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环境因素诱导的非人灵长类自闭症模型研究取得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6

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自闭症)儿童表现社会交流缺陷,刻板重复行为和狭隘的兴趣等行为学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约1%的儿童表现为自闭症,但仅少部分具有明确的遗传学病因。哪些环境因素导致和如何导致自闭症是自闭症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孕妇怀孕期间服用抗癫痫药如丙戊酸(VPA)等会增加儿童罹患认知障碍和自闭症的风险,但尚不清楚抗癫痫药如何影响大脑发育和功能。孕期VPA处理大鼠是一种广泛用于自闭症研究的模型。然而,啮齿动物和人类在大脑解剖和行为学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大大限制了啮齿动物模型的临床转化潜力。因此有必要开发相应的非人灵长类自闭症模型,促进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本研究试图通过揭示VPA对非人灵长类子代神经发育和行为的影响,从而建立新型药物诱导的自闭症动物模型。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永清研究员团队、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周晖晖研究组、暨南大学李晓江教授和杜克大学医学院姜永辉教授团队等密切合作,在怀孕期第26和29天通过腹腔注射VPA钠盐(200或300 mg/kg剂量)后获得了2只足月流产胎儿和5只存活食蟹猴后代。本研究发现暴露于VPA的猴大脑中存在明显的大脑发育缺陷,例如小脑内颗粒层神经元密度降低和外颗粒层神经前体细胞减少。在药物处理猴的前额叶区域,作者发现成熟神经元数目显著降低,而星形胶质细胞增加,该结果与蛋白免疫印迹结果相吻合。VPA处理还造成一些突触后蛋白如谷氨酸受体GluN2B和mGluR5显著下调,而支架蛋白PSD95和Homer1b/c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这些发现提示VPA处理影响非人灵长类胚胎大脑发育,为怀孕期间服用VPA增加儿童自闭症风险提供了更加直接的实验证据。此外,VPA处理猴后代表现社交缺陷和刻板行为,眼动实验测试表明药物处理后代猴更加关注非社交信息。大脑发育缺陷以及行为学异常支持VPA处理猴是研究自闭症的有效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ASD提供了新的模式体系。
  该研究于近日在线发表于Nature子刊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杂志(https://doi.org/10.1038/s41398-019-0608-1),文章题目为“Maternal valproic acid exposure leads to neurogenesis defects and autism-like behaviors in non-human primates”。张永清组赵晖博士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王崎崎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相关话题/动物 药物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甜高粱加反刍动物:现代高效可持续农业的新模式
    中国从1990到2012年人均消耗谷物口粮下降了38%,但人均消费肉奶增加了226%。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让肉奶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我国每年生产约6亿吨粮食,其中50%被用于喂猪以生产占全球65%的猪肉。生产猪肉不仅消耗大量的粮食还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各种污染,而且猪只能消耗籽粒,由此每年产生多达12亿吨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肠道菌群有助于动物在寒冷条件下维持核心体温
    肠道微生物组已被证实对人类和动物的生理健康存在多种影响。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John Speakman研究团队揭示了肠道菌群在低温条件下对动物的体温调节过程起到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棕色脂肪组织是一种功能特化为产热的组织,低温时动物通过激活棕色脂肪组织和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的方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抗抑郁症药物氟西汀可缓解SHANK3基因突变猴自闭症核心症状
    自闭症的发病率占普通人群的1%,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编码突触后骨架蛋白SHANK3的单基因突变是导致自闭症最常见的遗传因素。尽管Shank3突变小鼠为解析自闭症发病机制提供重要模型,但考虑到人与鼠在行为学和脑解剖学方面的种间差异,使用小动物来模拟自闭症和推动临床转化应用面临巨大挑战。与暨南大学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中医非药物疗法助力武警“魔鬼周”训练
    近日,第一医学中心针灸科关玲主任带领医疗团队一行来到武警某部与武警专家组一起为魔鬼周集训进行为期5天的保障服务。此次专家团成员包括针灸科、骨科、神经外科及军人体检鉴定科医师。每日一早,医疗专家团就前往不同的集训地为集训官兵进行保障和中医非药物疗法宣教。夏季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心理所研究发现脑功能连接能预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近期研究发现,重性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在首次发作后病情逐步加重,而重复多次发作会引起大脑不可逆的变化。因此尽早对病人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将减少发作、缓解病情加重的趋势,临床意义重大。  近二十年来,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寻找到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指标提供了独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纳米药物晶体:化疗/热疗联合抗肿瘤治疗新策略
    10-羟基喜树碱(10-HCPT)是一种近来颇受关注的广谱抗癌药,但是较差的水溶性却给其临床给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个问题,科研工作者开发了许多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包括聚合物纳米颗粒、微乳液、脂质体及胶束等。这些药物递送体系确实能提高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通过肿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nh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
  • 过程工程所主持的国家重大医药专项“生物药候选药物研究”课题进展评估会议召开
    1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大医药专项“生物药候选药物研究”课题进展评估会议在北京召开。该课题包含子课题51项,参加单位34家,国拨经费6794万元,执行期限为2012-2015年。在距该课题结题验收近1年的时间召开此次会议旨在促进各子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查漏补缺,按时完成预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
  • 细胞内药物输运载体研究进展
    纳米颗粒由于其尺寸细微能够直接进入细胞而成为细胞内药物输运载体的首选。同时,国际上对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的研究也方兴未艾。迄今为止,较多的研究关注于改变颗粒表面的物化性质从而提高颗粒的生物相容性。而对于纳米颗粒与细胞交互作用中的力学因素,亟待系统研究。2011年以来,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汪海林组发现哺乳动物存在DNA 6mA新来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汪海林研究组在哺乳动物基因组DNA N6-甲基腺嘌呤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发展了一套独有的、无污染的6mA分析方法,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中检测到的6mA并不依赖于甲基化转移酶,并发现了DNA聚合酶依赖的DNA 6mA新来源。相关工作近日以N6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
  • 曹垒研究组在动物迁徙驱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动物追随季节性资源迁徙,是自然界最为壮观的生物现象之一。迁徙的动物与途经区域的生物群落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这是全球生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动物迁徙的驱动机制,对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区规划等国家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