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过去的15年里,脂质组学在定量和生物标志物的阐明方面都取得了迅速的进展,但脂质通路分析却经历了相当大的滞后,主要是由于脂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对足够多样的内源脂质进行充分分析覆盖的技术限制。2020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税光厚团队应邀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撰写的题为"High-coverage lipidomics for functional lipid and pathway analyses "(DOI:10.1016/j.aca.2020.11.024)的长篇综述在线发表,总结了脂质组学的最新进展,重点强调了获得足够的分析覆盖率来进行生物通路分析的重要性。此外,还提出了阻碍全面脂代谢通路分析的技术限制,以及从“全景”的角度考虑脂质代谢通路的意义,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二维的脂质代谢通路分析。
税光厚研究组访问****Dr Lam Sin Man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税光厚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 |
图. 关键代谢通路的多维概述,这些代谢通路将甘油脂,甘油脂,磷酸肌醇和鞘脂等主要脂质类别与中间酰基辅酶A用作代谢枢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