易形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刊
《序李强着〈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昆仑出版社2008年刊
《序王立群着〈中国早期口岸知识分子形成的文化特征——王韬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刊
B,自序文
《〈日本的中国学家〉前言》
《〈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前言》
《〈中国文化在日本〉前言》
《我和日本中国学——〈日本中国学史〉第一版自序》
《〈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前言》
《〈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前言》
《〈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交流志〉前言》
《〈厳绍璗海外讲演録〉自序》
《〈日本藏汉籍善本追踪纪实〉——著者叙说》
《〈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后记》

(5),读书札记与报刊学术评述(汉日文稿混编)
(1),比较文学研究类:
《〈赵氏孤儿〉在欧洲》(上、下)
(上)载1984年9月25日《北京夜报》(百家言)
(下)载1984年9月27日《北京夜报》(百家言)
《より広い視野から文学を観察しよう》
载日本宫城女子大学《ふえ》第49号(1992年6月第2版)
《一千一百年間の文化融合》(田中隆昭《源氏物語 歴史と虚構》の発刊辞)
载《源氏物語 歴史と虚構》1995年11月勉诚社刊
《一部充满中日文化底蕴的专著:评贾惠萱着〈中日风趣比较民俗学〉》
载1996年8月28日《中国财经报》(第4版)
《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未来》(2000年4月15日在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建所1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载2000年5月20日《中华读书报》(国际文化版)
(2),国际中国学(Sinology)与国际汉籍文献学研究类:
《日本研究中国的学术机构》
载中国社科院情报研究所《外国研究中国》第2辑,(1979年5月)
《日本学者关于中国文学史分期方面的一些见解》
载《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通报》1979年第4期,(12月)
《日本学者论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载《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通报》1980年第2期,(3月)
《日本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及其争论点》
载①《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通报》1981年为本专题出版增特刊(3月)
②杨正光主编《从徐复到黄遵宪》时事出版社1985年刊
《日本对〈尚书〉的研究情况》载《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通报》1981年第2期,(4月)
《日本〈千载佳句〉白居易诗佚句辑稿》载中华书局《文史》第23辑(1984年)
《日本宫内厅访书拾趣》载中华书局《书品》1986年第2期
《恭仁山庄“四宝”与杏雨书屋)》载中华书局《书品》1987年第1期
《足利遗宝与“金泽本”(上)》载中华书局《书品》1987年第2期
《足利遗宝与“金泽本”(下)》载中华书局《书品》1987年第3期
《静嘉堂文库与皕宋楼秘籍》载中华书局《书品》1987年第4期
《真福寺的唐写本与宋刊本—日本寺庙汉籍特藏巡礼》载中华书局《书品》1990年第1期
《日光轮王寺“天海藏”的明人小说及其它—日本寺庙汉籍特藏巡礼)》
载中华书局《书品》1990年第2期
《天理访书行》载中华书局《书品》1990年第3期
《日本内阁文库的宋本与明人识文》载中华书局《书品》1990年第4期
《在杏雨书屋访国宝》载2000年7月5日《中华读书报》
《在足利学校访国宝》载2000年7月19日《中华读书报》
《在真福寺访国宝》载2000年8月3日《中华读书报》
《在天理图书馆访国宝》载2000年8月16日《中华读书报》
《在静嘉堂文库访国宝》载2000年9月6日《中华读书报》
《在日光“天海藏”访国宝》载2000年9月20日《中华读书报》
《在日本国家公文书馆访国宝》(上)载2000年10月12日《中华读书报》
《在日本国家公文书馆访国宝》(下)载2000年10月24日《中华读书报》
《在金泽文库访国宝》载2000年11月8日《中华读书报》
《在东洋文库访国宝》载2000年11月22日《中华读书报》
《在宫内厅访国宝》载2000年12月20日《中华读书报》
《日本文部省1966年-1985年对中国古籍整理与研究拨款项目总汇》
载全国高校古籍工作委员会《古籍整理与研究》第4辑(1989年)
《日中学院与安藤彦太郎教授》
载(日本)日中学院《中国へかける桥》日中学院1991年刊

《〈自尊〉:大东亚情结的陈套表演》载1998年6月3日《中国经济时报》
《简评藤军着〈日本茶道文化概论〉》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学刊》1999年第5期
《2200年的历史见证》载《人民日报/大地双周刊》2007年第8期


