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系內禀偶极磁场行星中,水星的磁场最弱,其磁场强度在赤道表面比地磁场低两个数量级。水星弱磁场受强太阳风驱动形成太阳系中最活跃、尺度最小的行星磁层(图1)。其辐射带、电离层、等离子层及大气层等明显消失,由此导致行星空间环境显著区别于地球。研究水星磁层动力学过程及空间环境特征是认识太阳风向弱磁层空间传输能量和物质一般规律的重要途径,同时对理解地球空间、认知电离层和磁层尺度对空间环境影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图1 水星与地球空间环境比较
类似地球,磁场重联是太阳风驱动水星磁层的重要机制。太阳风磁场通量通过向阳侧磁层顶磁重联被传输进入磁层;磁尾磁重联将磁能进行释放,其中一部分通过对流回到向阳侧磁层顶,形成一种名为“Dungey Cycle”的空间等离子体大尺度对流循环,从而导致行星空间与行星际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运输。在地球空间,该循环的周期为1-3小时,但是在水星空间周期为2-3分钟。当前关于太阳风如何在分钟时间尺度内在水星磁层进行能量快速储存和释放,以及释放的形式和过程是否类似于地球等基本问题仍然不清楚。
磁通量绳或磁岛是磁重联的重要产物,普遍存在于行星磁层空间。“信使”号卫星的长期探测显示水星磁层充满大量的磁通量绳结构。这些磁结构观测持续时间在1秒、发生周期在10秒左右,空间尺度和离子回旋半径相当。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的钟俊副研究员及合作者,利用“信使”号卫星的数据,对水星空间磁重联物理过程进行了系统性观测研究,发现了水星空间超大磁通量绳的存在证据并提出了相应的形成机理。这些大尺度磁通量绳或磁岛空间尺度与水星直径相当,显著区别于之前普遍探测到的离子尺度结构,在磁层能量传输和行星物质损失等过程中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磁层顶,磁通量绳结构一般称作磁通量传输事件(FTEs),是连接太阳风和磁层的重要通道。地球磁层顶FTEs已被广泛地进行观测研究,多种理论模型被提出用于解释其形成机制。通过行星磁层尺度类比,水星空间大尺度FTEs对应于地球磁层10-15地球半径的空间尺度,现有的FTEs理论模型很难解释其形成。通过对水星磁层顶重联相关的事例进行观测分析,他们提出了大尺度FTEs形成机理,即众多离子尺度通量绳的相互作用、多步骤合并(图2a)。该过程区别于被普遍接受的多磁重联线的形成机制,反映了不同行星磁层空间尺度导致磁重联及磁通量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差异性。
图2 水星空间大尺度磁通量绳结构形成过程。(a)众多离子尺度磁通量绳相互作用、多步骤合并形成FTEs(Zhong et al., 2020a);(b)近磁尾和远磁尾重联形成磁岛结构(Zhong et al., 2019);(c)极端太阳风条件下磁尾电流片撕裂模不稳定性形成多重联线及离子尺度磁岛链,通过众多磁岛合并形成大尺度磁通量绳,并进行周期性释放(Zhong et al., 2020b)
他们发现在近磁尾同样可以形成超大磁通量绳或磁岛结构。然而不同太阳风条件下其形成机理也不同。在太阳风平静时期,可以形成南北尺度大于水星直径、观测持续时间甚至超过Dungey循环时间尺度的等离子体团(Plasmoid)结构。等离子体团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大尺度磁岛结构。通过分析推测这些等离子体团可能是由近磁尾和远磁尾重联产生,近磁尾高密度等离子体及大量重离子的存在对其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图2b)。该发现表明,水星磁尾除了以大量的、离子尺度的磁通量管的形式进行能量快速、间歇性的释放外,大尺度等离子体团的形成也是其能量释放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极端太阳活动下,一般认为磁层动力学过程会更加剧烈,如发生强烈的地磁暴和亚暴等活动。然而,他们发现在ICME驱动水星磁层时,磁尾尾瓣区域磁场却反常呈现准稳态特征。此时磁尾动力学过程由多X线重联主导,多磁岛合并形成超大磁通量绳结构,将磁尾能量周期性释放(图2c)。该过程显著区别于当前的主流观点——类似地球亚暴相联系的“装-卸载”过程。
系列研究给出了水星磁层动力学过程的新物理图像,指明了水星磁层动力学过程及其对太阳风响应模式的多样性。由于水星没有电离层和明显的大气层,磁层动力学过程直接影响着太阳风向星体表面传递能量和动量,通过离子溅射、电荷交换等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从而改变风化层的物理化学特性、外逸层环境乃至整个行星空间环境的变化。欧空局和日本联合的双星计划BepiColombo已于2018年发射,预计明年开始飞越水星,2025年入轨,将开启水星空间环境的高质量、多仪器、太阳风-磁层-外逸层多区域的联合探测。磁重联及磁通量绳动力学过程,以及如何影响着水星全球性空间环境等一系列科学问题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认识。
系列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PJL。
Zhong J, Zong Q G, Wei Y, et al. MESSENGER Observations of Giant Plasmoids in Mercury’s Magnetotail[J].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19, 886(2): L32. DOI: 10.3847/2041-8213/ab5650)(原文链接)
Zhong J, Wei Y, Lee L C, et al. Formation of Macroscale Flux Transfer Events at Mercury[J].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20, 893(1): L18. DOI: 10.3847/2041-8213/ab8566(原文链接)
Zhong J, Lee L C, Wang X G, et al. Multiple X-line Reconnection Observed in Mercury’s Magnetotail Driven by an 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J].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20, 893(1): L11. DOI: 10.3847/2041-8213/ab8380(原文链接)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钟俊等-ApJL:水星空间大尺度磁通量绳的发现与形成机理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空间 过程 地球 环境 结构
