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类星体发现半个多世纪以来,测量它们的宇宙学距离一直是天文学家面临的重大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建民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几何测距方法,成功测量了类星体3C 273的宇宙学距离。相关文章“A parallax distance to 3C 273 through spectroastrometry and reverberation mapping”,于1月13日发表在《自然·天文》 (Nature Astronomy) 上。
类星体几何距离测量需要极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且只能通过干涉突破瑞利极限得以实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欧洲南方天文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甚大望远镜光干涉阵列(VLTI)上首次成功实现对第一颗类星体3C 273高达10微角秒空间分辨率的观测。王建民团队利用干涉数据,巧妙地结合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2.4米望远镜和美国Steward天文台Bok 2.3米望远镜长达10年的反响映射数据,从而实现高精度测距。这种方法不依赖于任何已有的距离阶梯,也不依赖于传统工具必需的消光、红化以及标准化等改正,而且系统误差可进行观测检验,为精确丈量宇宙几何、研究宇宙膨胀速度和历史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宇宙学以高精度测量距离为观测基础。上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E.Hubble(哈勃)发现宇宙正在膨胀: 大多数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且退行速度(红移)和星系的距离成正比。这一比例系数如今被称为哈勃常数,它表征了宇宙当前的膨胀速度。观测宇宙学的核心之一就是测量距离—红移关系,它描述了宇宙膨胀历史,可直接回答关于宇宙年龄、几何、组成成分等基本问题,甚至能够检验很多新物理的预言。在天文观测中,遥远天体的红移可以精确获得,但距离的精确测量从来都是天文学家的最大难题。
传统的距离测量工具以造父变星和Ia型超新星为主。在哈勃定律发现初期,距离测量主要基于美国天文学家H.S.Leavitt在1912年发现的造父变星中的周光关系,即光变周期和光度成正比。因此通过测量造父变星的周期就可以计算绝对光度,进而估计距离。这一方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100多年前到现在仍然是距离测量的主要工具之一。目前,天文学家观测到的最远的造父变星距离地球为29Mpc(约1亿光年),更远的造父变星由于太暗而无法观测,而且这一工具受到消光和红化的影响。幸运的是,以著名的Chandrasekhar白矮星质量极限为理论基础,人们发现Ia超新星可以作为标准烛光,为测量更远的距离打开了新的大门。超新星爆发时的光度很高,与整个星系相当,使天文学家可以测量比造父变星更远的距离。借助这一方法,S.Perlmutter, B.Schmidt和A.Riess测量了高红移超新星样本,获得了距离—红移关系,发现了宇宙的加速膨胀和暗能量。2011年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与造父变星测距类似,因涉及光度,这一方法也依赖于消光和红化改正,此外还受限于Phillips关系的标准化过程。
20世纪另一项重大突破性的发现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它的测量使天文学进入“精确宇宙学”时代。给定一个参数化的宇宙学模型,就能由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获得宇宙学参数,包括哈勃常数。然而,随着观测精度的提升,传统方法和微波背景辐射给出的哈勃常数之间出现了高达4.4σ的偏离。这称为“哈勃常数危机”。这一危机意味着要么观测存在未知因素的影响,要么宇宙学的标准模型需要修改,新物理很有可能蕴藏其中。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天文学家对高精度新工具的需求日益紧迫。新工具应该既不依赖于已有的距离阶梯,也不依赖于标准宇宙学模型,还要有与已有测量可比拟的精度(2%左右)。
高空间分辨率是天文学家的永恒追求,也为几何方法高精度测量宇宙学距离提供了难得机遇。GRAVITY是欧洲南方天文台耗资近亿欧元、历时十年完成的终端仪器,装配在VLTI上。它在近红外波段实现了高达10微角秒的空间分辨率,相当于一台口径130米的望远镜。在2017年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在系外行星、银心黑洞、微引力透镜等领域得到大量全新的结果,不断刷新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在2017年到2018年间,GRAVITY团队成功测量了类星体3C 273的宽线区角径为46微角秒,是目前人类对活动星系核宽线区所做的空间分辨率最高的观测。与此同时,王建民团队从2012年以来一直使用丽江的2.4米望远镜对活动星系核的宽线区进行长期的光谱监测。通过测量发射线相对连续谱光变之间的延迟,可直接获得宽线区的物理尺度。更为细致的分析还可以获得宽线区气体几何结构和动力学状态,测量中心黑洞的质量,这一观测技术被称为反响映射。该团队观测到超爱丁顿吸积的活动星系核具有特殊性质,发现延迟缩短、黑洞饱和光度等现象。这些现象获得了美国斯隆巡天计划观测证实。在近十年中,他们系统发展了各种必需的分析方法和软件,为高精度测量黑洞质量和宇宙学距离奠定了扎实基础。
此外,本项研究还将GRAVITY/VLTI干涉与反响映射观测联合分析,实现了类星体距离的直接测量,为解决哈勃常数危机提供了新途径。在GRAVITY团队发布了类星体3C 273的干涉观测结果后,王建民团队敏锐地意识到两套独立观测数据之间的互补性:GRAVITY观测的是宽线区的张角,而反响映射观测的是物理尺寸。通过建模综合分析,他们获得了3C 273的角距离为,哈勃常数为。仅仅借助单个类星体的观测数据,哈勃常数测量的统计误差仅有16%。3C 273距离地球大约20亿光年,远远超出利用造父变星测量距离方法的极限。审稿人认为这项工作是提高黑洞质量和宇宙学距离测量精度的必经方案,十分及时和令人激动,将深受学界欢迎。
目前,GRAVITY团队和王建民团队正在积极协同观测,扩大样本。根据GRAVITY现有的观测能力,大约有50个活动星系核可以作为GRAVITY—反响映射协同观测目标,在未来几年内有望将哈勃常数的测量精度提高到2%以上,为解决“哈勃常数危机”提供独立和精确的测量。而在未来的5年,下一代GRAVITY的观测能力将大幅提高,届时将能够实现对红移高达z=3的类星体进行距离测量,建立宽红移范围的距离—红移关系,直接测量哈勃参量、研究宇宙的膨胀历史以及检验宇宙学模型。这将开拓我们对宇宙学、暗物质和暗能量以及新物理的深刻认识。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和科技部重点专项支持。
图(a)为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的照片; 图(b)为云南天文台丽江2.4米望远镜照片,由王建民团队提供;图(c)为美国Steward天文台Bok 2.3米望远镜照片
图(a)为反响映射观测得到的连续谱、发射线光变曲线及其拟合结果;图(b)为GRAVITY观测得到的发射线轮廓、较差相位曲线及其拟合结果;图(c)为拟合得到的3C 273距离、宽线区半径和黑洞质量的概率分布。图片由王建民团队提供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天文学家首次实现类星体几何距离测量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4
