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吴妍
性别:女
职称:副研究员
职务:
学历:博士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wuyan@ivpp.ac.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
简 历: 1982年生于安徽省巢湖市,曾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一直从事微体植物化石分析,紧跟国际研究前沿,紧密结合我国考古学实践,针对不同研究对象(石器、牙结石、炭化物、粪化石、土壤等沉积物等),开展植硅体与淀粉粒前沿问题研究,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社会任职:
研究方向: 以微体植物化石分析(植硅体分析,淀粉粒分析)为依托,探讨早期农业活动以及农业传播和古环境关系研究;开展石器、牙结石、粪化石等植硅体与淀粉粒分析,探索人与动物的食物结构和古环境变化;开展植硅体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考古中应用。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2011年 主持中国科学院科技先导项目子课题专项
2010年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2008年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代表论著:Yan Wu, Hailu You*, Xiaoqiang Li. Dinosaur-associated Poaceae epidermis and phytoliths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https://doi.org/10.1093/nsr/nwx145, 5: 721–727, 2018.(IF:8.8)
Yan Wu, Tao Deng, Yaowu Hu, Jiao Ma, Xinying Zhou, Limi Mao, Hanwen Zhang, Jie Ye, Shi-Qi Wang*. A grazing Gomphotherium in Middle Miocene Central Asia, 10 million years prior to the origin of the Elephantidae, Scientific Reports,2018,DOI: 10.1038/s41598-018-25909-4
Zhenwei Qiu, Leping Jiang, Changsui Wang,David V. Hill, Yan Wu* New evidence for rice cultivation from the Early Neolithic Hehuashan site, 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 https://doi.org/10.1007/s12520-018-0602-1.
Yan Wu*, Limi Mao*, Can Wang, Jianping Zhang, Zhijun Zhao. Phytolith evidence suggests early domesticated rice since 5600 cal BP on Hainan Island of South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426,120–125, 2016.
Yan Wu*, XiaoNing Guo,WeiLin Wang, XiangLong Chen, Zhijun Zhao, Xiumin Xia, YiMin Yang. Red pigments and Boraginaceae leaves in mortuary ritual of late Neolithic China: A case study of Shengedaliang site. Microsc. Res. Tech. Microsc. Res.Tech, 80: 231-238, 2016. (SCI)
Yan Wu*, Leping Jiang, Yunfei Zheng, Changsui Wang, Zhijun Zhao*. Morphological trend analysis of rice phytolith during the early Neolithic in the Lower Yangtze.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49):326-331, 2014.
Yan Wu*, Yimin Yang*, Tiqiao Xiao, David V. Hill, Changsui Wang. Characterization of silica distribution in rice husk us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μC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rcha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77(10), 785–789, 2014.
Yan Wu*, Yimin Yang, Hua Wang, Changsui Wang. The effect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n the preservation of phytolith morphology. Applied Physics A 114(2): 503-507, 2014.
Yan Wu*, Changsui Wa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phytolith morphology as the result of their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75(7):852-855, 2012.
Yan Wu, Changsui Wang, EDF Phytolith Analysis From Heying Site, Southeast China, Shang-Zhou Dynasties.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74(11):1062-1068, 2011.
Yan Wu, Changsui Wang, Extended Depth of Focus for Phytolith Analysis.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2009, 36(10):2253-2257.
Dawei Tao, Yan Wu*, Zhizhong Guo, David V. Hill, Changsui Wang. Starch grain analysis for groundstone tools from Neolithic Baiyinchanghan site: implications for their function in Northeast China,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38(12):3577-3583, 2011.
Xiuping Sun, Yan Wu*, Changsui Wang, David V. Hil. Comparing dry ashing and wet oxidation methods. The case of the rice husk (Oryza sativa L.),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75(9):1272-1276, 2012.
Chen H, Wang S Q, Tao D W XIA Xiu-Min, CHEN Shan-Qin, Wu Yan*. Implications for Late Miocene diet from Diceros gansuensis: starch granules in tooth calculus. Vertebrata PalAsiatica,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2018.
CHEN XiangLong ,GUO XiaoNing ,WANG WeiLin ,HU SongMei ,YANG MiaoMiao ,WU Yan, HU YaoWu The subsistence patterns of the Shengedaliang site (~4,000 yr BP) revealed by s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s in northern Shaanxi,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DOI: 10.1007/s11430-016-5123-8,2016.
Tao Chen, Yan Wu, Yongbing Zhang, Bo Wang, Yaowu Hu, Changsui Wang, Hongen Jiang. Archaeobotanical study of ancient food and cereal remains at the Astana Cemeteries, Xinjiang, China. PLoS ONE, 7(9):1-9(e45137), 2012.
Wang, X., Jiang, H., Wang, T., Wu, Y., Zhang, P., Wang, W., Wang, C., Shang, X., 2014. Comparison of Dry Ashing and Wet Oxidation Methods for Husk Phytoliths of Foxtail Millet and Common Millet Extraction from Archaeological Soil.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45):234-239, 2014.
WANG Wenjuan, LI Zhanyang, SONG Guoding, WU Yan*. A Study of Possible Hyaena Coprolites from the Lingjing Site, Central China. 人类学学报, 34(1), pp 117-125, 2015.
吴妍,蒋乐平,郑云飞,王昌燧,赵志军. 长江下游地区水稻植硅体形态变化趋势研究.上山文化论集,2018.
夏秀敏,殷宇鹏,许卫红,吴妍*水稻遗存在陕西华县东阳遗址的发现与探讨DOI: 10.16359/j.cnki.cn11-1963/q.2017.0000,2017.
