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郭奉坤研究员最近在奇特强子态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提出精确测量奇特强子态X(3872)质量的全新方法。研究结果发表于Phys. Rev. Lett. 122, 202002 (2019)。
强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描述强相互作用的理论是基于夸克和胶子的量子色动力学。夸克和胶子之间的非微扰相互作用产生了质子、中子等强子,从而提供了宇宙中可见物质超过90%的质量。虽然夸克和胶子都携带一种特殊的量子数—颜色,但是实验上只能直接观测到无色的强子,此现象被称为色禁闭,对其机制的研究是当前基础物理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色禁闭使得强子谱成为研究强相互作用的物质结构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夸克势模型在强子谱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类模型将介子(自旋为整数的强子)和重子(自旋为半整数的强子)分别描述为一对正反夸克和三个夸克的束缚态,超出此图像的强子便被称为奇特强子态(包括胶球、混杂态、多夸克态、强子分子态等)。2003年以来,世界各地的高能物理实验(做出重大贡献的实验包括基于我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BESIII实验、日本的Belle实验、美国的BaBar实验以及欧洲的LHCb实验等)中发现了大量新的强子态,它们的性质与夸克势模型的预言完全不同。作为绝佳的奇特强子态的候选者,这些新强子态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包含一对正反重夸克的整数自旋的新强子态被特别统称为XYZ态。
关于XYZ的研究肇始于由Belle合作组于2003年发现的X(3872)粒子,该粒子由于其谜一般的性质也成为最受关注的XYZ态,随后被多个实验(包括BESIII、BaBar、CDF、D0、LHCb、ATLAS、CMS等)观测到。X(3872)最神秘的性质是它的质量与一对正反粲介子(D*0和D0,其中一个包含粲夸克,另一个包含反粲夸克)的质量之和(称为阈值)几乎精确相等。我们迄今不知道这背后有何深刻原因。将X(3872)的质量与D*0和D0的阈值之差称为X(3872)的束缚能,综合目前所有的实验测量可得到其值:中心值为0,误差仅有约180keV,小于X(3872)质量的万分之五。误差来源有三:X(3872),D*0和D0的质量测量的误差,分别为170keV, 50 keV和50keV。束缚能包含了X(3872)结构的重要信息,尽管目前的测量已经相当精确,然而我们仍连其符号都不能确定。为了深入理解X(3872)的本质,我们需要更加精确的测量结果。
图1:产生X(3872)和光子的机制
郭奉坤最近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精确测量X(3872)的束缚能的方法,此方法甚至可以突破D*0和D0的质量测量误差(各仅为50keV)的限制,使得测量精度远超现有结果。方法的原理是:如图1所示,在高能粒子实验中产生一对正反D*0介子,其中一个(如D*0)放出一个光子辐射跃迁到基态的D0,D0再与反D*0发生反应产生X(3872)。在正反D*0介子对的质心系中,当总能量在一个特定区间的时候,D0介子的运动速度可以超过反D*0,如果它们沿同向运动,那么D0介子撞击反D*0从而产生X(3872)即可作为经典过程发生。此时,这个过程的振幅具有的所谓的三角奇点靠近物理区域,从而提升反应几率。该几率作为能量的函数(称为线形,实验上可测)对X(3872)的束缚能极其敏感(参见图2,其中为束缚能),从而我们可以通过测量X(3872)和光子的线形来精确确定X(3872)的束缚能。郭奉坤通过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要达到一定的测量精度所需要的事例数,发现利用该方法只需要几百个事例即可能将测量精度比现有结果提高一个量级。这一方法可以应用到任何可以大量产生S波正反D*0介子对的实验中,比如正负电子对撞、正负质子对撞等。
图2:X(3872)和光子的线形对束缚能的依赖
此外,郭奉坤还与他的博士生景豪杰、博士后Shuntaru Sakai以及波恩大学的合作者Ulf-G. Meissner教授建议通过同位旋对称破坏的衰变过程来研究LHCb实验最近报道的五夸克态候选者Pc(4457)的内部结构。成果以快报(Rapid Communication)形式发表于Phys.Rev. D99, 091501(R) (2019),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
这些工作得到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德国DFG联合设立的中德跨学科重大合作研究项目CRC1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彭桓武理论物理创新研究中心、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科院粒子物理卓越创新中心以及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journals.aps.org/prl/pdf/10.1103/PhysRevLett.122.202002
https://journals.aps.org/prd/pdf/10.1103/PhysRevD.99.091501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在奇特强子态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7
相关话题/实验 测量
祝贺LHCb中国组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被评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理论物理所科研人员的理论研究成果对该实验的发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月27日下午,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和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正式发布科技部组织的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评选结果,以高原宁教授领军的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LHCb中的中国实验组,利用大型探测器LHCb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被评为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第三位。 高原宁教授所领军的欧洲核子中心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北京市海洋深部钻探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届技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召开
