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珺杰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09

基本信息
姓名:李珺杰
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性别:女
民族:汉
职务:无


职称:讲师
办公电话:
通讯地址: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109室
电子邮件:lijunjie@bjtu.edu.cn





个人简历
博士,硕士生导师,中英双硕士,美国LEED AP
研究领域为建筑学,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绿色建筑理论、设计及技术,建筑气候学,可持续性能为导向的设计与建造。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认证专家(LEED AP),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践组成员,DTSA-SPSD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多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亚洲设计学年奖金奖(指导老师)、2019AHA年度总冠军等奖励。至今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核心刊物上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7篇SCI收录,9篇英文论文EI收录,21篇为中文核心期刊或建筑学重要期刊名录收录。获得专利8项(前三名);出版英文专著1部,英文译著2部(合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项目等8项。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10余项。


其他学术兼职
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认证专家(LEED AP)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
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践组成员
DTSA-SPSD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
Energy and Buildings(SCI) 学术期刊审稿人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SCI) 学术期刊审稿人
Applied Energy (SCI)学术期刊审稿人
Energy Efficiency(SCI)学术期刊审稿人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SCI) 学术期刊审稿人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SCI) 学术期刊审稿人
Health and Environment杂志编委

研究领域及承担课程
研究领域为建筑学,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可持续建筑理论、绿色建筑设计及技术,可持续建筑的建造与性能表现。

建筑设计II(本科二年级)
设计专题II(本科四年级)
2016-2019毕业设计(本科五年级)
建筑物理(本科)
建筑技术概论(本科)
建筑材料与构造I(本科)
建筑材料与构造III(本科)
建筑设备(本科)
绿色建筑概论(本科)
建筑环境心理学(研究生)
科研项目及设计实践
实践项目:
[1]2019-2020 绍兴东站TOD绿建咨询
[2]2016-04--2018-09 i-Yard零能耗实验住宅(已建成)
项目职责: 项目统筹/指导教师
[3]2011-09--2013-09 清华大学O-house零能耗实验住宅(已建成)
项目职责: 建筑团队总负责人
[4]2012-07--2014-07 北京市动物园水禽馆(已建成)
项目职责: 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能监测
[5]2010-07--2011-07 西安浐灞商务中心二期及三期(已建成)
项目职责: 项目主要参与人
[6]2010-01--2010-08 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游客中心及入口设计(已建成)
项目职责: 项目负责人。负责方案设计及建筑施工图设计
[7]2009-09--2010-03 山东临沂居住小区规划、建筑单体及施工图设计(已建成)
项目职责: 项目主要参与人
[8]2007-07--2008-07 甘肃天水市大滩村“无止桥”设计及施工(已建成)
项目职责: 项目学生负责人
[9]2006-07--2007-07 延安红色旅游路线王家坪旧址保护规划项目(已建成)
项目职责: 项目主要参与人
[10]2007-07--2009-07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项目(3个村镇)(已建成)
项目职责: 项目主要参与人

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整合行为心理特征与环境性能表现的建筑中介空间被动式机理研究(项目批准号:**)
[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井道复合空间的高性能低能耗设计机理研究(项目批准号:**)
[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京津冀新城镇绿色养老住宅合作居住模式与空间设计研究(项目批准号:17YJCZH088)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基于BIM的建筑立面单元绿色建构(项目批准号:2017T100035)
[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井道空间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中的被动式调节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M610760)
[6]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基金,可持续性能导向的近零能耗养老住宅整合设计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RCW008)
[7]北京市教工委优秀社会调研成果资助项目:北京市轨道交通空间的舒适度与环境品质调查,主持
[8]北京市教工委优秀社会调研成果资助项目:被动式太阳能系统能源设计在寒冷地区农村住宅中的应用,主持
[9]北京市教工委优秀社会调研成果资助项目:京郊新城镇绿色养老住宅合作居住模式调查研究,主持


参加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可持续性能导向的近零能耗装配式建筑整合设计策略研究,合作单位负责人
[2]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3]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全过程效率评价体系研究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物理特征及其对声景观评价影响机制研究
[5]住房城乡建设部项目,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
[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建筑物理性能的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农宅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8]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可持续性大型公共建筑决策与设计研究
[9]美国能源部/中国能源局,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专利成果:
[1]可移动楼板,2019.01.09,中国,4.5
[2]一种建筑用模块化钢结构件间的扦销式连接结构,2018.11.26,中国,3.9
[3]基于集成模块的建筑物(发明专利),2014.11.5-2033.5.3,中国,CN0.3。
[4]一种可伸缩收纳的家具灯具系统(实用新型),2015.4.1-2024.10.29,中国,CN2.9。
[5]隐形防盗维护装置及其系统(实用新型),2014.4.2-2023.5.7,中国,CN6.7。
[6]具有电动升降台面的厨房储物柜(实用新型),2013.12.25-2023.5.3,中国,CN9.3。
[7]基于集成模块的建筑物(实用新型),2013.12.25-2023.5.3,中国,CN7.0。
[8]一种可调控倾斜角的光电支架及其组件(实用新型),2013.12.18-2023.5.3,中国,CN4.4。



