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邬晓燕

北京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9-25

基本信息
姓名:邬晓燕姓名:邬晓燕
职称/职务:副教授
硕导/博导:硕导
办公电话:51688716
通讯地址: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电子邮件:xywu@bjtu.edu.cn
所在系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个人简历
2003.9—2006.7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学位2000.9—2003.7华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哲学、科技风险、马克思主义理论。给本科生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科学技术发展史》等课程,给研究生讲授《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专题研究》等课程。
科研项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科技风险引发的文化冲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科技风险研究》等项目;参加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北京市哲社办、北京市软科学等重要项目多项。

论文及著作
(1)独立译著2部(参编著作和教材多部):
约瑟夫·阿伽西.《科学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大卫·G·格林.《再造市民社会——重新发现没有政治介入的福利》,2011年版
(2)论文20多篇,其中CSSCI以上核心论文13篇:
科技风险的文化解读,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5),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10(24);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推进,理论与改革,2009(02)
浅论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形成条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01)
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历史合理性解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4);
科学乌托邦主义的问题提出和概念内涵,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06);
科学精神与当代文化的合理重塑,福州大学学报,2007-12
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多维解构及其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06);
科幻小说:科技时代新的解读方式,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05);
技术理性化的文化解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03);
解读现代化与科技伦理的内在关联,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03);
论科技与道德的合理张力,新疆大学学报,2004(02);
技术悲观主义的思维方式解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03);
科技时代的价值观回应,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05);
人的全面发展——科学技术的最终指归,河北师大学报,2002(03);等。

获奖荣誉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
相关话题/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