2019年12月11日,北京市海洋深部钻探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第一届技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青岛召开。来自7个单位的3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技术委员会主任李阳院士主持。 首先,李明庚副所长代表声学所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莅临表示欢迎和感谢,对工程中心在过去一年里取得的各项阶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语言声学与内容理解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学术委员会召开
2019年11月30日,语言声学与内容理解重点实验室年度学术委员会召开。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点实验室处侯宏飞处长、声学所王小民所长、科技发展部周城光副主任,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迟惠生教授、原国家语委副主任傅永和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匡镜明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陆建华院士等六位学术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中科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举办声学基础理论系列讲座——第二讲
2019年11月21日,《声学原理》的作者程建春教授在DSP楼多功能厅作了《声学基础理论选讲》系列讲座第二讲报告。程建春老师是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声学所的客座教授,他编写的《声学原理》是声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目之一。 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程建春老师简明扼要地讲解了点源、高斯声束、圆锥区域问题中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中科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举办声学基础理论系列讲座第一讲——声学基础理论选讲
近期,中科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邀请中科院声学所客座讲授、南京大学教授程建春老师进行声学基础理论系列讲座。系列讲座第一讲于2019年11月4日在DSP四层多功能厅举办。 讲座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理想介质、运动流体的等熵、波动方程和声能量矢量,并且将声波方程等推广到粘滞和热传导等非理想介质中。第二部分讲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中科院先进水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9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先进水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中科院重大任务局孙德刚副局长、姚远副处长、沈刚副处长等主管领导,中科院声学所张春华书记、科技发展部谭鹏副主任,13位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实验室科研骨干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代表合影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被动时空对称声学结构中非对称衍射的实验研究
非对称传输在声学通信和噪声控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在先前的研究工作中,声学非对称传输通常依靠声学非线性效应和模式转换来实现。近年来,研究人员将量子力学中时空对称的概念引入声学领域,通过在声学体系中引入损耗和增益的调控,实现一维体系的单向隐身、无插入误差传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中科院水声环境特性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9年9月8日,中科院水声环境特性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孙德刚副局长,信息海洋处沈刚副处长、阎述学主管,中科院声学所马晓川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启虎院士等13位专家,以及实验室的部分科研骨干共30余人出席了会议。 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启虎院士对各学术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法国勃艮第大学ImViA实验室代表访问中科院声学所
继2017年7月初次访问后,应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海斌研究员邀请,法国勃艮第大学ImViA实验室(前Le2I实验室)杨帆教授一行于2019年7月再次访问中科院声学所。 访问期间,杨帆教授一行先后到中科院声学所东海研究站(上海)和中科院声学所(北京)参观交流,并做学术报告介绍了实时图像/视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中科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顺利完成全国次声站点勘察任务
2019年6月下旬,中科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顺利完成了全国次声站点勘察任务,为自然灾害组网监测打下了良好基础。 次声波是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预警器”,研究次声特性及产生传播机制,在自然灾害预防和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自然灾害事件次声监测预警技术,声学所与国家地震局协商和合作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