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浩龙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22



个人简况
男,祖籍江苏省盐城市。199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获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2008-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出站后留所工作。现为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室、中国物候网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与方向
全球变化及其影响,近期研究重点是基于文献和仪器观测数据分析古今地理环境要素(气候、水系、物候、土地覆被)变化。
研究项目
主持和参与各类课题、专题10余项,近期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城区致敏植物花期、花粉季时空变化及其对增温、城市化的响应”(2019-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典型木本和草本植物物候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2018-2023年)、“过去千年南亚、东南亚耕地分布变化数据集研制”(2017-2022年);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专题:“华夏故土重大工程(运河、长城)复原与数字化”(2018-2022年);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专题、课题“不同历史阶段运河河道变迁史料收集、整理、校勘与数据库建设”(2014-2019年)、“诗文集中古气候代用资料整编”(2011-2015年)。
研究成果
整编挖掘大量地理(气候、物候、运河、边界等)信息;发表论文50余篇(SCI /SSCI论文10余 篇);参与出版10余部学术著作,《<清实录>气候影响资料摘编》(任副主编)一书获2017年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
近期代表性论文
1、Liu H, Dai J, Liu J.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Full-Flowering Dates of Tree Peoni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China’s Yellow River: A Simulation through the Panel Data Model. Sustainability, 2017, 9(8):1343-1355.
2、Liu H, Ge Q, Zheng J, et al. Crop Yield and Temperature Changes in North China during 601-900 AD. Advances in Meteorology, 2014, 2014(3): 1085-1092。
3、Liu J, Cheng H, Liu H(通讯), et 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Outdoor Skating in the Bei Hai Park of Beijing and Related Adaptive Strategies. Sustainability, 2017, 9(7):1147-1161
4、Ge Q S, Liu H L(通讯), Zheng J Y, et al. Reconstructing Temperature Change in Central East China during 601-920 AD.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 55(34):3944-3949.
5、 Ge Q S, Liu H L, Ma X,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Change in China over the Last 2000 years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Dryness/Wetness during Cold and Warm Periods.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7, 34(8):941-951.
6、刘浩龙, 戴君虎, 闫军辉,等. 基于杭州偏晚终雪记录的南宋(1131-1270年)气候再推断. 地理学报, 2017, 72(3):382-396.
7、葛全胜, 何凡能, 刘浩龙(通讯). 西藏亚东地区边界的历史演变及地缘战略分析.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9):993-1002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招生专业:自然地理学
招生方向:综合自然地理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 编:100101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liuhl@igsnrr.ac.cn
更新日期:2018年11月22日

 



相关话题/地理科学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