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全固态锂电池关键固态电解质材料与金属锂负极的热稳定性研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1

随着电动汽车与大规模储能的发展,现有锂离子电池体系已经开始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亟须发展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体系。在众多的电池材料体系中,金属锂负极具有最低的电位和最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视为电池负极材料的终极选择。然而,金属锂与液态电解质会发生反应,且会随着电池循环产生锂枝晶,造成电池较低的循环寿命和较差的安全性,这严重阻碍了金属锂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全固态电池将液态电解质替换成了不可燃的具有一定刚性的固态电解质,且一些固态电解质表现出对金属锂良好的兼容性,因而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有望同时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然而,目前针对全固态电池安全性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对全固态电池的安全性的认识也不够深入。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E01组陈汝颂博士生在禹习谦研究员和李泓研究员的指导下,利用绝热加速量热(ARC)技术研究了几种主要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的热稳定性,发现除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LLZO外,其他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接触后在加热升温过程中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热失控。该团队进一步与马里兰大学莫一非教授合作,结合理论计算揭示了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在高温下发生热失控的内在机理。该研究成果近日以“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Lithium Solid Electrolytes with Metallic Lithium”为题发表在《焦耳》上(Joule, 2020, DOI: 10.1016/j.joule.2020.03.012)。
  研究团队选取了四种主流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即具有钠超离子导体结构(NASICON)的Li1.5Al0.5Ge1.5(PO4)3 (LAGP)和Li1.4Al0.4Ti1.6(PO4)3(LATP),钙钛矿结构的Li3xLa2/3-xTiO3(LLTO),以及石榴石结构的Li6.4La3Zr1.4Ta0.6O12(LLZO)。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定量测定了它们与金属锂发生热失控反应的特征温度、产热速率和产热量。结果表明, LAGP和LATP与金属锂在加热过程中均发生了明显热失控并伴随着大量放热,LLTO出现了轻微放热现象,而LLZO没有明显产热。随后研究团队结合DFT热力学计算发现,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引起热失控,热失控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接触时界面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导致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自身分解产生氧气,氧气进一步与金属锂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剧烈产热。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对反应产物进行精确的XRD物相分析证实了这一猜想。以上研究表明了一些被广泛认为具有较高结构热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在与金属锂负极接触后,高温下依然可能发生热失控反应。这表明材料自身的热稳定性并不能代表其在电池内整体的热稳定性,需要将固态电解质与电池内其他活性材料与非活性材料的反应特性考虑在内。
  该工作说明了电池安全因素的复杂性,并强调了全固态电池安全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实际上除了安全性外,由固态电解质取代锂离子电池液态电解液带来的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等问题,使得目前全固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离实际应用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该研究团队最近在Chemical Reviews(IF:54.26)期刊上以“Approaching Practically Accessible Solid-State Batteries: Stability Issues Related to Solid Electrolytes and Interface”为题 (Chemical Reviews, 2019, DOI: 10.1021/acs.chemrev.9b00268)系统地总结并讨论了全固态电池中存在的各种界面稳定性问题。全固态电池最终能否走向大规模实用化,仍然有大量基础科学问题亟待研究。
  相关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100100)、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5182221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932220)的支持。
图 1. 四种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接触下的ARC测试结果。
