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8日,Science期刊发表了常文瑞/李梅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题为“Structure of the maize photosystem I supercomplex with light-harvesting complexes I and II”。该项工作首次报道了玉米光系统I-捕光复合物I-捕光复合物II(PSI-LHCI-LHCII)超级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植物适应自然界多变光照条件,对两个光系统的捕光进行调节,从而平衡能量分配的分子基础。
光合作用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生命体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放氧光合作用还维持着地球的大气环境。放氧光合生物中的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吸收光能,共同完成光驱动的电子传递,其能量传递和转化效率高达90%以上。由于植物所处的自然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植物进化出非常精巧的调节机制,从而最大限度的优化光合作用效率并避免光损伤。对光合作用调节机制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农业上作物的增产抗逆等研究提供结构基础和思路。
状态转换是植物和绿藻中一种重要的光合作用调节机制,由于植物的PSI和PSII的捕光系统色素组成不同,导致对不同能量光的吸收能力不同,从而在自然环境下,受光照条件变化的影响,能量在两个光系统间的分配不均衡。状态转换是植物适应光环境变化、平衡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间分配的一种快速响应机制。这个过程是通过PSII上主要捕光天线LHCII的可逆磷酸化,并进而在PSII和PSI间迁移来实现的。当PSII被过度激发时,一部分LHCII会被磷酸化,从PSII上解离下来并结合到PSI上,形成PSI-LHCI-LHCII超级复合物。这部分LHCII作为PSI的外周天线,增加了传递到PSI 反应中心的能量,从而实现了激发能在PSII和PSI之间的平衡分配。解析高分辨率PSI-LHCI-LHCII复合体的结构能够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复合物中各个蛋白亚基的排列、PSI和LHCII的相互作用方式以及可能的能量传递途径,进而揭示植物状态转换的分子机理。
生物物理所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密切合作,协同攻关,以最高的效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了PSI-LHCI-LHCII超级复合体3.3埃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解析。该复合体是一个约700kDa的膜蛋白-色素复合体,结构精确指认了其中的21个蛋白亚基,定位了202个叶绿素分子,47个类胡萝卜素分子以及众多的其它辅因子(图1)。该工作首次解析了LHCII的N末端磷酸化位点,揭示了LHCII和PSI的相互作用方式,构建了PSI中的全部亚基,包括以往PSI晶体结构中缺失的两个亚基PsaO和PsaN,并发现这两个亚基分别介导了LHCI和LHCII向PSI核心的能量传递。该复合体结构弥补了过去发表的PSI晶体结构中缺失的结构信息及潜在能量传递途径,并为深入研究植物状态转换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该项工作所提供的数据有望启发并促进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的设计优化等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梅研究员和章新政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潘晓伟副研究员、马军副研究员和苏小东副研究员为该项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常文瑞院士、柳振峰研究员参与了该项研究工作,这也是该团队继过去两年在植物光系统II超级复合物结构研究工作(Nature 2016;Science 2017)发表之后的又一重要突破。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的共同资助。数据收集和样品分析等工作得到了生物物理所“生物成像中心”、生物物理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等有关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文章链接:http://dx.doi.org/10.1126/science.aat1156
(供稿:常文瑞/李梅课题组、章新政课题组)
附件下载: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植物的光适应与捕光调节机制:光合作用状态转换复合体结构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9
相关话题/结构 植物
孙飞课题组与杭州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合作解析嗜热光合绿丝菌光合核心复合体的空间结构
2018年4月1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课题组与杭州师范大学徐晓玲、辛越勇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题为“Cryo-EMstructure of the RC-LH core complex from an early branching photosyn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饶子和院士团队合作解析单纯疱疹病毒2型核衣壳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疱疹病毒的组装机制
2018年4月6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饶子和院士团队王祥喜研究员等与湖南师范大学刘红荣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章新政研究员以及中国食品与药品检定研究院王军志教授等合作的研究论文“Cryo-EM structure of a Herpesvirus capsid at 3.1 ?”。该工作首次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RNA动态结构及多维相互作用研究”启动会召开
2020年1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研究员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RNA动态结构及多维相互作用研究”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二处副处长王璞玥、发育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项目主任赵天宇应邀出席会议。项目指导专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生物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B类先导专项结题总体验收会圆满结束
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生物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结题总体验收会在北京组织召开。 总体验收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汪克强任组长,成员包括陈宜瑜院士、程和平院士、陈薇院士以及来自高校、研究所的学术领域专家、科研管理专家、财务和档案管理专家等。科技部基础司叶玉江司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2019年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分析技术高级研修班成功举办
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学研究平台承办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分析技术”高级研修班于2019年10月13日至17日在生物物理所成功举办。来自国内45个单位共计79名学员参加了此次研修班的学习。 此次研修班分为技术报告和技术培训两阶段。10月14日至15日分别由清华大学李海涛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刘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实测揭示北京地区秋冬季颗粒物污染与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反馈机制
大气污染除受当地排放和区域传输影响外,边界层结构的改变对大气污染的形成与演变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边界层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模式可以模拟大气气溶胶与边界层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效应引起边界层结构的变化仍难于定量。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中尺度扰动结构引起的海气相互作用模拟
海洋中尺度活动(或中尺度扰动结构)拥有巨大能量,在其与大尺度海洋环流相互作用的同时,也会影响大气过程,并进一步对中尺度本身和大尺度海洋环流产生影响。我们将海洋中尺度活动和大气之间的海气相互作用,称为中尺度扰动结构引起的海气相互作用,简称“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和由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华北平原区域大气边界层结构演变及其在区域污染形成中的作用
一直以来,华北平原南部的石家庄、邢台和邯郸等地是我国重污染爆发频次最高的区域。除了当地污染排放强度较大外,大气边界层气象特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我所王跃思研究员课题组唐贵谦博士自2009年开始,利用多台激光雷达组网观测,实时观测研究了华北平原区域大气边界层结构及演变特征。通过9年的观测研究发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台风双眼墙结构及其眼墙替换过程的研究进展
在台风研究领域,对于台风结构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强度变化一直是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强台风发展过程中,大约有80%的台风在主眼墙(primary eyewall formation)外侧可以产生闭合的外眼墙(SEF;secondary eyewall formation),形成所谓的台风双眼墙结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大气所召开“结构性调整、内涵式发展”改革工作预备会议
2019年10月16日下午,大气所召开了研究所“结构性调整、内涵式发展”改革工作预备会议,周天军副所长(主持工作)、陈洪滨书记、王生林副书记、姜大膀副所长、全所11个实验室(中心)主任以及战略规划处、科技处、所办公室相关人员2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周天军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指出按照中科院的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