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场伴随地球生命起源和进化过程,它保护地球生物圈免受太阳风及其它高能宇宙射线的辐射伤害,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研究表明:在长期生命演化过程中,细菌和多种动物进化出利用地磁场定向、导航的能力,包括人类大脑也能感知地磁场的变化。然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维持是否依赖地磁场尚且未知。随着深空探测的发展,如未来月球和火星旅行和居留等,人类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暴露于极弱的磁场环境中,有必要评估极弱磁场对人类生理活动的影响。因此,极弱磁场环境对动物神经系统的影响是地球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共同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
通常将磁场强度低于5 μT的极弱磁场称为亚磁场(hypomagnetic field, HMF)。以往的研究发现亚磁场暴露会影响动物的认知过程,然而其背后的细胞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哺乳动物大脑的海马组织在动物的认知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动物成年以后可持续产生新的功能性神经元,并整合到已有的神经环路中并参与学习和记忆等多种认知功能的调控(该过程称为成体海马神经发生)。成体海马神经发生受动物生理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地磁场作为地球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其减弱对神经发生的影响研究将为评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受亚磁场暴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并且可为认识地磁场环境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地磁场与生物圈演化学科组博士研究生张兵芳与导师潘永信研究员、田兰香副研究员联合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郭伟翔研究员等,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长时间亚磁场暴露对C57BL/6J模式小鼠成体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开展系统性研究。基于亥姆霍兹线圈磁控系统和免疫荧光共定位技术分析发现:相比地磁场(GMF)组小鼠,亚磁场(HMF)连续暴露6周的小鼠,其海马齿状回区域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新生神经元的分化能力显著降低,新生神经元的树突总长度减少、分枝结构复杂度及突触棘密度显著降低。行为学分析发现,HMF组小鼠在海马功能依赖的新位置、新物体识别中均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缺陷,表明连续6周以上的亚磁场暴露会减弱小鼠成体海马神经发生并影响其认知功能(图1)。
图1 亚磁场暴露减弱小鼠成体海马神经发生及海马依赖的认知行为。(a) 成体海马神经发生。 (b) 实验模拟的亚磁场和地磁场强度值。(c)成年小鼠经GMF- 和 HMF-暴露0-, 6-, 8-周后,海马齿状回(DG)区域增殖细胞(Ki67+)的免疫荧光照片。Scale bar = 100 μm。(d) GMF-和HMF-暴露小鼠海马DG区增殖细胞(Ki67+)数量统计结果。(e) 成体海马DG区新生的未成熟神经元(BrdU+DCX+NeuN+)和成熟神经元(BrdU+DCX-NeuN+)免疫荧光照片。Scale bar = 20 μm。(f) GMF-和HMF-暴露小鼠海马DG区新生未成熟神经元的数量统计图。(g) GMF-和HMF-暴露小鼠海马DG区新生的成熟神经元的数量统计图。(h) GMF-和HMF-暴露小鼠,DG区经逆转录病毒注射后RFP+新生神经元代表图。Scale bar = 50 μm。(i) GMF-和HMF-暴露小鼠,DG区逆转录病毒注射后RFP+新生神经元突触棘代表图。Scale bar = 10 μm。(j) GMF-和HMF-暴露小鼠对新旧位置识别差异的结果。(k) GMF-和HMF-暴露小鼠对新旧物体识别差异的结果
他们进一步研究了亚磁场对神经发生的影响是否可以通过返回地磁场环境获得恢复。研究发现相比GMF组小鼠,HMF暴露小鼠的神经干细胞ROS水平在将它们转移回GMF后可恢复到GMF暴露的对照水平。早在返回GMF后2周,海马齿状回区域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就显著增加,返回GMF后4周新生神经元的数量恢复到地磁场组水平,但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不受影响。新生神经元的树突长度和复杂性在返回GMF后4周显著恢复,在返回GMF后8周完全获救。行为学分析发现,通过返回GMF可以挽救暴露于HMF环境引起的海马依赖学习缺陷。因此,返回GMF能够改善由于长期暴露HMF环境引起的神经发生减弱和认知功能缺陷。
