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周蕾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24

姓 名:
周蕾 性 别:

职 务:
无 职 称:
研究员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邮政编码:
100190 电子邮件:
zhoulei17@ipe.ac.cn



周蕾,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党委委员,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个人简历 2001-2007 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现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7-2017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17年至今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
研究方向 一个研究方向“基于新材料、新器件生物应用探索的新型生物检测监测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两个核心模式“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用衔接”。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2)现场微生物死活判别技术研究;(3)现场自动检测技术研究;(4)实时在线总菌监测技术研究;(5)实时在线总菌监测与鉴别技术研究。
研究成果 为了有效的保障民众健康和国家安全,临床、疾控、反恐等领域对检测技术在便携、快速、多重、定量方面的性能需求逐步提升,而传统生物检测技术无法满足。据此,提出了“将纳米材料、器件与传统生物检测技术融合,从而大幅提升检测技术性能,并开拓纳米材料、器件生物应用领域”的研究思路,建立了“基于纳米材料、器件生物应用探索的生物检测监测技术研究”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在十数年研究中,基于“学科交叉”的研究思想与“产学研用”的创新模式,深入探索了上转发光材料、碳量子点、结构电极、通讯光纤等材料器件的生物应用价值,创新性的提出了“以生物应用需求导向材料、器件研究”的范式,建立了多项原始创新生物检测技术。排名第一授权国际专利12项(澳、日、港各2项,美、英、法、德、意、荷各1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8项,知识产权保护覆盖10个国家和地区;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23篇,IF97.6,总引用289次;建立了日产上转发光纳米材料100g、试剂20000 份、生物传感器10 台的三条生产线,现已在临床急诊、生物事件处置领域推广应用,以共同第一贡献者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4项,2015年单年销售突破1亿元;以排名第2,先后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等奖励;2017年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军民融合奖”个人奖;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
承担项目(自2017年起)
1. 2018年度军队后勤开放研究项目,研究期限:2018.10-2020.12——项目负责人;
2. 中央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研究期限:2018.10-2020.12——项目负责人;
3. 中央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研究期限:2017.07-2018.06——项目负责人;
4. 北京市科技新星与领军人才培养,研究期限:2015.01-2018.12——项目负责人;
5.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研究期限:2017.11-2018.11——课题负责人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专项,研究期限:2016.12-2018.12——任务负责人
代表性论文(自2016年起)
1.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electric charges as an artificial tongu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assembly with various pathogenic bacteria for effective bacterial imaging and discrimination, Guangjian, Liu, Shengnan Tian, Cuiyun Li, Guo-wen Xing* and Lei Zhou*,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7, 9, 28331-28338. (IF 7.504)
2. Upconversion nanocrystals mediated lateral-flow nanoplatform for In Vitro detection, Zhiqin Liang, Xiaochen Wang, Wei Zhu, Pingping Zhang, Yongxin Yang, Chongyun Sun, Junjie Zhang, Xinrui Wang, Zheng Xu, Yong Zhao, Ruifu Yang, Suling Zhao*, Lei Zhou*,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7, 9, 3497-3504. (IF 7.145)
3. A self-quenching-resistant carbon nanodot power with multicolor solid-state fluorescence for ultra-fast staining of various representative bacteria species within one minute, Yongqiang Zhang, Chunfeng Li, Yi Fan, Chengbin Wang, Ruifu Yang, Xingyuan Liu*, Lei Zhou*, Nanoscale, 2016, 8, 19744-19753. (IF7.76)
4.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up-converting phosphor technology-based lateral flow assay for rapid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aflatoxin B1 in crops,Yong Zhao, Xiao Liu, Xiaochen Wang, Chongyun Sun, Xinrui Wang, Pingping Zhang, Jingfu Qiug*, Ruifu Yang*, Lei Zhou*, Talanta, 2016, 161, 297-303. (IF4.035)
5. An up-converting phosphor technology-based lateral flow assay for point-of-collection detection of morphine and methamphetamine in saliva, Qiushi Hu, Qiaozhen Wei, Pingping Zhang, Shuang Li, Lei Xue, Ruifu Yang, Chengbin Wang*, Lei Zhou*, Analyst, 2018, 143, 4646-4654. (IF 3.864)


研究领域: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代表论著:

相关话题/过程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