相关话题/测量 观测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平方公里阵列完成1/2规模探测器建设 并投入科学运行
日前,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平方公里阵列(KM2A)完成1/2规模探测器建设,并投入科学运行,这意味着人类从此获得了观测宇宙最高能量电磁辐射窗口的利器,且探测到历史上最高能量的伽马射线。 2019年是LHAASO工程建设进入关键性阶段的一年,自4月份以来,KM2A工作组按照预期的进度要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我院成功举办国际林联第二十五届世界大会“面向可持续经营的区域森林观测”技术会议
2019年10月4日,国际林联第二十五届世界大会“面向可持续经营的区域森林观测”技术会议在巴西库里蒂巴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马来西亚林业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巴西、秘鲁、哥斯达黎加、日本等12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和相关国际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面向可持续经营的区域森林观测”国际合作项目召开视频会议
RFO项目组成员代表参与在线讨论RFO在线视频会议日程3月27日,“面向可持续经营的区域森林观测(Regional Forest Observations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RFO)”国际合作项目召开项目进展视频会。来自马来西亚林业研究所、柬埔寨自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中国林科院首个草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获批建立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科发〔2019〕122号文件,复函同意建立了8个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包括草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4个,这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次批复建立草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国林科院获批1个,为依托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建立的“云南香格里拉草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至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国家林草局云南香格里拉草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通过专家论证
11月3日-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组织专家对资昆所申报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云南香格里拉草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香格里拉草地站”)进行现场评估和会议评审。专家组由来自兰州大学、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中国林科院和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的五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香格里拉草地站的建设用地、观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广西凭祥竹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通过评审
8月12日—14日,广西凭祥竹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评审会在热林中心召开。评审会邀请了中国林科院热林所李意德研究员、广西大学温远光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宋新章教授、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蔡道雄研究员、国际竹藤中心范少辉研究员和王英高级会计师6名专家对此项目进行现场调研及论证。8月13日,专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中国林科院为浙江西溪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的第一站就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书记在考察时说,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监测数据均来自浙江西溪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西溪生态站”)。中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中国林科院7个生态站在2019年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评估中获评“优”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2019年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评估结果,其中,21个生态站被评为优秀。中国林科院30个生态站参评,7个生态站被评为优,11个生态站被评为良,12个生态站被评为中和差。此次生态站评估综合考量了各个站点的基础设施、数据汇交、数据质量、成果应用、人才队伍、规范管理等方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压电器件输出电压测量的基本问题及一般性测量标准研究进展
压电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和科研前沿领域,包括各种压电传感器和能量搜集器,随着柔性电子器件研究的发展,近些年大量出现柔性压电器件,用于各种形式的人体能量搜集,为可穿戴设备提供电源。输出电压是衡量压电器件性能的重要参数。如图1a、b&c所示,根据压电理论可知,在往复加载的工况下,如果压电材料的应变值恒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方红亮小组发表关于植被表观聚集指数观测研究的论文
植被冠层聚集指数(CI)表征植被枝叶在空间的非随机分布状况,是研究冠层辐射传输过程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通常地面实测聚集指数都通过光学仪器测量得到。但是由于观测条件的复杂特性,植被聚集指数在实际中难以获取,一般的光学仪器(如常用的LAI-2200)仅仅得到的是植被的表观聚集指数(ACI)。同时由于观测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