论文著作及作品
标准规范
《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起草人,住房城乡建设部,2017.02

著作:
[1]英文专著:《Animate Space Effect —the impact evaluation of passive space design in sustainable buildings》
出版社: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书刊号:978-3-659-70699-8

[2] 译著:《如何成为绿色建筑师》
译著作者:李珺杰、朱聪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2317-6
2018年12月


[3]译著:《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指南》
译著作者:李珺杰、李苑、李紫微、董磊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0
2015.10

[4]参编: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 第八分册

发表论文:
[1]Junjie Li, Shuai Lu* , Qingguo Wang , Shuo Tian and Yichun Jin. Study of Passive Adjustment Performance of Tubular Space in Subway Station Building Complexes [J]. Applied Science. 2019.03(09):834(SCI检索,影响因子1.689,检索号:WOS:021)
[2]李珺杰,夏海山.有机•复合——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解析[J].新建筑,2019(02):106-109.
[3]李珺杰,王庆国,吕帅,林中法,张超.现代木造建筑工法与预制装配式设计的关系——以加拿大建造技术为例[J].建筑学报,2018(06):106-111.
[4]李珺杰,夏海山. 归·田园居— i-Yard 2.0 新城镇零能耗养老住宅设计[J].建筑学报,2018(12):102-108.
[5]吕帅,李靖宇,李珺杰*.基于机器学习的建筑形体性能评价与修改辅助方法[J].建筑学报,2019(02):31-37. (通讯作者)
[6]Junjie Li , Shuai Lu , Wanlin Wang, Jie Huang, Xinxing Chen, and Jiayi Wang. Design and Climate-Responsivenes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n Integrated Envelope for Modular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ume 2018, Article ID **, 14 pages.(SCI检索)
[7]Junjie Li *, Shuai lv, Qingguo Wang. Graphical visualization assist analysis of indo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Impact of atrium spaces on public buildings in cold climates[J],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2018(03):331-347. (SCI检索,第一作者,影响因子0.943)
[8].Junjie Li, Yehao Song*, Shuai lv, Qingguo Wang. Impact evaluation of indo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animate space in building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94 (2015) 353-370.(SCI检索,第一作者,影响因子3.394)
[9].Yehao Song, Junjie Li*, Jialiang Wang, Shimeng Hao, Ning Zhu, Zhenghao Lin. Multi-criteria approach to passive space design in buildings: Impact of courtyard spaces on public buildings in cold climates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5;89(07): 295-307(SCI检索,通讯作者,影响因子3.394)
[10].Shuai Lu, Xiang Yan, Junjie Li, Weiguo Xu,The Influence of Shape Design on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of Concert Halls from the Viewpoint of Acoustic Potential of Shapes[J]. ACTA ACUSTICA UNITED WITH ACUSTICA.Vol.102(2016):P1027-1044(SCI检索,影响因子0.897)
[11].Yan Xiang, Shuai Lv, Li Junjie.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rain noise of lightweight roofs: Natural rainsvs artificial rains. Applied Acoustics. 2016 (106) 63–76. (SCI检索,影响因子1.024)
[12].李珺杰,朱宁. 建筑中介空间被动式调节作用效果的实测验证— 以大型公共建筑的中庭空间为例[J]. 建筑学报. 2016.09(vol576):P108-113.(CSSCI检索,第一作者)
[13].李珺杰. 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效果验证与设计反馈[J]. 建筑学报(学术专刊).2016.02:P50-55. (CSSCI检索,第一作者)
[14].Junjie Li, Yehao Song*, Qingguo Wang.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nd pair-group analysis study of passive space design strategies.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Architecture and Hydrauic Engineering (CAHE’2015), (EI index)China. 2015, 06(EI检索,第一作者)
[15].Yehao Song, Junjie Li*, Ning Zhu, Jialiang Wang, Shimeng Hao. A Research on Two Types of Buffer Zone Impact on Surrounding Office Space Environment in winter in Cold Climate Zone.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I index).2014; 21(05): 33-39.(EI检索,通讯作者)
[16].Yehao Song, Junjie Li*, Ning Zhu, Jialiang Wang, Zhenghao Lin. Fieldwork Test Research of the Impact on Building Physical Environment on Six Types of Atrium Space in Cold Climates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I index).2014; 21(04):84-90. (EI检索,通讯作者)
