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工业自动化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电力公司投资建设的部级重点学科。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自动控制理论、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高精理论及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面向大型火电机组的智能控制、监测、管理与决策的综合性系统通用软件技术。
近五年来,该学科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处于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出版了11部专著和教材;发表了428篇学术论文,其中有22篇被三大检索工具检索;有16项获国家级和部级科技成果奖;承担了83项国家级、部(省)级和地方政府的科研课题,经费总额达20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经费510.5万元。
(1)人工智能及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及应用
本研究领域注重把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与过程控制的特点相结合,探索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的智能控制理论方法。在理论方面,针对系统具有的关联性、大时滞、非线性、分布参数和时变性等特性,研究新一代智能控制算法与系统。主要包括复杂系统控制策略、规则化模型及控制算法、大型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及预测预报控制课题中作了较深入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应用研究方面,结合大机组控制中存在的难点,为生产实际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新型控制策略与技术,并将智能控制理论应用于到许多具有dcs机组的控制系统中。
(2)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
针对电力生产过程具有的典型大系统特征,主要研究了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结构理论、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电网自动化调度与控制系统、系统全局优化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使系统中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并使系统自动化水平从回路控制和参数监视向控制与管理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了一大步。整体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3)工业过程建模与仿真
在现有大型火电机组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工业建模与仿真的新理论与新技术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工业过程建模理论及方法、新一代计算机仿真支持软件技术、电力系统实时仿真技术、核电站仿真技术的研究,同时跟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开发出了新一代的大型工业过程仿真机。
(4)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
针对流程工业的生产和管理特点,对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机集成控制生产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包括过程控制技术,过程优化技术,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预防和预知性维修,自动调度与控制系统全局优化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以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使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应用,使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从回路控制和参数监视向控制与管理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
(5)现代检测技术与智能化仪表
针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如大截面管道风量测量、大管道小流量测量、高浓度气固两相流流量测量、磨煤机料位测量等,研究了新型检测理论与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开发了新一代智能化信号检测与处理仪表、智能化回路控制器和智能化执行机构,以适应电力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研究基地建设中,重点投资建设了“工业过程仿真与控制实验室”、“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控制实验室”、“控制技术综合实验室”、“控制系统多功能对象实验平台”、“检测与控制仪表实验室”及“鲁能控制工程研发中心”等,并扩建了基础实验室。通过建设,大大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促进了教学基地的建设,这使学科实验室的装备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明显增强了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和解决经济建设重大问题的能力,已经产生和正在形成一定数量的标志性成果。
经过五年建设,锻炼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队伍,使本学科建立了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层次比较合理的学术队伍。截止到2001年,该学科现有教师和研究人员6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教授16名(45岁以下5名);副教授26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为46.7%,与1996年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