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13日,地理资源所李胜功研究员等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贝加尔自然管理研究所原副所长、重点实验室主任Larisa研究员、Valentina研究员、Sweetlana研究员、Elena副研究员、Lasha助理研究员等,共同考察了贝加尔湖东南部、色楞格河沿线、古西诺湖周边及乌兰乌德—古西诺泽尔斯克—恰克图经济走廊公路铁路沿线区域,在中蒙俄经济走廊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技术示范野外站与俄罗斯古西诺铁路沙漠化灾害防治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区进行了野外观测与样本分析。
本次考察较系统地开展了布里亚特色楞格河流域与古西诺湖周边,以及乌兰乌德到恰克图交通沿线区域的地理环境本底与生态系统考察,利用中蒙俄经济走廊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技术示范野外站监测设备,重点调研了研究区自然生态环境(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草地资源(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生物多样性、利用方式等)以及社会经济(种植、载畜、城镇化等)数据,获取了宝贵的土地利用、交通网络、河湖水系、耕地、植被等方面的样本、野外视频监测资料、野外实地照片、文献和图件等科学资料。
9月12日,中蒙俄经济走廊交通建设与荒漠化防治学术研讨会在乌兰乌德召开,与会人员讨论了重点交通带交通状况与荒漠化风险及影响,并就中蒙俄经济走廊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技术示范野外站合作样本分析达成科学协议。
此次考察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交通及管线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课题,顺利开展俄罗斯古西诺铁路沙漠化灾害防治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区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为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交通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对深入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互连互通科学决策和具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董锁成研究员与Garmaev Endon Zhamyanovich所长签署中蒙俄经济走廊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技术示范野外站共建协议

调研中蒙俄经济走廊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技术示范野外站

土样采集

铁路沿线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