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永清研究员团队、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周晖晖研究组、暨南大学李晓江教授和杜克大学医学院姜永辉教授团队等密切合作,在怀孕期第26和29天通过腹腔注射VPA钠盐(200或300 mg/kg剂量)后获得了2只足月流产胎儿和5只存活食蟹猴后代。本研究发现暴露于VPA的猴大脑中存在明显的大脑发育缺陷,例如小脑内颗粒层神经元密度降低和外颗粒层神经前体细胞减少。在药物处理猴的前额叶区域,作者发现成熟神经元数目显著降低,而星形胶质细胞增加,该结果与蛋白免疫印迹结果相吻合。VPA处理还造成一些突触后蛋白如谷氨酸受体GluN2B和mGluR5显著下调,而支架蛋白PSD95和Homer1b/c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这些发现提示VPA处理影响非人灵长类胚胎大脑发育,为怀孕期间服用VPA增加儿童自闭症风险提供了更加直接的实验证据。此外,VPA处理猴后代表现社交缺陷和刻板行为,眼动实验测试表明药物处理后代猴更加关注非社交信息。大脑发育缺陷以及行为学异常支持VPA处理猴是研究自闭症的有效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ASD提供了新的模式体系。
该研究于近日在线发表于Nature子刊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杂志(https://doi.org/10.1038/s41398-019-0608-1),文章题目为“Maternal valproic acid exposure leads to neurogenesis defects and autism-like behaviors in non-human primates”。张永清组赵晖博士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王崎崎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http://www.genetics.ac.cn/xwzx/kyjz/201911/W02019110436744615362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