(C),一般文化研究类:
《人才培养是高校“抢救遗产”“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核心》
(1984年10月25日在“高校古籍整理人才培养上海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载《高校古籍工作通报》第5期(1984年12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的命运》
载①《文史知识》1986年第3期
②日本《中国图书》1991年3月号(日文版)
《关于“日本中国学研究”的报告》
(1986年10月18日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二届一次(成都)会议”上的发言)
载《高校古籍工作通报》第19期(1986年12月)
《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建设》
(1993年6约0日在国务院古籍出版领导小组香山会议座谈会上的发言)
载1993年7月7日《光明日报》(文艺论坛版)
《正しい歴史の理解が真の友好を生む》载中国外文局《人民中国》1997年9月号
《未名湖,永远的情——湖边的故事》
载《青春的北大》北京大学出版社刊1998年版
《满园春色关不住》
(1998年5月13日在“海峡两岸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发言)
载《高校古籍工作通报》第57期(1998年9月)

《宋庆龄基金会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获奖项目颁奖典礼上的内容评说》
(1998年10月13日在首届获奖颁奖仪式上的讲话北京长富宫饭店)
(2002年11月27日在第三届获奖颁奖仪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大会堂)
(2005年3月20日在第四届获奖颁奖仪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中华书局与一个学生、一个读者、一个作者》
(2003年6月20日在中华书局成立90周年香山纪念会上的讲话)
载《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华书局2003年刊
《当今中国文学理论缺失的一个最基本的层面》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文学理论研究中心”会上的讲话)
载2004年1月20日《文艺报》(世界文坛版)
《我的老师们——北大在于斯北大存于斯》
载钱理群主编《寻找北大》中国长安出版社刊2008年版
(6),外文翻译文稿
《“国防文学论战”:国防文学论战与文化大革命(二)》丸山升着严绍璗译
载《国防文学论战材料》(甘肃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学科主编)1977年刊
(全国仅存北大图书馆中心馆、复旦大学文科馆、同济大学图书馆三处)
《鲁迅在日本》山田野理夫着严绍璗译
载①《鲁迅生平资料丛抄》(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编)第五辑1978年12月刊
②《鲁迅与中日文化交流》湖南文艺出版1981年刊
《中国的三十年代与鲁迅》竹内实着严绍璗译
载乐黛云主编《国外鲁迅研究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刊
《革命文学论战中的鲁迅》丸山升着严绍璗译
载乐黛云主编《国外鲁迅研究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刊
《鲁迅诗话》高田淳着严绍璗译
载乐黛云主编《国外鲁迅研究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刊
《谨以鲁迅先生的战斗实绩奉献于日本人民》(日本改造社1937年《大鲁迅全集》出版识语)
宋庆龄日文稿严绍璗译载《新观察》1981年第18期
《精神的食粮》(日本改造社1937年《大鲁迅全集》出版识语)
茅盾日文稿严绍璗译载《新观察》1981年第18期
《鲁迅的伟大》(日本改造社1937年《大鲁迅全集》出版识语)
郁达夫日文稿严绍璗译载《新观察》1981年第18期
《鲁迅先生的精神》(日本改造社1937年《大鲁迅全集》出版识语)
许广平日文稿严绍璗译载《新观察》1981年第18期
《敕勒之歌----它的原来的语言与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小川环树著严绍璗中岛碧译载《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
《日本宋明理学研究的概况》岛田虔次著严绍璗译
载三联书店《中国哲学》第7辑(1982年3月)
《丁玲篇》冈琦俊夫著严绍璗译
载《丁玲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刊
《丁玲论》中岛碧著严绍璗译
载《丁玲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刊
《丁玲在日本》小林二郎著严绍璗译
载《丁玲研究在国外》湖南文艺出版社1985年刊
《意外集的世界》野泽峻敬著严绍璗译
载《丁玲研究在国外》湖南文艺出版社1985年刊
《郭沫若史剧论》中岛碧著严绍璗译
载《国外中国文学研究论丛》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刊

