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植物所科研人员在亚洲季风与青藏高原花粉沉积耦合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3

众多证据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制约着亚洲季风系统的演化。花粉作为可以随风传播的重要媒体,有极大潜力可以发展成为衡量季风活动的风力和方向的代用指标,用于青藏高原上的古季风活动的检测和评估。因此,有必要建立对现代花粉沉降模式的正确认识。然而,前人的研究仅关注了青藏高原表土孢粉沉降与区域植被的耦合及建立花粉-植被-气候之间的转换函数关系,极大忽略了现代表土花粉沉降与季风风向、强度的直接关联。
  中科院植物所王宇飞研究组通过与中科院地球环境所刘晓东团队合作,对覆盖青藏高原地区的594个地表样点的表土花粉组合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对青藏高原上及周边地区的植被物源追溯、地形地貌及风力场数据集成分析,发现:1)表土花粉组合能够反映高原地表高寒荒漠植被面貌,可用于评估地质历史时期的植被状况;2)其中乔木花粉多为外源花粉,其相对丰度的空间分布趋势与亚洲夏季风向青藏高原挺进的路径高度耦合。结果表明,如今青藏高原上乔木花粉的沉降受亚洲夏季风系统主控,即现代亚洲夏季风的爬坡效应驱动了低海拔植被产生的花粉雨向高海拔地区散布。如果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亚洲季风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埋藏在青藏高原沉积物中的特定类群的花粉丰度数据具有极大的潜力反映当时亚洲夏季风的风向和强度,成为推演青藏高原隆升影响下的亚洲季风的风向和强度等演化历史信息的一个简单且实用的代用指标。该研究首次用花粉丰度等值图形式,量化和图形化地展示了青藏高原周边植被乔木花粉经由亚洲夏季风气流携带、攀爬进入青藏高原的历程,为评估历史时期青藏高原抬升过程中亚洲夏季风的变化提供了新的代用指标和研究方向。
  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上。王宇飞研究组李金锋助理研究员和谢淦博士后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宇飞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和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及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的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arscirev.2020.103114
  (系统进化实验室供稿)
  
  青藏高原乔木植物花粉的扩散趋势线与亚洲季风主导的等降水量线的耦合。图中A,B和C为高原及周边3个乔木花粉的分布中心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系统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9年度学术年会
    1月9日,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学术年会在中科院植物所水杉楼报告厅召开。植物所所长汪小全、副所长杨秀红,系统进化实验室洪德元院士,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文浩研究员,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实验室科研人员、研究生和退休同志共2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9年学术委员会会议
    12月21日,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科院植物所水杉楼报告厅召开2019年学术委员会会议。重点实验室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宜瑜院士、匡廷云院士、洪德元院士、康乐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晓亚院士,副主任葛颂研究员,魏辅文院士等15位委员,以及实验室部分科研骨干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科院前沿科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蒙古高原草原生态系统管理暨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站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植物所召开
    11月20日,“蒙古高原草原生态系统管理暨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站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植物所召开。CERN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鸿烈院士,植物所洪德元院士,CERN科学委员会傅伯杰院士、于贵瑞院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李拥军副司长,原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冯仁国研究员,中科院科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植物所科研人员与浙江大学合作成功解析绿藻光系统II-捕光天线超大复合体的三维结构
    光合作用是植物最重要的特有功能之一,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几乎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光系统II(PSII)作为光合水氧化的场所,是位于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一个重要蛋白质机器,对地球上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它由具有光能捕获、传递功能的捕光天线系统(LHCII)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植物所科研人员在揭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氮水调节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水分和氮素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产力水平、维持群落结构的两个关键生态因子。然而,人们对气候暖干化背景下,降水变化、氮沉降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荒漠草原植被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尚不清楚,严重制约了荒漠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振柱研究组基于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生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植物所与清华大学合作首次解析硅藻光系统II-捕光天线超级复合体原子水平三维结构
    硅藻是海洋主要的浮游生物之一,贡献了地球上每年原初生产力的20%左右,且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特征与其光系统(Photosystem,PS)以及外周捕光天线的功能密切相关。不同于绿藻和高等植物,硅藻PSII的外周捕光天线是结合了岩藻黄素和叶绿素a/c的蛋白(Fucoxanthin C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系统进化实验室举办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端学术交流会
    4月19日,由中科院植物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遗传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端学术交流会在植物所举行。会议由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贺超英研究员主持。来自所内外的9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孔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8年度学术年会
    1月25日,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学术年会在中科院植物所水杉楼报告厅召开。植物所所长汪小全、党委副书记曹爱民,系统进化实验室洪德元院士、路安民研究员,中科院北方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主任桑涛研究员,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点实验室处娄治平研究员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实验室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8年学术委员会会议
    12月20日,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科院植物所水杉楼报告厅召开2018年学术委员会会议。重点实验室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宜瑜院士、匡廷云院士、洪德元院士、康乐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晓亚院士,副主任葛颂研究员、马红教授,魏辅文院士等16位委员,以及实验室部分科研人员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培训班在肇庆举办
    11月28日至12月2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培训班在广东省肇庆市举办。本次培训班由挂靠于中科院植物所的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森林网共同主办。来自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15个样地以及网络外2个样地的青年研究人员及研究生共69人参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