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力学所空间热毛细对流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3

热对流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对流。地面热对流通常由流体温度梯度导致密度梯度而引起的浮力对流主导,空间热对流则主要由流体温度梯度诱导的表面张力梯度而产生,其驱动形式由体积力转为表面力。微重力环境是一个特殊的平台,浮力驱动的流动被极大地抑制,流体界面通常也不再保持水平形貌,可以应用空间热对流这种新模型开展流动转捩问题的研究,观测新现象、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拓展通向湍流的过程深入研究,实现从机制到机理的认识。
  在胡文瑞院士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康琦团队在“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任务中成功完成两项空间流体科学实验,深入研究了热毛细对流不稳定性机制,取得了丰硕成果。
  (1)“热毛细对流表面波空间实验研究”是“实践十号”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开展的19项空间实验之一(2016年4月)。它以Czochralski晶体生长方法提炼出的环状流热毛细对流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热像、精密位移传感、高精度温度采集与控制以及在线图像记录等综合流场诊断技术,对热毛细对流的表面波动结构与模态转变过程进行全面观测。

图1 实践十号环形液池载荷与流动模式转变
  实验首次以体积比作为关键参量,系统地研究自由面不同曲率形貌对热毛细对流不稳定性的影响,成为体积比效应理论的首次成功拓展;分析了热流体波的模式演化与转变过程,发现了驻波/行波耦合、m=3/m=4耦合和Benjamin-Feir不稳定等新流态,探明不同模式表面波之间的非线性竞争机制。(J. Fluid Mech., 2019; Phys. Fluids, 2019, Featured Article; Int. J Heat Mass Trans., 2019 )
  (2)“大Prandtl数液桥热毛细对流研究”是在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二号”开展的空间科学实验(2016年12月~2019年7月)。液桥模型来源于浮区晶体生长方法,该项目利用微重力环境建立不同几何形貌的大尺寸液桥(最大高度22mm),研究液桥热毛细对流失稳与振荡的转捩分岔机理。历时32个月完成了740余组空间实验,是国际上最长时间、最多工况、最系统的空间流体实验。

  图2 天宫二号液桥载荷与几何参数效应
  该实验探明了液桥热毛细对流振荡的临界Marangoni数范围,刻画了几何参数效应(涵盖体积比和高径比)的完整起振图谱,首次观测到垂直跳变型失稳新效应;发现了热毛细对流多次转捩新机制;首次提出了独特的低频起振失稳区域新概念,对临界失稳条件有了全新的认知;得到不同几何参数下行波与驻波的多模式转换图谱;发现了微重力下更为丰富的、复杂的耦合分岔途径。(J. Fluid Mech., 2019; Phys. Fluids, 2020; Featured Article; Int. J Heat Mass Trans., 2017)
  两项空间实验分析了两种模型热毛细对流由定常流动发生失稳、形成振荡、分岔演变最终进入混沌的整个转捩过程,深入探讨了临界条件、流动模态、流场结构、转捩途径与失稳机理等问题,为湍流这一难题的突破寻找破解的途径,对掌握微重力流体物理的基本规律、拓展流体物理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在空间/地面材料生长、焊料融化与凝固、流体管理及热质输运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两项空间实验载荷均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康琦团队分别联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等单位研制完成,突破了多项微重力流体实验的关键技术,并在空间得到成功验证。
  相关结果发表于流体力学学科顶级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Physics of Flui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微重力科学专业期刊以及全球唯一实验视频期刊等,其创新性结论引起界内广泛关注。多篇论文被期刊选为“Feature Article”,并作为杂志封面。项目得到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相关文章:
  [1] Kang Q., Wang J., Duan L., Su Y.Y., He J.W., Wu D., Hu W.R., The volume ratio effect on flow patterns and transition processes of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2019, 868:560-583.
  [2] Qi Kang, Di Wu, Li Duan, Liang Hu, Jia Wang, Pu Zhang, Wenrui Hu, The effects of geometry and heating rate on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n the liquid bridge.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2019, 881: 951-982.
  [3] Qi Kang, Di Wu, Li Duan, Jianwu He, Liang Hu, Longsheng Duan, Wenrui Hu, Surface configurations and wave patterns of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onboard the SJ10 satellite. Physics of Fluids, 2019, 31(4): 20.
  [4] Qi Kang, Di Wu, Li Duan, Zhangquan Zhang, Bin Zhou, Jia Wang, Zhiyi Han, Liang Hu, Wenrui HU, Space experimental study on wave modes under instability of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n liquid bridges on Tiangong-2. Physics of Fluids, 2020, 32(3).
  [5] Kang Qi, Jiang Huan, Duan Li, Zhang Chu, Hu Wenrui, The critical condition and oscillation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n the space experiment on SJ-10 satelli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2019, 135: 479-490.
  [6] Jia Wang, Di Wu, Li Duan, Qi Kang, Ground experiment on the instability of buoyant-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n large-scale liquid bridge with large Prandtl numb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7, 108: 2107-2119.
  [7] Q. Kang, L. Duan, L. Zhang, Yongli Yin, Jingsong Yang, Wenrui Hu,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Experiment Facility of an open Cylindrical Annuli for SJ-10 Satellite. 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28(2):123-132.
  [8] Longsheng Duan,·Li Duan,·Huan Jiang,·Qi Kang, Oscillation Transition Routes of Buoyant-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n Annular Liquid Layers, 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30:865–876.
  [9] Li Duan, Yongli Yin, Jia Wang, Qi Kang, Di Wu, Huan Jiang, Pu Zhang, Liang Hu,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Space Experiment on the SJ-10 Recoverable Satellite.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 2020,157, e59998.(Video Sci )
  [10] Li Duan, Qi Kang, Di Wu, Li Zhan, Di Zhang, Huan Jiang, Chu Zhang, Pu Zhang, Yongli Yin, Weirui HU, Chapter 5. Study on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n an Annular Liquid Pool. Physical Science Under Microgravity: Experiments on Board the SJ-10 Recoverable Satellite, 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2019. ISSN 2198-7300