王晓群课题组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天坛医院贾文清团队揭示脊髓室管膜瘤肿瘤微环境和多种细胞的互作网络
室管膜瘤是发生在儿童和成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神经上皮恶性肿瘤,常见发生于幕上、颅后窝和脊髓位置。与脑部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儿童不同,脊髓室管膜瘤多见于成人,在成人患者脊髓内肿瘤中占比超过60%。手术切除是目前脊髓室管膜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具备全切除手术条件。对于不接受辅助放化治疗的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高通量解析处于复杂生物环境中的蛋白质机器三维结构
2021年9月8日,《The Innov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课题组的研究成果"Determining structures in a native environment using single-particle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卜鹏程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发现肝脏微环境重编程肿瘤细胞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
结直肠癌是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也是第四大最常见的癌症。结直肠癌极易发生肝转移,肠癌转移的患者5年存活率小于10%,因此,肝转移是结直肠癌致死的主要原因。然而,肝转移肿瘤对大多数化疗药物产生抗性,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靶向结肠癌肝转移的靶点和药物。 2021年8月10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鹏程课题组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绿藻光合作用状态转换调控的超分子结构基础
绿藻是水体和土壤中常见的光合生物,作为有机物的原初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具有和植物相似的两个光系统: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通过捕光复合物I和II(LHCI和LHCII)吸收光能并将能量传递给两个光系统,完成光驱动的电子传递和能量转换过程。在光照条件多变的自然环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叶克穷/杜立林课题组合作揭示自噬受体Nbr1识别货物的分子和结构机制
2021年6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叶克穷课题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杜立林课题组合作在《The EMBO Journal》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and structural mechanisms of ZZ domain-mediated cargo selection by N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周政/黄俊合作揭示BRCA1-BARD1复合物识别DNA损伤位点的结构与分子基础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是真核细胞中最为严重的DNA损伤类型之一,单个裸露的DSB即可诱发细胞凋亡。DSB主要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 non-homologous end-joining)和同源重组(HR, homologous recom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薛愿超课题组发展了全景式捕获RNA空间互作的研究方法RIC-seq
2021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课题组在Nature Protocol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lobal in situ profiling of RNA-RNA spatial interactions with RIC-seq”的研究论文。 为了捕获细胞内RNA原位高级结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肿瘤新靶点CD146促瘤功能及其抗体AA98抑瘤功能的结构基础
2021年5月21日,Cell出版社的综合性期刊《iScienc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强磁科学中心谢灿课题组合作研究的论文"Structure Basis for AA98 Inhibition on the Activation of Endothelial C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多模态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系统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近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本次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集中展示"十三五"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代表之一,生物物理所李栋课题组研制的多模态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系统亮相本次展览。 多模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脑认知机理与脑机融合交叉研究平台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2021年10月12日,我所建设的"脑认知机理与脑机融合交叉研究平台"取得阶段性进展,主体结构正式封顶。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和主要建设单位领导、管理部门负责人,科学家代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平台施工现场共同见证了结构封顶的重要时刻。相关领导嘉宾共同浇筑最后一方混凝土,标志着该项目顺利实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