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 BRs)是继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之后发现的第六大类植物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细胞的伸长与分裂、维管束分化、花粉发育和育性、植株衰老以及植物抗逆反应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过程。由于其含量低、基质复杂、质谱离子化效率低等因素,内源性BRs的准确分析检测对于植物学家和分析化学家都是巨大的挑战,一直是制约其在生物学上深入研究的瓶颈问题。
植物激素分析平台作为专业性植物激素分析研究平台,长期致力于高效、高灵敏度BRs分析方法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首先从BRs的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入手,设计了一种基于混合模式离子交换机理的高效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化学衍生技术使BRs定量分析灵敏度大幅提高,所需植物材料用量从传统方法的几十克减少至1克(Plant Physiology, 2013, 162, 2056-206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种质谱学新技术从植物组织中筛选和鉴定活性BRs的策略,希望成为传统活性筛选方法的补充乃至替代技术,并筛选到一种全新的活性BR化合物 6-deoxo-28-homoTY,为BRs生物合成和代谢路径研究提供了帮助(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6, 7: 1786)。接下来,针对BRs的化学结构和特性,技术人员专门设计合成了一种对邻二醇化合物具有特异识别作用的硼亲和磁性纳米颗粒(boronate affinity magnetic nanoparticles, BAMNPs),可以用于去除内源BRs分析中对BRs信号有抑制作用的高丰度干扰物,进而提高BRs定量灵敏度,降低植物材料用量至200毫克以下(Analyst, 2013, 138, 1342-1345)。近期,平台技术研究人员又将BAMNPs用于植物组织中内源BRs的直接固相萃取,设计了分步氧化-水解洗脱策略,将BRs回收率提高了2-3倍,所需植物材料用量降至10毫克级,极大地方便了植物学家进行样品准备以及特殊材料的获取。该方法直接提取策略节约了大量的溶剂提取时间,使整个分析时间缩短至3小时以内,大幅提高了分析通量。该检测技术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植物激素平台在BRs分析领域水平,有利于为BRs相关生物学研究提供更高质量的技术支持。
该研究于2017年12月14日正式发表于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DOI: 10.1007/s00216-017-0777-9),文章题目为“Pursuing extreme sensitivity for determination of endogenous brassinosteroids through direct fishing from plant matrices and eliminating most interferences with boronate affinity magnetic nanoparticles”。植物激素分析平台辛培勇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褚金芳博士为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项目及中国博士后基金的资助。
植物激素分析平台已经开发建立了所有已知种类植物激素的定量分析方法,涵盖生长素、脱落酸、水杨酸、茉莉酸、乙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油菜素甾醇、独脚金内酯以及小肽类植物激素。所建立的技术体系已经为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北京大学、中科院植物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水稻所、中山大学、浙江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等国内外近百家科研单位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支持,部分合作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PNAS、Plant Cell等优秀期刊上,有力地支撑了国内外植物激素分子作用机理及分子育种相关的研究工作。
图:基于硼亲和磁性纳米颗粒的植物内源BRs直接固相萃取方法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植物激素分析平台在内源油菜素甾醇分析方法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6
相关话题/植物 材料
韩方普研究组在植物染色体组蛋白磷酸化研究取得进展
组蛋白磷酸化修饰与着丝粒功能的建立、维持相关(Dong and Han. 2012)。 本实验室从2010年开始从事玉米、小麦H2A和H3的磷酸化修饰与染色体取向、分离等功能研究。由于植物染色体的复杂性及特殊性,一直得到部分不同于酵母及人类的结果。 H2A磷酸化激酶Bub1的定位及细胞周期变化,结合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李传友研究组发现植物激素“核受体”作用机理
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适应性的方方面面。传统认为,植物激素的受体定位于细胞膜上。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茉莉酸、生长素等激素的受体却定位于细胞核中,这非常类似于动物激素的“核受体”。目前,人们对于植物激素“核受体”的生理意义及作用机理尚所知甚少。 茉莉酸是来源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激素,主要调控植物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单细胞转录组学研究揭示植物中存在着广泛的单等位基因表达
单等位基因表达(monoallelic gene expression)是指在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一个基因的全部转录本均来自一个等位基因的现象。群体水平的细胞表达谱分析(bulk analysis)表明,印记效应与等位基因间的相互抑制作用是产生单等位基因表达的两种可能的机制。由于群体水平的分析可能低估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陈受宜和张劲松研究组发现组蛋白密码的“阅读者”调控植物耐逆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受宜和张劲松研究组从大豆中鉴定出一个特殊的PHD锌指蛋白——GmPHD6。它属于PHD中的Alfin亚类,Alfin亚类遍具有转录抑制能力,而GmPHD6例外。该研究发现GmPHD6必须与LHP1(类异染色质蛋白)相互作用,并依赖LHP1的转录激活能力,调控下游耐盐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左建儒研究组等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调控植物胁迫反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甲基化修饰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依赖的亚硝基化修饰是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这两类修饰参与调控众多生物学过程,包括调控非生物胁迫反应。但二者调控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不甚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左建儒研究组在亚硝基化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发现拟南芥蛋白质精氨酸甲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王国栋研究组在植物NAD补救合成途径解析和进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作为电子传递载体(辅酶)参与众多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为广大研究人员所熟知。在植物NAD补救合成途径中(Preiss-Handler途径),特异性存在尼克酸(nicotinate,NA)和多种NA的衍生物(糖基化,甲基化等),但迄今为止,关于NA衍生物在植物代谢中的分子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吕东平研究组在细菌中实现了植物泛素化途径的重建
泛素化是一种重要的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它决定了被修饰蛋白的命运。泛素化的过程分为三步系列的酶促反应,分别由E1、E2、和E3来催化,并最终使泛素共价地结合到了底物蛋白上。通常来讲,整个泛素化途径至少需要五个蛋白的参与:泛素单体、E1、E2、E3和底物蛋白。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戴建武研究组发表系列论文揭示智能生物材料引导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的机制
再生医学为脊髓损伤这一世界医学难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再生医学团队长期从事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研究, 研制了能特异结合生长因子或干细胞的智能生物材料,并在世界上率先开展了神经再生胶原支架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近期,戴建武再生医学团队发表系列研究论文,揭示了脊髓损伤再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梁承志研究组构建出一个目前最高质量的植物基因组参考序列
随着PacBio单分子实时(SMRT)测序技术的发展,利用它已能够独立完成高质量基因组草图的组装。然而,这些草图序列中仍然存在多种错误,比如序列中会包含有很多嵌合体(即不同位置的序列连接到了一起)或是组装质量比较差的区域等,特别是重复序列区域有的没有组装出来,有的组装出来多个序列,而且这些错误通常也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朱祯研究组在植物RNAi抗虫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植物寄主介导的RNAi技术,对于植物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具有巨大的潜力。利用寄主植物表达靶基因dsRNA,高量表达的dsRNA能够被植食性昆虫摄入体内,然后诱发系统RNAi反应,进而成功干扰目标昆虫靶基因的表达达到杀虫目的。挖掘理想的RNAi靶标基因并将其应用于植物抗虫育种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