(7),采访报道记事

《关于汉学的问答》(《北京晚报》记者薛涌访严绍璗)
载①1984年12月31日《北京晚报》
②1986年起编入高一《语文》教科书
《“日本文化”的启示》(《北京晚报》记者薛涌访严绍璗)
载1985年12月21日《文汇读书周报》
《一个中国学者的日本观---〈人民日报〉记者刘迪访问严绍璗教授》
载中国社科院《日本学刊》1991年第6辑
《国际中国学(汉学)的范畴与研究者的素质》
(来新夏、张广达、严绍璗:海外汉学三人谈)
载2000年7月19日《中国读书报》(文史版)
《汉学400年》(严绍璗、侯且岸、张西平三人谈)
载2004年11月29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廿载东瀛回顾频,为谁风露立中宵?—记严绍璗先生和他的〈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中华读书报》任勇胜文)
载2007年1月26日《中华读书报》
《严绍璗:象牙塔里纯学人》(《中华读书报》记者陈洁采访严绍璗)
载2007年2月28日《中华读书报》
《关于中国‘日本学’对于日本文学的研究——〈南方周末〉报记者石岩访严绍璗》
载2007年04月05日《南方周末》,题名为《与日本神话发生中国关系——严绍璗访谈》《严绍璗治学记——〈南方周末〉记者石岩访严绍璗》
载2007年4月5日《南方周末》报
《复杂的注视——日本人眼中变化的中国》(新华社记者舒泰峰、程瑛北京报道)
载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2007年第15期(4月12日发行)
《严绍璗:在日本寻找中国古籍善本》(新化社记者舒泰峰北京报道)
载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2007年第20期(5月17日发行)
2007年5月29日《作家文摘》整版摘要
《有一本书叫〈明心宝鉴〉》(《光明日报》记者颜维琦访问严绍璗)
载2007年10月11日《光明日报》
《如何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国图书商报》记者谢迪南访严绍璗)
载2007年11月27日《中国图书商报》
载《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08年第5期
《中国学的主客关系——访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严绍璗所长》(台湾政治大学邵轩磊)
载《中国大陆研究教学通讯》2007年第11期(第83期)
《活出来的真正知识分子——章培恒、范佰群、曾华鹏、严绍璗忆贾植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李楠采访)
专业领域
严绍璗从1964年从北大毕业后在前辈先生的指导下开始接触到“Sinology”领域(TheYenching-HarvardInstitute)的资料整理,开始了对“国际中国文化研究”的关注。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日本Sinology”研究,从基本学术情报资料的收集翻译整理,到对“日本中国学”学术的阐述,以《日本的中国学家》和《日本中国学史》为代表,逐步提升而奠定了“日本中国学学科史”的基础。又以20余年的时间,独立追寻钩沉散存于日本的汉籍文献1万余种,考辩汉籍进入东亚地区的轨迹,解析域外汉籍的文化学意义,为东亚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在最基础的意义上提示了“原典实证”的途径,并拓展了“域爱汉籍”研究的文化视野,以《汉籍在日本流布的研究》、《日本藏汉籍珍本追踪纪实——严绍璗海外访书志》和《日藏汉籍善本书录》等构成了“日本汉籍文献学”。近15年来,严绍璗努力倡导“东亚文化与文学的发生学”研究,提出“多层面的文化语境”,“不正确理解的传递形态”,“中介媒体与变异体”构成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的“文学发生学”的三个基本因素,以《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中国文化在日本》、《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交流志》、《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日本文化——严绍璗日本讲演录》和《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等为代表,以切实的文本解析研究加以演示和论证,并提升了理性阐述的空间,从而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视野,在一定的范畴内使“文化与文学的发生学”获得了具有学理性的建构。
曾先后在日本、美国、韩国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担任客座教授及相关学术活动40余次。
1993年起因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至今。他曾先后获得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优秀成果奖,中国比较文学学术著作一等奖,国家图书奖名誉奖,亚洲-太平洋出版协会学术类图书金奖(APPAAWARDSGOLDPRIZE),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改革开放30年”人文社科学术“精品奖”,2009年1月被北京大学表彰为“人文社科研究优秀学者”。
50年间,严绍璗秉承数代师辈的学术精神,无论生存状态发生何种的变化,始终以学术立于世界为终生之任,以推进学术为终生之业,以学术甘苦为终生之乐。他养成并坚持了“踏实的学风,刻苦地学习;独立的思维,实在地研究”为自己生存的座右铭。
担任过的课程
一,在国内大学的讲课
《古文选讲》(北大古典文献专业课程)
《历史文化论》(北大古典文献专业、文学专业课程)
《中国文化史》(北大古典文献专业、香港树仁学院课程)
《日本中国学研究》(北大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课程)
《日本中国学史》(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委员会作36个小时讲课量的录象,为全国高校古文献专业授课)
《中日古代文学关系研究》(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研究生课程)
《东亚文化史专题研究》本课程目前设立四专题:A,东亚神道研究;B,东亚佛教研究;C,东亚儒学研究;D,东亚民俗(婚姻形态)研究(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研究生课程)
《比较文化史学》(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研究生课程
《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论讲座》(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研究生课程)
《比较文学的发生学研究》(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研究生课程)
《文化研究专题讲座》(香港城市大学本科生)
《东亚文化与文学关系史料学》(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研究生课程)
二,在国外大学的讲课(16周构成“课程”)
《中国文化史专题研究》(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汉语授课)
《日本神话研究》(日本宫城学院女子大学文学部日本文学科日本语授课)
《日本五山禅宗与五山文学》(日本宫城学院女子大学文学部日本文学科日本语授课)
《中日文学关系专题》(日本宫城学院女子大学文学部日本文学科日本语授课)
科研项目
“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丛书”6卷项目(2009年陈思和、谢天振中国比较文学会与复旦大学项目/承担子项目《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预计2009年8月刊出25万字)
“东亚文学的发生学研究”3卷项目(2008年度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第一负责人/预计2011年完成/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20世纪中国经典在世界”20卷项目(2008年度中国教育部/第一子项目《编年类》14卷总负责人/预计2012年完成/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学术文库”15卷(2002年北京大学“211”学术规划重点项目/第一负责人承担子项目《比較文学視野における日本文化——严绍璗海外讲演录》/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刊出59万字)
“中日文化研究文库”20卷项目(2000年浙江大学立项/文库学术委员会主任承担子项目《日本藏汉籍珍本追踪纪实——严绍璗海外访书志》/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出41万字)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1991年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与杭州大学日本研究所组织中日64位学者共同立项/中方第一负责人/日本大修馆出版社提供前期经费/1995年由日本大修馆出版日本版10卷420万字/1996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刊出中文本)
“中华文化通志”100项目(199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大项目/承担子项目《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交流志》撰写/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刊出34万字)
“东方文化丛书”60卷项目(1989年季羡林、周一良项目/承担子项目《日本中国学史》撰写/1992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刊出50安字)
“中国古文献研究丛书”15卷项目(1989年国家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重点项目/承担子项目《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1992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刊出24万字)
“中国文化交流大事典”(1988年大学)
“神州文化集成”100卷(1987年季羡林。汤一介中国文化书院项目/承担子项目《日本中国学史》撰写/1992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刊出46万字)
“日藏汉籍善本书录”(1986年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重点项目/1990年国家古籍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十年出版规划重点项目/1995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出版项目/2000年北京大学“985”学术规划重点项目/一人进行与完成/2007年中华书局刊行3卷本380万字)
“比较文学丛书”15卷(乐黛云中国比较文学项目/承担子项目《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撰写/1986年华南文艺出版社刊出38万字)
“国外中国研究丛书”(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承担子项目《日本的中国学家》编纂/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刊出64万字)

