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李 明
学 科:
生态学
电话/传真:
+86-10-64807067/
电子邮件:
lim@ioz.ac.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100101
更多信息:
灵长类生态学研究组
简历:
李明,男,1966年出生,汉族,安徽省宁国市人,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灵长类生态学研究组组长。
1988、1991和1996年于安徽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分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至2001年在日本从事分子系统地理学和保护遗传学的博士后研究,2002年先后受英国皇家学会和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英国和日本从事合作研究。兼任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和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灵长类专家组秘书;CurrentZoology、《兽类学报》、《生物多样性》、《动物学杂志》等刊物编委等职。主要从事以灵长类为主的保护遗传学、谱系生物地理学、行为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2004年以来先后主持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院创新方向课题及国家林业局项目共14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
共培养毕业研究生1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已毕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各3名.目前在读研究生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3名,另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和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后1名。已毕业的研究生目前主要在科学院、高校等从事科研、教学和博士后研究工作。
研究领域:
主要以我国濒危灵长类等动物为研究对象,以分子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研究内容为主线,从宏微观方面了解和探讨我国濒危动物的种群遗传格局、系统地理发生、行为、适应性进化等,以期探讨其濒危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社会任职:
- 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秘书长
- 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 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中国灵长类专家组秘书
- 兽类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委
- 动物分类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委
- 动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委
- 国际灵长类学会会员
- IUCN灵长类专家组成员
获奖及荣誉: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 973项目“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演变和保护研究”子课题“物种濒危机制与保护原理”专题:灵长动物的濒危机制
- 国家基面上项目:基于MHC基因分析的神农架川金丝猴繁殖机制研究
- 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汶川地震灾后生态效应与植被恢复研究课题:地震对濒危动物栖息地及行为的影响研究
- 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KSCX2-YW-R-091)课题:青藏高原及周边山系的兽类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境破碎化对金丝猴生存、繁衍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的研究,2007—20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丝猴SNPs筛选及进化历史研究,2008-20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滇金丝猴保护遗传学及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2006-200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梅花鹿保护遗传学及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2003-200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马麝隔离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2002—2004
-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兽类生境适宜性的生态学基础研究专题:不同山系小熊猫遗传结构及基因流,2003—2006
- 国际合作项目:云南老君山滇金丝猴生态和保护研究,,2003-2005(第二主持人)
- 国际合作项目:圈养大熊猫的个体标记,2007-2009
- 国际合作项目:滇金丝猴的生态学研究,2006-2008
- 国际合作项目:圈养大熊猫微卫星位点筛选及亲子鉴定,2004-2005
代表论著:
- LiuZJ,RenBP,WuRD,ZhaoL,HaoYL,WangBS,LongYC,WeiFW,LiM*.2009.TheeffectoflandscapefeaturesonpopulationgeneticstructureofYunnansnub-nosedmonkey(Rhinopithecusbieti)impliesananthropogenicgeneticdiscontinuity.MolecularEcology,18:3831-3846.
- XiangZF,NieSG,ChangZF,WeiFW,LiM*.2010.SleepingSitesofGraySnub-nosedMonkeys,Rhinopithecusbrelichi,atYangaoping,Guizhou.InternationalJournalofPrimatology,31:59-71.
- XiangZF,NieSG,LeiXP,ChangZF,WeiFW,LiM*.2009.Currentstatusandconservationofthegraysnub-nosedmonkeyRhinopithecusbrelichi(Colobinae)inGuizhou,China.BiologicalConservation,142:469-476
- ZhaoL,ZhangJ,LiuZJ,FunkSM,WeiFW,XuMQ,LiM*.2008.ComplexpopulationgeneticanddemographichistoryoftheNewTaihuIcefish,Neosalanxtaihuensis,basedoncytochromebsequences.BMCEvolutionaryBiology,8:201
- LiuZJ,RenBP,HaoYL,ZhangHR,WeiFW,LiM*.2008.Identificationof13HumanMicrosatelliteMarkersviaCross-speciesAmplificationofFecalSamplesfromRhinopithecusbieti.InternationalJournalofPrimatology,29:265-272
- LiuZJ,RenBP,WeiFW,LongYC,HaoYL,LiM*.2007.PhylogeographyandPopulationStructureoftheYunnanSnub-nosedMonkey(Rhinopithecusbieti)InferredfromMitochondrialControlRegionDNASequenceAnalysis.MolecularEcology,16:3334-3349
- LiM,LiuZJ,GouJX,RenBP,PanRL,SUYJ,FunkSM,Wei,FW.2007.PopulationstructureandphylogeographyofGoldenmonkey(Rhinopithecusroxellana)asinferredfromMitochondrialDNAsequences.AmericanJournalofPrimatology,69:1195-1209.
- ZhangBW,LiM,ZhangZJ,GoossensB,_ZhuLF,ZhangSN,HuJC,BrufordMW,WeiFW.2007.GeneticViabilityandPopulationHistoryoftheGiantPanda,PuttinganEndtothe‘‘EvolutionaryDeadEnd’’?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24:1801-1810
- ZhangJ,LiM*,XuMQ,TakitaT,WeiFW.2007.MolecularphylogenyofIcefishSalangidaebasedoncompletemtDNAcytochromebsequences,withcommentsonestuarinefishevolution.BiologicalJournaloftheLinneanSociety,91:325-340
- LiM,WeiFW,GoossensB,FengZJ,TamateHB,BrufordMW,FunkSM.2005.Mitochondrialphylogeographyandsubspecificvariationintheredpanda(Ailurusfulgens):ImplicationsforConservation.MolecularPhylogeneticsandEvolution,36:78-89
- ZhanXJ,LiM,ZhangZJ,GoossensB,ChenYP,WangHJ,BrufordWM,WeiFW.2006.Molecularcensusingdoublesgiantpandapopulationestimateinakeynaturereserve.CurrentBiology,16:451-452
写给考生的话:
立志于中国灵长类研究与保护事业,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和潜在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