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植物所科研人员与浙江大学、华大基因三方合作揭示活化石银杏的种群进化历史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3

活化石类群起源古老,往往一个支系仅现存一个物种,形态性状保守,现存分布范围狭窄,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因此达尔文认为活化石是研究物种灭绝、竞争、适应性等进化生物学核心问题的绝佳体系。银杏(Ginkgo biloba L.)是著名的活化石森林树种,其祖先起源于 2.45 亿年前。尽管经历了地质历史时期的多次全球气候震荡以及人类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干扰,但银杏仍然存活至今,并在全球广泛栽培,因此,银杏被认为是人类保护和复兴濒危物种的正面案例。但现存银杏是否应该得到重点保护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具体体现为两个核心科学问题:一是银杏是否仍存在野生种群?野生种群分布在中国哪些地方?二是银杏是如何幸存下来?其进化潜力如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葛颂团队2016年首次与浙江大学傅承新-赵云鹏团队、华大基因研究院三方合作联合发表了银杏基因组草图。此次三个团队再次合作,通过对全球采样的545个银杏基因组重测序揭示了活化石银杏种群进化历史、避难所及进化潜力。
  本研究在染色体水平 HiC 基因组组装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国产 BGISEQ-500 二代测序仪,对采自全球 51 个种群 545 棵银杏大树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产出了 44Tb 的海量数据,构建了迄今最大的非模式物种序列变异数据库。种群遗传结构和动态历史模拟分析发现, 银杏在中国存在 3 个避难所:东部(浙江天目山为代表)、西南(贵州务川、重庆金佛山为代表)以及南部(广东南雄、广西兴安为代表),大巴山脉和湖北大洪山区分布的银杏是南部和西南部种群在冰期形成的混合种群,更新世晚期(51 万至 14 万年前)的多次冰期既导致了不同避难所种群之间的分化,也促进了不同避难所特有遗传成分的混合,从而在物种水平维持了这一活化石植物较高的遗传变异。
  该研究进一步表明,遍布全球的银杏几乎均源自以浙江天目山种群为代表的中国东部种群,银杏迁移到日本和韩国要早于其迁移到欧美,且发现欧洲的银杏源自中国而非一直认为的源自日本,证实了人类在银杏从避难所向中国其他地区以及向全球迁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揭示了现存银杏全球分布格局的基本成因。该研究还借助全基因组扫描方法尝试寻找与 银杏适应环境密切相关的基因和代谢途径,为进一步探讨银杏濒危的可能机制以及这一明星 物种的保护、栽培和扩繁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资料。
  该研究获得的多项证据结合现存银杏全球分布格局表明,银杏并非处于灭绝旋涡或进化末端,而是具有足够适应潜力的活化石物种。同时,本研究证实的银杏野生种群大多不在自然保护地内,受人类活动干扰严重,而且种群大小较小,十年野外监测几乎未见幼树和幼苗的天然更新。因此,银杏野生种群及其核心种质资源亟需重点和精准保护。该项工作不仅为银杏的后续研究建立了进化框架,为其种质资源开发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而且为其他活化石物种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有助于最终揭示物种适应和灭绝的规律和机制。
  该研究成果于9月1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unications。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云鹏副教授、硕士生殷平平,华大基因范广益、孙帅、洪晓宁,中科院植物所博士生李宁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植物所葛颂研究员,华大基因徐讯博士、刘心博士,浙大傅承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2133-5
  (进化实验室供稿)

图 1 银杏种群遗传结构
  
图 2 银杏种群动态历史
相关话题/遗传 植物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植物所举办首届“香山科普论坛”
    8月27-29日,首届 “香山科普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举办,主题是“自然科普支撑强国梦”。来自安徽、上海、四川、黑龙江、辽宁、江西、河南、海南、山东、内蒙古等17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自然教育的教学机构和教育基地相关从业者14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植物所科研人员发表花多样化发育机制综述文章
    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结构,也是其关键创新性状。花的起源和多样化导致了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繁盛,从而深刻地改变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格局。长期以来,对花起源和多样化机制的研究一直是植物学和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热点。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孔宏智研究组长期从事花起源和多样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近日,该团队在著名国际学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植物所召开2019年期刊发展研讨会
    为进一步加强植物研究所主办期刊的质量建设,研讨新形势下期刊发展策略,提升和增强期刊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植物研究所于9月4日召开了2019年期刊发展研讨会。本次会议主题为“新时代期刊的创新与发展”。植物所党委书记、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JIPB主编种康,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JIPB主编巩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植物所科研人员在光周期调控开花的表观遗传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太阳光提供给植物能量以及波长、周期、强度和方向等信号。高等植物监测日照长度(即光周期)的变化,通过调节开花时间以确保繁殖成功。日照长度由叶片感知后诱导成花素基因FT在维管束的表达,FT编码的成花素由叶片转移至茎顶端分生组织,促进植物开花。长日照下,FT被光周期输出因子CO在韧皮部于黄昏时(dusk)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植物所举行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8月29日上午,植物所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水杉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植物所所长汪小全,党委书记种康,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爱民,副所长林荣呈、杨秀红,以及各重点实验室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导师代表等出席典礼。140多名新生参加了典礼。活动由林荣呈主持。  汪小全代表植物所热烈欢迎新同学的到来。他介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植物所科研人员揭示气孔保卫细胞分裂精细调控机制
    气孔是分布在所有陆地植物叶片表面的特化表皮细胞结构。气孔保卫细胞根据环境条件变化和节律发生“运动”改变气孔大小,调控植物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水分蒸发,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碳同化和水分利用效率。模式植物拟南芥FOUR LIPS (FLP) 是最早被发现的气孔发育关键基因之一。FLP基因突变可导致保卫细胞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植物所举办第六期资源植物品质分析高级培训班
    8月19日至24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举办了第六期“资源植物品质分析高级培训班”。来自北京、天津、山西、河南、海南等18个省市各大高校及公司的140余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景新明研究员、植物所人事处和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开班仪式。  本期培训班由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2019年植物所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项
    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度集中受理期申报项目的评审结果。  在集中申报期内,植物所共49个项目获得资助,包括****项目2项(直接经费700万元)、优秀青年项目1项(直接经费130万元)、重点项目3项(直接经费901万元)、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直接经费242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植物所科研人员在揭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氮水调节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水分和氮素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产力水平、维持群落结构的两个关键生态因子。然而,人们对气候暖干化背景下,降水变化、氮沉降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荒漠草原植被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尚不清楚,严重制约了荒漠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振柱研究组基于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生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
  • 植物所科研人员解析RNA甲基化调控果实成熟的作用机制
    DNA甲基化(5mC)和RNA甲基化(m6A)是两种重要的核酸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诸多生物学过程。然而,这两种核酸修饰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联性却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国政研究组和田世平研究组合作,揭示了DNA甲基化可通过调节m6A去甲基化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番茄果实m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