[17].Hong Zhang, Junjie Li*, Lei Dong, Huanyu Chen. Integration of sustainability in Net-zero House: Experiences in Solar Decathlon China[C]. 2013 ISES Solar World Congress, Energy Procedia, 2013.(EI检索,通讯作者)
[18].Yehao Song, Jingfen Sun, Junjie Li, Dan Xie. Towards Net Zero Energy Building: Collaboration-based Sustainabl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Beijing Waterfowl Pavilion[C]. 2013 ISES Solar World Congress, Energy Procedia(EI), 2013. (EI检索)
[19].Dingqing Zhang, Junjie Li, Xianxian Dang. Study on the Conception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orridors of Weihe River System in Xi’an Area[C].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EI检索源刊:249), 2012:518-523. (EI检索)
[20].Dingqing Zhang, Junjie Li, Xiangming Cao. Strategies for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owns in Xi’an Metropolitan Area----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orridors of Weihe River System[C].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EI检索)
[21].李珺杰, 王庆国. 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价值与意义[J].建筑技艺. 2016,11-12:P94-96.(第一作者)
[22].李珺杰,宋晔皓. 具有被动式调节作用的空间策略作用效果实例验证. [J]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6(02):P54-61.(第一作者)
[23].李珺杰, 吕帅. 基于图形可视化分析的寒冷地区中庭空间室内环境表现的影响验证[C].信息•模型•创作——2016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09):P252-259. (第一作者)
[24].李珺杰,宋晔皓. 影响建筑使用环境品质与性能表现的空间信息参数类型解析[C]. 第16次全国建筑技术学科学术研讨会.2016.12;P64-69. (第一作者)
[25].李珺杰,王庆国. 从建筑设计原型的角度优化建筑可持续性能的设计观现状调查研究[C]. 第16次全国建筑技术学科学术研讨会.2016.12;P114-117. (第一作者)
[26].李珺杰,宋晔皓,赵元超. 基于公共建筑使用后物理环境测试的可持续建筑空间调节作用研究. 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2014. (第一作者)
[27].李珺杰, 张弘, 张雨婷, 闵嘉剑. 围护体系技术策略在绿色建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存在问题[J].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4(01):19-24. (第一作者)
[28].李珺杰. 论当代绿色建筑三题[J]. 建筑师, 2012(05):83-85. (第一作者)
[29].李珺杰,赵元超. 走向建筑低碳化—西安浐灞商务中心二期低碳设计实践[J]. 新建筑,2012(04):67-70. (第一作者)
[30].李珺杰,杨路. 影响西安地区办公建筑低碳化的气候应变性设计[J] .华中建筑,2012(04):37-41. (第一作者)
[31].李珺杰. 绿色建筑的科学实践——英国BASF HOUSE建造探索 [J].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04):114-119. (第一作者)
[32].李珺杰,王庆国,许楗. CED—教育中心区 [J]. 建筑技艺,2010(09-10):246-249. (第一作者)
[33].李珺杰,张定青,王庆国. 商业与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唐不夜城文化艺术休闲区规划设计 [J]. 华中建筑,2009(02):194-199. (第一作者)
[34].李珺杰,张定青,杨路. 作为一种过渡产业的租赁式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研究——中国创新′90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竞赛获奖方案分析 [J]. 华中建筑,2007(8):55-58. (第一作者)
指导研究生情况
指导在读研究生 3名
获得荣誉
2019 国际AH Award竞赛年度总冠军,项目负责人
2018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首届绿建大会国际可持续(绿色)建筑设计竞赛铜奖(建造方案)、入围奖(建造方案)
2018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能源绩效冠军,综合排名第五
2018《中国建筑教育》“清润奖”大学生论文竞赛二等奖 指导教师
2017 亚洲设计学年奖金奖(指导老师)
2017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竞赛(指导老师)
2017 第二届北京建造节优秀指导教师
2017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成果一等奖
2016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成果一等奖
2016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成果二等奖
2016 亚洲设计学年奖“生态及可持续发展最佳设计奖”银奖(指导老师)
2016 首届北京建造节优秀指导老师
2016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016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
2012-2013 国家奖学金
2013 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1/8)
2013 首都“挑战杯”二等奖(1/8)
2013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3个单项第一,1个单项第二,1个单项第三(2/40)
2013 O-house清华大学太阳能实验住宅,2013'中国绿色环保建筑奖(2/8)
2011 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认证
团体兼职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建筑1701班主任

相关话题/北京交通大学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