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下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教育考试院“中国书画等级考试”专家赵增福应校团委邀请,做客我校第32期毓秀讲堂,为200余名师生作了“从中国文字看中国文化”专题讲座。校党委副书记郭玉良,教师书法协会会长、图书馆馆长吴润衡和校团委书记隋俊宇出席讲座,文法学院团总支书记陈国秀主持讲座。
赵增福老师从“文字”的“文”切入,介绍了从象形文字开始的古代造字发展历程,以及象形、指事、形声等汉字构造特点。他说,汉字是中国人形象思维的一种结晶,同时,汉字又具有最基本的传播功能,有传承才有文化,有传播才有文明。在解读“汉字”的含义后,赵增福老师又解读了“文化”一词的内涵,强调“刻”是技术要素,“篆”是文字要素,而凌驾于两者之上的便是最本质的艺术要素。他认为,中国文字注重意象,折射出中国人重形象而轻抽象的思维特点,也说明中国文化所具有的意象性。
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即将结束时,赵增福老师挥毫泼墨,展示了自己的书法作品,与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