获奖记录
2009年1月9日,北京大学颁发“荣誉证书”,“在北京大学2008年人文社会科学科研中,成绩突出,特予表彰”。
2008年12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三卷)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08年12月,北京大学颁发“获奖证书”,“指导的博士论文《川端康成文学的文化学研究》被评为2008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2008年5月,北京大学颁发“精品奖奖牌”,《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全三册)获“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百项精品成果奖”。
1997年12月,北京大学颁发“奖状”,获“一九九七年顶新奖教金”。
1996年5月,AsianPacificPublishersAssociation(亚洲太平洋出版协会)授予《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10卷)“学术类图书金奖”(其中《思想卷》、《文学卷》我担任中方主编且每卷有1/5左右的写作量,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宋木文署长出席领奖)
199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证书”,“为了表彰您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特决定从1993年10月起发给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特殊津贴为终身)
1993年6月,北京大学颁发“荣誉证书”,《日本中国学史》“被评为第四届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二等奖”。
1990年8月,《读书》杂志、中国比较文学会颁发“获奖证书”,《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在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中被评为优秀图书著作一等奖”。
1988年5月,北京大学颁发“荣誉证书”,《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被评为第二届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二等奖”。
1986年5月,北京大学颁发“荣誉证书”,《中日古代文学关系》(一组论文六篇)“被评为我校首届科学研究成果论文二等奖”。

相关话题/导师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