图 2. a) 不同混合比例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反应的化学反应能;b)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分解产生氧的难易程度对比;c)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中氧与锂反应的放热量对比;d) LATP/Li热失控后残余样品的物相分析;e) XRD中各物相对应于固态电解质/锂界面化学反应产物和固态电解质分解产物的归属。
图 3. 以LATP为例示意氧化物固态电解质-金属锂热失控反应机理。


Joule 4, 812 (2020).pdf
Chemical Reviews-E01.pdf
相关话题/金属 材料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压力诱导自旋态改变及金属间电荷转移
    过渡金属具有可变的化合价态,价态的改变预示着外层电子结构(包括电子数目、轨道占据等等)的变化,从而可引起物质结构与物理性质显著的改变。研究人员通常利用化学掺杂的方法来控制电子的配置情况,从而实现对物理性质的有效调控。然而,化学掺杂不可避免地会引入化学无序与/或相分离,影响材料本征物理性质的研究。相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第二类狄拉克半金属材料PtTe2薄膜中的高自旋霍尔电导
    电流在强自旋轨道耦合材料中的自旋轨道力矩(SOT)效应提供了一种超快、高效的操纵磁矩的方式,是研发下一代自旋逻辑和自旋存储的重要基础。应用该效应于当前自旋电子学金属多层膜器件中需要寻找既具有大自旋霍尔角又具有高导电性(即高自旋霍尔电导)的材料。相比于传统上使用的Pt、W等重金属,二维的过渡金属硫族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p电子诱导的铁磁性和半金属性(half-metallicity)
    在一定温度下,晶态材料中电子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诱导出铁磁和反铁磁等多种长程磁有序态,磁矩一般来自于原子3d/4f 壳层中的未成对电子,也可以来自于一些缺陷和p电子。p电子诱导的磁性很早就有报道,典型的例子是氧气在低温下所形成的固态氧,它表现出长程的反铁磁性(TN=24 K),这里的磁矩来源于氧气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磁性外尔半金属Co3Sn2S2红外光谱研究进展
    非磁性外尔半金属TaAs家族材料的发现,使得研究具有手征性的电子态——外尔点,及其导致的新物性、新现象成为可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开辟了拓扑半金属研究新方向。因而,实现并研究外尔半金属的另一半,磁性外尔半金属,就显得更为急迫和重要。磁性外尔半金属能够实现具有最少外尔点的最简单外尔半金属,可用于实现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近室温热电材料α-MgAgSb低热导机制的中子散射研究
    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在温差热发电、固态制冷及低温下稳定工作的太空卫星制冷器等方面拥有巨大的应用市场。尽管对热电效应的研究始于19世纪20年代初期,但商业化的热电器件能量转化效率长期以来达不到实际应用能量转化效率不小于10%的需求,主要原因是传统热电材料品质因数ZT值较低。  α-M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磁性半金属EuB6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进展
    拓扑半金属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前沿热点研究之一。根据能带交叉点的简并度和形状,拓扑半金属材料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四度简并点的狄拉克半金属,二度简并点的外尔半金属和nodal-line半金属等。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在非磁性材料中发现了大量的拓扑半金属材料,例如狄拉克半金属Na3Bi和Cd3As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时间反演对称破缺-磁性Weyl半金属实验实现
    外尔半金属是一类由拓扑保护的外尔费米子主导其体态宏观物理(电/热/光)行为的拓扑材料,是拓扑物理与凝聚态物理相结合的重要产物,具有零质量、高迁移率、拓扑稳定、手性保护等一系列新奇的拓扑物态与电子行为。  外尔费米子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Weyl于1929年提出,用以描述高能物理中的一种无质量费米子。它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外尔半金属WP2电阻率各向异性及其光谱研究取得进展
    探索第二类外尔半金属材料并研究其中奇异物性是目前拓扑量子物理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领域之一。理论预言二磷化钨WP2是第二类外尔半金属。因为WP2中磷原子和过渡族金属钨原子之间较大的电荷密度分布差异导致其晶体结构的对称性难以通过X射线衍射来直接确定,所以作为WP2第二类外尔半金属态出现的前提条件之一的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界面超导体系与拓扑半金属体系的表面电子-声子相互作用
    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在凝聚态物理中极为重要,不仅与材料的热力学、载流子动力学等宏观物理性质密切相关,还在超导电子配对、电荷密度波的形成等微观物理现象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SF06组的郭建东研究员、朱学涛副研究员和博士生曹彦伟(已毕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袖里藏乾坤:高压合成准1维新材料及维度调控的量子演生现象
    对于一维导电体系,电子的运动受维度限制只能沿前后两个方向运动,因此一维体系的所有电子相互关联,表现为集体运动的形式,不再有费米液体理论所描述的准粒子存在,只能由Luttinger液体理论来描述。由于一维体系电子的集体运动,Umklapp scattering(倒逆散射)效应对一维导电体系的电学行为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