陈文,夏秀敏,吴妍,周文华,施继龙.植硅体分析在纸张鉴别中的新应用.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25(2):1-5.
夏秀敏,孙周勇,杨利平,康宁武,陈相龙,王昌燧,吴 妍*陕北榆林王阳畔遗址的植硅体分析.人类学学报,35(2), pp 257-266, 2016.
陈涛,江章华,何锟宇,杨 洋,Jade d’Alpoim Guedes,蒋洪恩,胡耀武,王昌燧,吴 妍*. 四川新津宝墩遗址的植硅体分析.人类学学报, 34(2), pp 225-233, 2015.
李文成、宋国定、吴妍*,河南淅川坑南遗址石制品表面残留淀粉粒的初步分析,人类学学报, 33(2), pp 70-81, 2014.
孙青丽, 夏秀敏, 王慧, 吕良波, 吴妍, & 杨益民.广州榄园岭遗址先民祭祀遗迹的炭屑和植硅体分析.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 29(4), 53-61.
王文娟、吴妍、宋国定、赵克良、李占扬 ,灵井许昌人遗址鬣狗粪化石的孢粉和真菌孢子研究 ,科学通报, 58,51-56, 2013.
吴妍*, 王昌燧, Linda Scott Cummings, Patricia C. Anderson. 安徽何郢遗址植物残体切割形态与脱粒农具的关系,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第1期, 62-66页,2012.
陶大卫, 吴妍, Karenhard.古代淀粉鉴别的新方法:耐热性淀粉酶降解法,第四纪研究, 第32卷,第2期,264-268页, 2012.
李涛 吴妍 王昌燧 方晓阳 谢云峰 施继龙 植硅体分析:鉴别古纸原料的新思路? ——以安徽泾县所产现代宣纸的分析为例 2009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八期/頁40-47(台湾)。
陶大卫,杨益民,黄卫东 吴妍 吴耀利 王昌燧 雕龙碑遗址出土器物残留淀粉粒分析.考古,2009,(9):92-96.
赵卓,靳松安,司彬,曹艳朋,吴妍,郑万泉,王昌燧. 淅川沟湾遗址红烧土中植物遗存的辨别,华夏考古, 第3期,34-37页, 2012.
吴妍,武仙竹,陶大卫,胡耀武,王昌燧. 2008. 湖北郧西黄龙洞遗址的植硅体分析.董为(主编)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海洋出版社,213-220.
姚政权 吴妍 王昌燧 赵春青 河南新密新砦遗址植硅石分析 考古, 2007年第3期90-94.
吴妍 黄文川 姚政权 宫希成,安徽滁州何郢遗址的植硅体分析,农业考古,2005年第3期54-59.
姚政权 吴妍 王昌燧 蔡钢铁 王海明 温州老鼠山遗址的植硅石分析 农业考古2005年第1期:54-58.
姚政权 吴妍 王昌燧 何驽 赵志军 襄汾陶寺遗址的植硅石分析 农业考古 2006年第3期57-61.
吴妍 姚政权 龚明 赵志军 王昌燧 三维重建在植硅体研究中的应用,农业考古,2006年第1期60-64.
吴妍 黄文川 王昌燧 杨益民 王峰 姚政权 安徽霍邱堰台遗址的植硅体分析 农业考古2007年,第1期56-60.
获奖及荣誉: 2011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个人先进
2009年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5)
2007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华奖学金
2007年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留学项目
2004年 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铜奖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30
相关话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石霞
姓名:杨石霞性别:女职称:副研究员职务:学历:博士电话:传真:电子邮件:yangshixia@ivpp.ac.cn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简 历:2018/0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2018/01-2019/12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洪堡****(博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易鸿宇
姓名:易鸿宇性别:女职称:副研究员职务:学历:博士电话:传真:电子邮件:yihongyu@ivpp.ac.cn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简 历:6/2014-5/2016:获英国皇家学会中英学术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于爱丁堡大学进行蛇类起源与爬行类内耳功能研究1/2009-5/201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驰
姓名:张驰性别:男职称:副研究员职务:学历:博士电话:传真:电子邮件:zhangchi@ivpp.ac.cn通讯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142号简 历:2002.9–2006.7,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统计学学士2006.9–2012.7,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张德兴、杨子恒)2010.1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双权
姓名:张双权性别:男职称:副研究员职务:学历:博士电话:传真:电子邮件:zhangshuangquan@ivpp.ac.cn通讯地址: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42号简 历:大学开始受教育经历2004年-200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博士1994年-1997年,西北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周新郢
姓名:周新郢性别:男职称:副研究员职务:学历:博士电话:传真:电子邮件:zhouxinying@ivpp.ac.cn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简 历:湖北省荆州市人,现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晚更新世人类活动与环境过程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自然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朱幼安
姓名:朱幼安性别:男职称:副研究员职务:学历:博士电话:传真:电子邮件:zhuyouan@ivpp.ac.cn通讯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142号简 历:2004.09-2008.07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09-2014.07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中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及招生目录
一、培养目标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只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 符合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2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目录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21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0年招收推荐免试生(含直博生)的通知及直博生招生目录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0年招生的所有专业均可招收学术型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收人数一般为总招生计划的60%-70%。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球生物学专业拟招收直博生(见附件直博生招生目录)。直博生不占用硕士推免名额,只占用博士招生名额,从优秀推免生中遴选。具体招收人数以最后确认录取人数为准。具体通知如下: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21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0年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简章
我所2020年度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名额若干,具体通知请参阅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简章(关注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admission.ucas.edu.cn/)。 申请推免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学生,除符合国科大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