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湖气相互作用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7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在全球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中网格尺度的精细化,湖泊的重要性变得不可忽视。尽管湖泊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在水体开展持续观测的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对于湖气相互作用的认识仍非常有限。
  洱海位于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南端交界区域,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关键水汽输送通道上,受到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共同影响。刘辉志团队于2011年6月在洱海建立了固定于湖面上的观测平台,利用涡动相关法开展了湖气通量的长期连续观测。
  基于2012-2015年四年连续的观测资料,杜群博士等分析了洱海能量通量和CO2通量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子,及季风对洱海湖气交换过程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洱海表现为弱的CO2,年总CO2通量在117.5到161.7 g C m-2a-1。在季风前期和季风期初期,热量从大气向湖面输送,感热通量为负值,湖泊开始储存热量;季风期中期开始,热量从湖泊向大气输送,感热通量变为正值,湖泊开始释放热量。湖气温差是感热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且湖气温差与感热通量的相关系数从半小时到月尺度逐渐增加。风速对于感热通量的影响较小,但与潜热通量和CO2通量关系较密切。感热通量在季风期前和季风期后的控制因子比较相似,这一现象在CO2通量的控制因子上也得以发现,表明季风对于洱海的热量和碳交换过程的影响较为显著。
  许鲁君博士等利用改进了的WRFv3.7.1湖泊模式,研究了季风对洱海大气边界层特征和局地环流的影响等。结果表明:洱海的存在扩大了大理盆地谷底和山区的热力差异。由于有较低的粗糙度长度和较高的热容量,洱海的存在增加了湖陆间的温差和局地风速。湖泊在白天使气温下降,比湿增加,并降低了大气边界层高度,在夜间则相反。
  相关成果已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 Physic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等期刊相继发表。

  图1 (a)洱海湖面水汽和CO2通量观测平台;(b)洱海不同季风期的通量印痕分布。
  论文信息:
  Du Q., H.Z. Liu, L.J. Xu, Y. Liu and L. Wang, 2018: The monsoon effect on energy and carbon exchange processes over a highland lake in southwest of China. Atmos. Chem. Phys., https://doi.org/10.5194/acp-18-15087-2018.
  Du Q., H.Z. Liu, Y. Liu, L. Wang, L.J. Xu, J.H. Sun and A.L. Xu, 2018: Factors controlling evaporation and the CO2 flux over an open water lake in southwest of China on multiple temporal scales. Int. J. Climatol., https://doi.org/10.1002/joc.5692.
  Xu L.J., H.Z. Liu, Q. Du, L. Wang, Y. Liu and J.H. Sun, 2018: Differences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re-monsoon and monsoon period over the Erhai Lake. Theor. Appl. Climatol., https://doi.org/10.1007/s00704-018-2386-8.
  Xu L.J., H.Z. Liu, Q. Du, and L. Wang, 2017: Evaluation of the WRF‐lake model over a highland freshwater lake in southwest China. J. Geophys. Res. Atmos., 121: 13898-14005, https://doi.org/10.1002/2016JD025396.
  Liu H.Z., J.W. Feng, J.H. Sun, L. Wang and A.L. Xu, 2015: Eddy covariance measurements of water vapor and CO2 fluxes above the Erhai Lake. Sci. China. Earth Sci., 58, 317-328, https://doi.org/10.1007/s11430-014-4828-1.
  Feng J.W., H.Z. Liu, J.H. Sun, and L.Wang, 2015: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annual total evaporation over a highland lake in Southwest China. Theor. Appl. Climatol., 126, 303-312, https://doi.org/10.1007/s00704-015-1585-9.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观测 控制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科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举行奠基仪式
    11月1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奠基仪式在柳城畲族镇上黄村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大气所党委副书记王生林,科技处长张璐,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自发,金华市副市长祝伦根,武义县领导姚激扬、李唯、叶河等领导嘉宾参加了奠基仪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衢州暴雨和强对流观测与预报研究试验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2019年11月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衢州暴雨和强对流观测与预报研究试验基地揭牌仪式在衢州气象局隆重举行。大气物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王生林、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主任雷恒池、副主任胡朝霞、高守亭研究员、平凡研究员、科技处处长张璐等一行九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出席揭牌仪式还有衢州市副市长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太阳磁场观测技术方法研讨会暨第四次太阳观测及台站运行研讨会召开
    9月23-28日,由国家天文台主办的“太阳磁场观测技术方法研讨会”及“第四次太阳观测及台站运行研讨会”在青海德令哈举行。  太阳磁场观测技术方法研讨会以国家天文台主持的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简称AIMS)和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国家天文台参与首次发现提供黑洞吸积燃料的内流观测证据
    国家天文台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组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南极天文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合作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观测到类星体核区为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提供吸积燃料的快速内流物质,完成了黑洞吸积物理图像的最后一块拼图,在黑洞吸积物理、活动星系、黑洞和星系共同演化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成果论文于9月5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北京—亚利桑那巡天观测任务圆满完成
    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1)观测自2015年1月7日开始,历时4年,最终于美国时间2019年2月13日圆满结束。由国家天文台BATC课题组主导的该巡天项目利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2.3米Bok望远镜和375个夜晚完成了北银冠天区5200平方度的g和r波段观测,将为即将到来的暗能量光谱巡天项目(DE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理论物理所在提出利用视界望远镜的偏振观测探索轴子方面取得进展
    拥有极高空间分辨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让我们人类第一次清晰的看到了黑洞视界附近发出的电磁辐射,辐射环内部的阴影则是目前最直接的黑洞这一理论概念的证据。这次观测的数据被广泛应用在进一步验证广义相对论和黑洞物理、研究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过程。同年9月份EHT团队获得300万美元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一种针对双耳重放的声源仰角参数化控制方法
    仰角感知在双耳重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听觉系统对仰角的感知主要依靠双耳接收信号的谱信息。近年来,谱信息对仰角感知的影响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基于头相关传输函数(Head 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HRTF)的音效定位研究表明频谱中的峰值点和谷点是决定声源仰角感知的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一种基于贝叶斯频率估计算法的窄带有源噪声控制系统
    窄带有源噪声控制是一种通过发出与初始噪声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从而有效降低低频窄带噪声的控制手段。窄带有源噪声控制算法需要预先获得初始噪声的频率信息,包括频率个数及各个频率值。  传统的基于自适应陷波器(adaptive notch filter,ANF)的频率估计方法需要人为设置频率个数,且在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人员观测并解释海底反射会聚现象
    在深海声道条件下,海水折射效应会使声场出现会聚效应;在不完全声道条件下,海底斜坡、海底山和海沟等海底地形的变化对声场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深海复杂环境下的声传播特性,中科院声学所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在中国南海开展了一次综合性的海上实验。张鹏博士及李整林研究员等人在海底地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新的频率追踪算法可有效控制多频时变噪声
    噪声通常指不需要的声音,它对人类身心均会构成损害。常规的被动降噪方式对低频噪声的影响效果有限,有源噪声控制技术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分为窄带有源控制系统和宽带有源控制系统。在窄带有源控制系统中,如何获取参考信号非常重要。常规的基于自适应陷波器算法的频率追踪法,存在计算复杂度高或者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