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家天文台在青海冷湖地区发现国际一流光学天文台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北京时间8月18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科学进展。在青海省地方政府支持下,研究团队自2018年1月启动青海冷湖地区的天文选址工作。研究团队克服野外高海拔等重重困难,建成所有关键台址参数的测量平台,经过3年连续监测数据显示,冷湖台址的光学观测条件比肩国际一流大型天文台。这一发现为我国光学天文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也为国际光学天文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战略资源。
  光学/红外观测台址是极其宝贵的战略性稀缺资源,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佳台址只有智利北部山区、美国夏威夷莫那卡亚峰及南极内陆冰穹地区。其中智利因拥有大面积极佳观测台址,将发展天文作为国策大力推动,使得全世界68%的地基光学/红外、高频射电天文观测设施都坐落在智利,为智利赢得了前沿研究、尖端技术、社会经济等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我国天文界长期高度重视光学天文选址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部署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选址。2017年开始,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团队利用在青海执行科研项目的机会,与谋求转型发展的海西州冷湖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在海西州西部无人区开始台址搜寻工作。冷湖地区日照丰沛、降水极低、夜空晴朗,历史记录的天气条件非常良好。研究团队通过对冷湖赛什腾山区的实地考察,依据沙尘垂向呈指数分布的特性,确定在山区4200米海拔标高点(赛什腾C区)进行定点选址。

  2020年冬季赛什腾雪后的夕照,整个天文台笼罩在落日余晖中,远处是辽阔的柴达木盆地。供图/邓李才
  选址团队自2018年1月16日开始,正式对该地域的晴夜数量、晴夜背景亮度和气象进行连续监测。2018年5月开始,团队在海西州政府支持下通过直升机吊运,于赛什腾4200米标高监测点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当时山区尚无道路可以通达监测地,选址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经历生命考验,人力背负各种仪器设施,攀登崇山峻岭,建成了所有关键台址参数的测量平台并开始运行。为保障参数测量的连续性,团队人员数十次冒险攀登,对设备进行升级和维护。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团队终于达成所有参数的95%连续覆盖率,获得了对赛什腾山光学/红外观测条件的结论性数据。为避免各种非科学因素对大型天文观测设施选址产生干扰,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公正性,所有的原始数据在整个选址过程中实时公开。
  截至2020年底,主要台址监测数据累计达3个年度。选址团队经过细致统计分析显示,冷湖赛什腾山C区(4200米标高点)的视宁度中值为0.75角秒。这个参数与国际最佳台址同期数据大致相同,全面优于其他台址。同时,在红外观测条件上,对“物质起源”和“生命起源”等极端科学目标而言,最重要的台址指标是可沉降水汽(PWV),冷湖赛什腾台址是所有国际一流台址中最为优越的。按可观测时间和视宁度进行综合量化分析,赛什腾山的品质优于青藏高原其它选址点,与夏威夷莫那卡亚峰和智利各天文台相比,基本持平。

  2020年12月20日,西华师范大学与国家天文台合作的50BiN望远镜安装完成后,进行了测试观测。第一幅科学质量的图像上恒星的半高全宽值为0.68角秒,而当时的视宁度测量值为0.60,完全吻合。这是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初光,证实良好的自然视宁度可以在全开式圆顶内的望远镜上兑现。供图/田才让
  冷湖国际一流台址的发现打破了长期制约我国光学天文观测发展的瓶颈,不仅为我国光学天文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特别是冷湖所在的地理经度区域内,尚属世界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空白区,而天文观测常常需要时域、空域的接力观测,因此,也是国际光学天文发展的宝贵资源。
  地处青海省海西州的冷湖镇,地理上是中国的腹地,镇区海拔仅2700米,距赛什腾山台址80公里,可以建设可靠的后勤保障和科研基地。冷湖观测基地作为未来的大型天文台,具有良好的交通保障,区位优势明显。海西州政府提供的全面支持保证了选址工作及时启动和稳定运行。2019年,青海省科技厅启动一个重大专项支持多波段选址工作,光学选址是项目的四个研究课题之一。