为理解亚磁场暴露影响小鼠成体海马神经发生及其认知功能的分子机制,他们从亚磁场暴露的成年Nestin-GFP转基因小鼠脑内分选出海马神经干细胞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亚磁场处理显著升高了抑制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了低氧应激、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代谢和产生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前人研究发现ROS可作为第二信使调控细胞信号通路以及磁场强度的变化会影响细胞内自由基浓度等认识,他们推断亚磁场可能通过降低海马神经干细胞内ROS的含量来影响成体海马神经发生。进一步ROS原位检测证实,亚磁场暴露显著降低了海马神经干细胞内的ROS水平(图2)。
图2 亚磁场暴露降低小鼠成体海马神经干细胞内的ROS水平。(a)对成体海马神经干细胞进行转录组分析的研究策略。(b) GMF-和HMF-暴露的Nestin-GFP小鼠成体海马干细胞差异基因表达热图。(c 和 d)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显著上调基因的功能聚集 (c)和下调基因的功能聚集 (d)。(e) Nestin-GFP小鼠经GMF-和HMF-暴露8周后DG区神经干细胞内ROS原位检测图片。图中比例尺为20 μm。(f) Nestin-GFP小鼠经GMF-和HMF-暴露8周后DG区神经干细胞内ROS定量统计对比结果
通过注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提高海马干细胞内的ROS水平发现, DDC处理的亚磁场组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新生神经元的分化、树突发育及海马依赖的认知行为均恢复到地磁场组水平,这表明适当升高小鼠海马干细胞内的ROS水平可恢复亚磁场暴露对小鼠成体海马神经发生的损害。DDC处理的地磁场组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ROS水平也升高,但是其增殖、神经元的分化和树突发育却受到明显抑制,且细胞的凋亡水平显著升高,这表明过高水平的ROS会损害小鼠成体海马神经发生(图3)。该结果证实亚磁场通过降低神经干细胞内的ROS影响小鼠成体海马神经发生,并且成体海马神经发生需要维持干细胞内适宜的ROS水平。
图3 升高ROS水平恢复亚磁场暴露小鼠成体海马神经发生。(a) GMF-和HMF-暴露的Nestin-GFP小鼠经DDC处理后,DG区神经干细胞内ROS原位检测示意图。Scale bar = 20 μm。(b) GMF-和HMF-暴露的小鼠经DDC处理后,DG区新生神经元树突结构示意图。Scale bar = 50 μm。 (c) GMF-和HMF-暴露的小鼠经DDC处理后,DG区神经新生神经元突触棘结构示意图。Scale bar = 10 μm。(d-f) GMF-和HMF-暴露的小鼠经DDC处理后,DG区BrdU+Sox2+GFAP+ 神经干细胞(d), BrdU+NeuN+神经元(e)及活性caspase-3+DCX+凋亡细胞的数量(f)
上述实验研究揭示ROS是磁场调控成体海马神经发生的重要因子,亚磁场通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损害小鼠成体海马神经发生及认知功能(图4)。亚磁场暴露引起的神经发生和认知功能缺陷可以通过药物提高ROS水平或返回地磁场环境来挽救。本研究首次在动物水平上证实了地磁场/亚磁场、ROS与成体海马神经发生之间的关系,确认亚磁场的生物效应具有时间累积性,揭示出地磁场在小鼠成体海马神经发生中的重要性,同时为研究亚磁场的神经生物学效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为亚磁场生物效应的医学干预提供了参考策略。
图4 GMF和HMF影响成体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机制。GMF通过维持细胞内适当高水平的ROS调控海马神经发生及海马依赖的认知,而亚磁场暴露降低了ROS水平进而损害成体海马神经发生及其依赖的认知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张兵芳, Lei Wang, Aisheng Zhan, Min Wang, 田兰香*, 郭伟翔*, 潘永信. Long-term exposure to a hypomagnetic field attenuates 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and cognition[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1174. DOI: 10.1038/s41467-021-21468-x)。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张兵芳等-NC: 亚磁场暴露减弱小鼠成体海马神经发生和认知功能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神经 新生 动物 环境 地球
王佳敏等-EPSL:喜马拉雅首次发现榴辉岩叠加超高温变质——对地球早期碰撞构造的启示
研究概要: 1. 首次报道喜马拉雅存在超高温变质作用(900–970 ℃),模拟了加厚酸性地壳(~60 km)和岩石圈减薄(<90 km)共同作用作为其热源的可能性。 2. 提出了碰撞初期形成冷的榴辉岩vs.成熟期由于地壳加厚而形成麻粒岩化榴辉岩的构造模式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何清龙等-Geophysics: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地震速度分析技术
