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介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2013-11-2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介绍
2011-07-12


  水利史研究所,原名为国民政府水利委员会整理水利文献委员会,是国内唯一从事水利史、灾害史、水文化、水利社会学的专业研究所,拥有文物保护工程(水利类)勘测设计甲级资质。水利史研究所下设三个研究室:水文化与水利史研究室、信息与灾害风险研究室、生态景观与遗产保护规划研究室。水利部江河水利志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挂靠本所,也是水利部江河水利志收藏馆的代管单位。

  我国水利史研究起源于1936年,70多年间发展,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水利史研究中心,在水利文献、水旱灾害档案、地方志和现代江河水利志资料等收藏方面,居国内外同类收藏的首位。近年,水利史的研究在灾害机理、减灾战略与风险分析方面积极拓展;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研发水利遗产保护与生态、水环境修复相结合的实用技术。在“十二五”期间,针对水利大发展的需求,研究重点方向是:水旱灾害与灾害史,水利战略研究,区域水环境与水资源演变、水利史和水文化的基础研究,水利遗产保护战略等。

  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唯一的水利史研究机构,水利史研究所为我国水利史研究工作,历史水利文献资料整理收藏工作,为我国水利建设、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我国水利工作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水利史研究所现有正式职工11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政工师1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2人;其中获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6人。特聘专家2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在读硕士1名。

  1936年,“整理水利文献委员会”的武同举、赵世暹着手整编淮河、黄河、长江、运河河工档案。1937年7月7日,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整理水利委员会随中央水利实验处西迁重庆,更名为“整理水利文献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中央水利实验处迁回南京。1956年值国家大学和科研院所调整之际,水利文献室的全体成员和图书迁往北京,进入新组建的北京水利水电研究院,更名为“水利史研究所”,1961年改为“水利史研究室”。1969年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撤销时,研究室同时解散,但根据水利部的指示,在文革开始之际所有图书资料封存得以完好保留下来。1978年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恢复后,“水利史研究室”随之恢复。2001年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科研机构调整,水利史研究室编入新成立的防洪减灾所。2007年重新恢复水利史研究室,于2009年更名为水利史研究所。

  水利史研究所收藏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水利文献资料。拥有130000件清代故宫洪涝档案及近2000年水旱灾害文献档案的收藏,线装书20000余册;水利专著500余部;地方志(古代)2000多种,是水利史、灾害及减灾研究的重要信息源,约占全国总收藏量的70%。水利史研究室在水利古籍整编方面有60多年历史,校注有《漕河图志》、《治水筌蹄》、《二十五史河渠志注释》以及《再续行水金鉴》等。这些历史文献资料在我国水利规划、水利建设、科研,以及丰富治水思路和解决水利宏观问题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水利部、国家防办、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水利史研究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机构建设上,形成了以水利史与水文化研究、灾害与信息和生态景观与遗产保护规划为主的机构设置形式;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老、中、青三代阶梯式的研究队伍;在教学上,形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教育为一体的教学单位;在科研方面,已有多项成果成为当代水利建设的借鉴,其中“中国历史大洪水研究”、“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以及“中国水旱灾害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有多个科研项目获省部级奖励。

今天的水利史研究所已成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水利人才的摇篮,水利史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水利史研究领域国际交流的桥梁与窗口。

  

2014考研政英短期抢分特训班 迅速提高分数!



相关话题/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