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ibs.ac.cn/uploads/image/20191121/1574301472.jpg)
李兰兰同学是NIBS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2017级博士生,在蒋辉实验室从事线粒体质量控制研究。尾锚定蛋白通过位于C端的跨膜区定位到ER,过氧化物酶体等特定细胞器的膜上,翻译后被分拣机器识别并且C端的定位信号指导其正确定位,当分拣机器功能受到抑制,尾锚定蛋白就会错误定位到线粒体外膜,影响线粒体正常功能。线粒体外膜AAA-ATPase Msp1可以识别并清除错误定位到线粒体外膜的尾锚定蛋白。但Msp1如何识别并区分错误定位与线粒体自身的尾锚定蛋白的机制并不清楚。我们通过in vivo site specific photocrosslinking等生化分子技术发现:Msp1通过双重识别机制清除错误定位到线粒体外膜的尾锚定蛋白。Msp1 N 端的保守疏水氨基酸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错误定位尾锚定蛋白暴露的C端疏水区域相互识别;Msp1位于膜间隙高度保守的带负电天冬氨酸通过电荷相互作用与错误定位的尾锚定蛋白跨膜区膜间隙带正电氨基酸相互识别(当尾锚定蛋白膜间隙含有正电氨基酸)。这种在细胞质和线粒体膜间隙进行双重识别的分子机制帮助Msp1高效识别底物,从而维护线粒体蛋白质组稳定性和保护线粒体功能。该项研究成果于2019年3月发表在《EMBOreport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