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导致雪藻在南北极快速扩张,显著降低冰雪反照率,进一步加速冰雪消融。雪藻种类不同,可使雪的颜色呈现红色或绿色,因此被称为红雪或绿雪。最近研究发现,红、绿雪中的藻类分别为产生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自养型绿藻微生物,绿雪较常见于企鹅等动物的栖息地附近,红雪常见于远离动物栖息地的海岸带。对于不同颜色雪藻微生物群落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异养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互作关系,目前尚缺乏足够认识。
为此,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孔维栋研究员等,对比研究了南极半岛不同颜色雪样中的藻类和异养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互作机制。结果表明,红绿雪中藻类微生物种类仅占总藻类的46%,但其相对丰度占总藻类微生物的95%以上(图1),说明共有类群是红雪和绿雪中的主要藻类微生物。科研人员进一步发现,红雪、绿雪和白雪的共有藻类可达到14种,但每个样品中的优势藻种类较少,均小于4种。这些结果说明,在不同环境中,共有藻类微生物发育形成红雪或绿雪,若藻类很难生长,可能形成白雪。与藻类微生物不同,红雪和绿雪中的异养微生物群落结构(如细菌、真菌)没有差别,但不同采样地区呈显著差异。微生物互作网络分析表明,红雪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复杂性远远高于绿雪,尤其是异养微生物间的竞争关系远大于绿雪(图2)。
这些研究结果说明,绿雪微生物群落可能主要受企鹅活动带来的高浓度养分驱动,红雪微生物群落主要受微生物互作驱动。相较于绿雪,红雪还可导致动物病原菌大量增加。由于南北极普遍处于贫营养状况,因此,全球变暖还可能导致红雪大面积快速扩张,从而增大南极地区鸟类和海洋动物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该成果近期以“Similar heterotrophic communities but distinct interactions supported by red and green-snow algae in the Antarctic Peninsula”为题,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New Phytologist》。我所计慕侃副研究员(现为兰州大学教授)为第一作者,孔维栋研究员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朱永官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9070304, XDA20050101)、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B-SSW-DQC03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303)等项目资助。
论文连接:https://nph.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nph.17764
图1 南极红雪和绿雪中藻类、细菌与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
图2 红雪和绿雪中微生物互作网络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ew Phytologist:南极红雪与绿雪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形成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3
相关话题/微生物 动物 网络 结构 藻类
TC:冻土成土年龄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冻土融化的响应
全球永久冻土中存储了大量土壤有机碳,约占全球土壤有机碳总量的30%~40%。全球变暖引起冻土融化,加速土壤有机碳分解,并释放甲烷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形成正反馈效应。微生物活动驱动冻土中有机碳的分解,因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功能变化会深刻影响冻土融化过程中的有机质分解和温室气体排放。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年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FEMS ME:溶解性无机碳(DIC)控制青藏高原湖泊微生物固碳潜力
气候变暖导致湖泊蒸发量增加,叠加降水减少和格局变化,加剧了全球内陆湖泊水量减少和盐度增加,溶解性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含量随之升高。湖泊盐度增加会显著抑制固碳微生物多样性及固碳潜力,而DIC含量增加会提高微生物固碳潜力,由此,盐度和DIC含量增加对水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STE:土壤微生物固碳在干旱区生态系统碳汇中具有重要作用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干旱区生态系统,但其机制和原因一直存疑。干旱区生态系统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1%,该地区植物生长及其固碳潜力受到较大限制,而土壤微生物则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此,相较于湿润区生态系统,干旱区土壤微生物固碳的相对贡献更大。然而,当前碳评估模型仅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PNAS:首次完成青藏高原牛科动物古DNA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10月20日,我所与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在国际著名综合学术期刊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题为“古DNA证据揭示热带牛科动物对狩猎活动在青藏高原盛行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起到促进作用”的研究成果。 本项研究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Spitzer在银河系人马臂发现断裂结构
Spitzer在银河系人马臂发现断裂结构王海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出版日期:2021-09-15发布日期:2021-10-28PDF全文下载地址:https://www.cjss.ac.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首次发现太阳羽流存在精细结构
首次发现太阳羽流存在精细结构王海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出版日期:2021-05-15发布日期:2021-06-11PDF全文下载地址:http://www.cjss.ac.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3066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合作揭示麦类特异转座子重塑小麦环境适应调控网络
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 TE)是基因组中可移动的DNA元件,20世纪40年代由Barbara McClintock首次报道。小麦族物种的转座子呈现爆发性增长,基因组高达3-16Gb,85%以上由TE组成,而与之亲缘关系密切的二穗短柄草基因组只有272Mb。可以说小麦的基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的基因-3实验成功在ISS鉴定空间微生物
空间中的基因-3实验成功在ISS鉴定空间微生物王海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出版日期:2018-03-15发布日期:2018-03-09PDF全文下载地址:http://www.cjss.ac.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北京基因组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开发在单细胞中识别染色质类TAD结构的算法
基因组DNA和组蛋白以特定的形式高度折叠在细胞核中,这一高级结构即三维基因组学,对细胞核内的诸多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基于染色质构象捕获(3C),尤其是高通量技术(Hi-C,ChIA-PET)的发展极大推动了三维基因组的研究,发现了包括染色质拓扑相关结构域(TAD),染色质环等一系列层次化的结构特征。近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储热空间内支撑结构对相变结晶膨胀的影响
储热空间内支撑结构对相变结晶膨胀的影响PDF全文下载地址:/static/publish/C7/E3/A0/85B12142F1B0E5764802B2508B/0187-hxc_1.pdf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