附件:

相关话题/空间 实验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目前的遥测数据显示卫星工作正常。 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是以重大基础科学前沿涉及的关键技术验证为任务目标的技术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空间液滴操控及颗粒沉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液滴蒸发中的微流动和颗粒沉积引起了科学家极大的研究兴趣,这既因为蒸发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现象,例如常见的“咖啡环效应”,又由于其在绿色印刷、微纳器件制备、疾病诊断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作为人体体液等复杂体系的一种简单模型,研究胶体液滴的操控、蒸发及颗粒沉积,可为未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植物所研究人员揭示树木冠层构型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机制
    树木冠层构型是枝干在空间上的分配方式,其与叶片和主干性状共同定义了一棵树的空间表现形式和特点。冠层构型可以调节树木冠层对光的截留并最终影响树木的碳水循环过程,其时空变异性反映了树木生长过程中的竞争机制以及对气候条件变化的防御机制。因此,深入探讨冠层构型的时空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是进一步理解树木生长在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9年度学术年会
    1月10日,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学术年会在中科院植物所召开。植物所所长汪小全、副所长杨秀红,系统与进化实验室主任孔宏智及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实验室内外科研人员、研究生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实验室副主任吴冬秀主持。  实验室主任张文浩作实验室2019年度工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9年度学术年会
    1月9日,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学术年会在中科院植物所水杉楼报告厅召开。植物所所长汪小全、副所长杨秀红,系统进化实验室洪德元院士,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文浩研究员,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实验室科研人员、研究生和退休同志共2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9年学术委员会会议
    12月21日,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科院植物所水杉楼报告厅召开2019年学术委员会会议。重点实验室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宜瑜院士、匡廷云院士、洪德元院士、康乐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晓亚院士,副主任葛颂研究员,魏辅文院士等15位委员,以及实验室部分科研骨干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科院前沿科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中科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举办2019年度青年学术论坛及元旦联欢会
    12月27日,中科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水杉楼多功能厅举行了2019年度青年学术论坛。论坛由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文强研究员主持,实验室职工和研究生共110余人参加了论坛。  此次论坛包括科研进展交流、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实验室安全专题及元旦联欢几个部分。  在科研进展交流环节,18名青年科研骨干在光合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召开2019年青年学术研讨会
    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2019年青年学术研讨会在水杉楼多功能厅召开,重点实验室职工和研究生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分为科研岗副研究员报告和仪器平台主管报告两个环节,9位副研究员和6位仪器平台主管分别汇报了近两年的科研成果及实验室管理、仪器平台管理等方面的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工程实验室获批建设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工程实验室正式获中国科学院批准建设(实验室代码:GC201901-01)。中国科学院工程实验室是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凝聚院内相关领域工程化力量的积极作用,推进相关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而建设的,是中国科学院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草牧业工程实验室由植物所牵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举办光合作用研究技术高级培训班
    11月6日至8日, “光合作用研究技术高级培训班”在植物研究所举行。本次培训班由中科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植物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主办,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11个省市各大高校及研究所的近12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植物所副所长、重点实验室主任林荣呈研究员、植物所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开班仪式。  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