  2021年七夕的银河拱门,拍摄于施工中的赛什腾C点,中国科技大学的2.5米巡天望远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1米SONG望远镜、西华师范大学的50BiN双筒望远镜、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1.8米和80厘米行星观测望远镜均建于这个平台。供图/洪文瀚
  为最大限度发挥好冷湖台址的科学效益,中国科学院将与青海省政府联合,一方面尽快对台址资源进行保护,避免灯光、粉尘、震动等的影响;另一方面统一规划和布局未来重大观测设施的发展。中科院将与青海省一道,力促冷湖天文台址的国际合作和开放,吸引国际领先的观测设施落户,使之成为国际光学天文研究的重要基地,使冷湖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培育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策源地。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711-z


相关话题/观测 天文 光学 国际 科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LAMOST发现一颗从未被观测到的新型激变变星
    近日,一个由美国、德国和中国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数据发现了一颗十分罕见的新型激变变星(命名为LAMOST J0140355+392651),该天体的伴星正处于向极低质量白矮星演化的过渡阶段,在这之前理论曾预测这种过渡型激变变星的存在,但从未被观测到。LAMOST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首次构建超长波天空模型
    频率在30 MHz以下的超长波波段是电磁波天文观测的一个几乎全新的观测窗口。受到地球电离层的吸收和折射,以及地面射电干扰的严重影响,该频段很难在地球、甚至近地轨道上进行观测。迄今为止只有几个在地面和月球轨道上进行的非常低分辨率的观测,没有清晰的全天天图。超长波这一新的电磁窗口不仅将为我们揭示银河系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揭示类太阳恒星耀发活动的特征时间
    1859年9月1日,英国天文学家Richard C.Carrington和Richard Hodgson分别独立观测到太阳表面的局部突然增亮现象,这种现象被太阳物理学家称之为“flare”,中文译名“耀斑”。随着观测仪器的不断进步,对太阳耀斑的观测研究已经进入了多波段、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国家天文台科学家在宇宙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国家天文台赵公博研究员与中科院PIFI访问****、英国科学家Levon Pogosian教授及法国科学家合作,在“哈勃常数危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论文于2021年6月8日在线发表于Nature旗下子刊Communications Physics。  近年的天文观测发现,在“真空能-冷暗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在LAMOST数据中新发现135颗O型星
    近日,国家天文台李广伟副研究员在LAMOST光谱数据中筛选出209颗O型星,其中135颗是最新发现的。这是迄今为止利用单一光谱数据库,一次性新发现银河系O型星数量最多的研究工作。在这之前,最大的具有光谱信息的银河系O型星星表(Galactic O-Star Catalog; GOSC),仅有590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揭示类太阳恒星形成核区中存在多样磁场形态
    磁场广泛存在于银河系,可能主导星际介质动力学演化的多个阶段。恒星形成区中的磁场研究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太阳型恒星如何在磁化的分子云中形成?磁场在分子云的多种尺度和密度的相对重要性?恒星形成区中磁场的观测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分子云中的恒星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天文台博士后Eswaraiah Ch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FAST观测行星际闪烁现象取得初步进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生刘丽佳及导师彭勃研究员等,利用FAST望远镜首次开展行星际闪烁(IPS)观测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审稿人对这一工作给予高度评价,“This development is novel and of benefit to the wider astrophysical commu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利用多视角观测揭示日珥气泡的三维磁场结构
    暗条/日珥是悬浮于太阳高温稀薄大气中冷而密的等离子体云。当其位于日面上时,在Hα波段上表现为暗的吸收结构,被称为暗条(Filament);而当其位于日面边缘时,则表现为亮的发射结构,被称作日珥(Prominence)。在最近的日面边缘观测中,人们发现在明亮日珥的下部常出现一些半圆形的空缺区域,并与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国家天文台等单位基于国内望远镜星际化学分子谱线探测研究取得新进展
    红外暗云是一种超低温(绝对零度以上10-30度)、冷暗致密的星际物质聚合体,是恒星形成和星际化学演化的主要场所,包含了这些过程的最重要原初状态信息。与此相关的许多重要前沿问题一直是国际学术领域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域的化学演化时标及其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关系,至今依然没有结论。  来自中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研究人员通过机器学习方法为国际大型多波段巡天项目提供支持
    近日,国家天文台张彦霞研究员、赵永恒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基于中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美国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光谱数据,结合欧洲航天局的X射线牛顿天文望远镜(XMM-Newton)数据、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数据及SDSS可见光测光数据,通过交叉证认方法获取了具有不同波段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