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勘探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的国际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对复杂构造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科学意义。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而深度神经网络是一种强大的模拟人脑对复杂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其本质上是构建多隐层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得到大量更具代表性的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凌媛等-Tectonophysics:云南地壳对青藏高原东扩和新生代印度板块俯冲的结构响应
中国云南地区位于东扩的青藏高原和新生代以来强烈伸展的东南亚之间。根据地表构造和变形观测,通常认为青藏高原隆升导致向东的块体挤出,或是下地壳通道流是云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成因。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全面分析了云南地区密集地震台阵的地震记录,通过对地壳结构的地震成像研究,集前人地质、地化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黄天明等-GRL:水力压裂中地球化学过程精细刻画
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使得页岩油气实现了经济有效的开采,这一颠覆性技术改变了美国能源结构(美国2019年页岩气产量高达7160亿方),影响了全球能源格局,同时消除了人们对油气资源稀缺性的担心(金之钧等,2020)。中国、英国、波兰等国拟大力开发页岩气,中国2019年的页岩气产量也突破了150亿方。然而水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张帮禄等-EG:西昆仑玛尔坎苏锰矿带大型碳酸锰矿床沉积环境与形成机制
西昆仑造山带西北缘的玛尔坎苏锰矿带是近年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锰矿找矿新发现。奥尔托喀讷什锰矿位于该锰矿带西端,是赋存于晚石炭世碳酸盐岩地层的大型沉积碳酸锰矿床(图1),发育了国内最富最优质的碳酸锰矿石(平均Mn品位>37%)。对于碳酸锰成矿是还原水体直接化学沉淀,还是锰氧化物成岩转化而成有不同的认识,争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张强等-Geology:海洋风尘记录对源区古环境演化指示意义的新解读
亚洲内陆作为全球重要的风尘释放区,新生代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构造运动的双重影响下,亚洲内陆的环境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保存在北太平洋的风尘沉积物记录了亚洲内陆风尘源区古环境演化的重要信息。前人普遍观点认为北太平洋地区风尘通量越高,指示亚洲风尘源区越干旱,然而也有观点指出风尘通量变化与源区干旱化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耿智等-NC:人工智能地震信息挖掘——基于高效分类多尺度滤波卷积神经网络的自动化设计
人工神经网络(ANN)在数据驱动的自然和信息科学研究领域(例如图像图形学、材料、生物学和医学、天文地理以及地球科学)的应用正在迅猛发展。在勘探地球物理学中,许多此类研究都可以视为可视化图像分类或分割问题。例如,地质学家使用地震反射数据图像对地下沉积单元或油气藏进行分类,并识别断层、裂缝或盐体等不连续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梅清风等-GCA:太古宙硅酸盐地球均一化的W同位素证据及对地球构造体制转换的制约
地球早期演化是地质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冥古宙和太古宙的古老地球样品,这些样品通常被后期地质作用所改造,传统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很难获得原始信息。短寿命放射性衰变体系能够获取古老样品的原始信息,182Hf-182W短寿命放射性衰变体系的半衰期仅8.9 Ma,其放射性母体182Hf仅存在于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人脑中间神经元多样性的发育机制
中间神经元是大脑皮层中除兴奋性神经元之外的另一类重要的神经元,通过释放GABA调节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中间神经元异常会打破神经网络中的兴奋-抑制平衡,从而导致癫痫、自闭症、精神分裂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大脑中的中间神经元在形态、基因表达、环路连接以及神经电生理活动模式等方面表现出了极其丰富的多样性,而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高分辨率功能磁共振揭示成人弱视的皮层下视觉通路神经机制
幼年异常的视觉经验(如屈光参差或斜视)会导致弱视,严重损伤视锐度、颜色和立体视觉、眼动和注意等视觉功能,发病率在3%左右。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弱视在人类大脑中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成人弱视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法。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弱视是一个很好的神经发育模型,能够用来研究视觉经验依赖的发育可塑性神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