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Speakman研究组在哺乳期褐色脂肪细胞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6

人和啮齿动物体内目前已知的脂肪细胞至少有三种:第一种是经典的白色脂肪细胞,胞内有一枚巨大的脂滴,其主要功能为储能。第二种是经典的褐色脂肪细胞,胞内富含大量线粒体和许多小脂滴,通过燃烧脂肪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尽管褐色脂肪细胞也被称为“脂肪”,但是这类细胞的来源与正常的白色脂肪细胞不同,而是具有一定的骨骼肌细胞来源。近十年来又研究发现了第三类脂肪细胞,称为米色脂肪细胞,这类脂肪细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褐色化”或者“白色化”,例如在冷刺激下,可以消耗细胞内的脂滴和葡萄糖来激活产热功能,而在外界刺激结束后逐渐关闭产热功能,并能像白色脂肪细胞一样储存脂滴。大约15年前有报道称,雌性动物的白色脂肪细胞可以在哺乳期间转变为具有分泌乳汁功能的乳腺管上皮细胞,这类细胞被称为“粉色化”的脂肪细胞。但是褐色脂肪细胞和米色脂肪细胞是否同样具有转变为乳腺细胞的能力并不清楚。
  为证实是否存在来源于褐色脂肪细胞的乳腺细胞,Speakman研究组使用了标记脂肪细胞和乳腺细胞的转基因小鼠进行细胞谱系示踪实验,观察了在非繁殖期、哺乳期和断奶后三个时期褐色脂肪组织和腹股沟乳腺组织中的细胞类型以及比例,同时结合AAV病毒标记脂肪细胞和褐色脂肪细胞移植实验观察了褐色脂肪细胞在哺乳期的变化。结果证实,哺乳期确实存在一定比例(2.5%)的褐色脂肪细胞来源和米色脂肪细胞来源的乳腺细胞,但是这些乳腺细胞只呈现乳腺基底的肌上皮细胞形态,并不具备分泌乳汁的功能,而是在幼崽吸奶时负责收缩乳腺导管以协助乳汁分泌到乳头。这可能与褐色脂肪细胞的骨骼肌来源属性有一定联系。为验证这一小部分细胞的生理学意义,研究团队通过构建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发现,清除这类褐色脂肪细胞会影响母鼠的泌乳从而导致幼崽发育迟缓。此外,转录组测序分析还发现,这类来自褐色脂肪细胞的乳腺肌上皮细胞兼具脂肪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的分子特征,断奶后仍有1%左右的脂肪细胞具有乳腺细胞来源的分子特征和产热能力,说明乳腺细胞可以在断奶后呈现脂肪细胞的形态。
  这一发现为研究脂肪细胞和乳腺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也将加深对泌乳机制、肥胖和乳腺癌发生机制的理解。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8月发表在Molecular Metabolism杂志上 (DOI:10.1016/j.molmet.2017.07.015)。Speakman研究组的博士研究生李立和李保国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Speakman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中科院-诺和诺德基金的支持。

相关话题/细胞 比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谢旗研究组揭示细胞分裂和干旱响应的调控新机制
    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植物在干旱条件下如何权衡生长发育和胁迫抗性或耐受性、以及提高植物的耐逆性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组应用正向遗传学的方法筛选到dtm1(drought tolerance mutant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焦雨铃研究组发现侧芽中干细胞建立的分子机制
    植物在胚后发育中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形成分枝。叶腋处形成的侧生分生组织作为生长点具有干细胞。干细胞组织中心如何在叶腋重新建立尚有待研究。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发现拟南芥中维持顶端分生组织的的同源异型转录因子WUSCHEL(WUS)基因也参与侧芽的形成。在前期的研究中,焦雨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周奕华研究组与储成才研究组在细胞壁乙酰化修饰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征性结构之一,不仅在形态建成、器官发育及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还是植物直立生长、营养运输、抵抗病虫害及适应逆境的物质基础。此外,细胞壁构成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为人们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日常用品、建筑材料和工业原料等。  乙酰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上的修饰形式,介导分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张建研究组在斑马鱼早期卵母细胞翻译调控机制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对于有性繁殖生物的繁衍至关重要。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渔业生产,而且有助于性别决定机制的进化研究。模式动物斑马鱼的性别决定及性别分化机制尚不清楚。成年斑马鱼仅具有一套生殖系统(雄性或雌性),而幼年时期的斑马鱼却具有向两种性别方向发育的潜能。卵母细胞对于斑马鱼向雌性方向的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李云海研究组在植物细胞大小和形状的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对于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乃至器官的整体形状及大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表皮毛作为大部分植物地上部分表皮组织特有的结构,由于其起源和发育简单且易于观察,已成为从单细胞水平研究植物细胞发育的模式。细胞学的研究表明细胞骨架的动力学等参与调控表皮毛的细胞大小和形状,然而其调控的分子遗传机制有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王秀杰研究组在细胞类型特异的基因调控网络研究中取得进展
    生物体内各种类型的细胞如何形成各自特异的调控网络进而获得特异的功能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一个基础并且重要的问题。普遍的观点认为细胞类型特异表达的基因,尤其是转录因子,是形成细胞类型特异的调控网络的主要原因。但不同类型细胞间含有大量共同表达的基因,这些不同类型细胞中普遍表达的基因如何参与细胞类型特异的调控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丁梅研究组在神经细胞突起形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真核细胞通过伸出细胞表面突起(cell surface protrusions)来指导细胞的延伸、运动以及极性建立。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延展出细长的轴突寻找下游靶细胞,同时伸出多个树突去接受上级靶细胞信号。细胞表面突起的形成离不开质膜扩张和微丝骨架重排,但质膜扩张和微丝骨架重排如何协调,最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马润林研究组在Mps1调控肿瘤细胞活力的分子机制中取得新进展
    调控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重要激酶Mps1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已经研究了很多年。虽然大部分研究者认为Mps1主要通过其在纺锤体组装检测点(SAC)中的作用来调节细胞活力,但其深层机制仍未被揭示。  为解析高水平Mps1在结肠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马润林研究组发现在非整倍体的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焦雨铃研究组在拟南芥形成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谱系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物分枝是决定植物株型和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叶片基部叶腋处能够形成侧生分生组织,并产生侧芽。侧芽可以进而发育成为侧枝。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的前期研究揭示了侧生分生组织形成的激素调控(Wang et al., 2014; Han et al., 2014),并初步解析了侧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第五届中国疾病细胞/生物治疗大会在京成功举行
    11月29至12月1日,第五届中国疾病细胞/生物治疗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细胞研究与治疗专业委员会、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同承办,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研究机构的500多名专家****参加。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杨清仁秘书长为大会致开幕辞,解放军总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