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5-2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语言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6月。语言研究所汇集了一批出色的人才,有丁声树、罗常培、吕叔湘、陆志伟、傅懋责力等著名学者,正是他们卓越的学术成就使语言研究所早期的汉语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以及语音研究等学科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罗常培、吕叔湘、李荣、刘坚、江蓝生、沈家煊曾先后主持语言研究所工作。

  (一)研究方向与任务

  以研究汉语的历史和现状为主,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研究并介绍国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编纂汉语辞书,开展语音分析、合成与识别以及机器翻译——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语言研究所的主要学科有:现代汉语、汉语史(近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方言、应用语言学(机器翻译、中文信息处理)、语音学和理论语言学。

  (二)人员与机构

  语言研究所现任所长沈家煊,工作人员86人,其中正高级研究人员20人,副高级研究人员25人。设句法语义学研究室、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方言研究室、语音研究室、应用语言学研究室、当代语言学研究室、词典编辑室和《中国语文》编辑部。主管中国语言学会和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

  (三)主要科研成果

  出版了《中国文法要略》、《文言虚字》、《汉语语法论文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现代汉语八百词》、《近代汉语指代词》、《古音说略》、《诗韵谱》、《北京话单音词词汇》、《汉语的构词法》、《厦门音系》、《唐五代西北方音》、《汉语音韵学导论》、《语言与文化》、《汉语音韵讲义》、《古今字音对照手册》、《现代汉语词典》、《切韵音系》、《汉语方言调查手册》、《音韵存稿》、《语文论衡》和《中国语言地图集》(主编汉语方言分区地图)等重要著作。

  此外,《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普通话音节合成系统》、《JFY-3英汉机器翻译系统》、《英汉否定结构对比研究》、《科技一号》英汉机译系统、《实验语音学概要》、《现代汉语词典》、《北京话儿化词典》、《GRA篇名英汉机器翻译系统》、《福清方言声母与广韵声母比较》、《中国语言地图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等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普通话音节合成系统》、《福建省顺昌县境内方言的分布》、《中学语文词典》、《机器翻译系统的语言知识库管理软件》、《叙述文中他的话语分析》、《JFY-5英汉机器翻译系统》、《中国语言地图集》、《现代汉语八百词》、《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语图册》、《实验语音学概要》、《现代汉语词典》、《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五代卷》、《普通话语音分析与合成的基础研究》、《福清方言研究》、《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敦煌变文语法研究》等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中原音韵音系》、《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差异》和《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浊声源动态特性对合成语音音质的影响》、《福建省顺昌县境内方言的分布》、《祖堂集》里与语气词呢有关的几个助词、《祖堂集》里的底(地)却(了)著、语气词了源流浅说、《近代汉语助词》等成果获得专项奖项。

  (四)科研课题

  语言所承担国家重点课题21项,承担院级重点和院重大课题34项,以及所级重点课题41项。

  (五)国内外学术交流

  中国语言地图集是语言研究所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研究的国家六五重点项目,中英文对照本已由香港朗文出版社出版。

  (六)研究生的培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设在语言研究所,语言系设有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42人。目前,在岗博士生导师7人(江蓝生、沈家煊、张国宪、张振兴、顾曰国、林茂灿、徐枢),在读博士生21人,其中外国留学生9人;在读硕士生14人,其中外国留学生6人。

  (七)图书馆

  语言研究所图书馆以藏有丰富的中国语言学图书文献而著称,有大批珍贵古籍和600多种善本书,其中《四库珍本丛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大藏经》、《敦煌宝藏》、《笔记小说大观丛书》、《古本戏曲丛刊》等丛书和大型丛书较为名贵。

  (八)刊物

  编辑出版《中国语文》(双月刊)、《方言》(季刊)、《当代语言学》(季刊)。

  历史沿革

  语言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6月,是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所之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语言所归入社科院,至今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址最初是在北京东城翠花胡同,1956年初迁到北京西郊中关村,1958年又迁到北京西城端王府夹道,1969年底全体人员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1972年夏回京后暂驻北京朝内南小街原文字改革委员会大楼的一部分,1976年进入原北京地质学院主楼,1984年迁到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至今。

  语言所历任所长是:罗常培(1950—1958)、吕叔湘(1959—1982)、李荣(1982—1985)、刘坚(1985—1996)、江蓝生(1996—1999)、沈家煊(1999至今)。先后担任过副所长的有:叶籁士、石明远、赵洵、刘涌泉、陈章太、侯精一、晁继周、贺巍、江蓝生、孟庆海、董琨、张国宪。

  语言研究所最早是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语音乐律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的,研究力量主要是两方面的来源,一是前中央研究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部分成员,二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高等院校抽调来的部分学者。建所初期,语言所规模不大,却汇集了丁声树、罗常培、吕叔湘、陆志韦、傅懋*等著名学者,他们领导了语言所早期的汉语语法研究、汉语方言研究、汉语音韵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汉语语音研究等学科的工作。到六十年代后期,语言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还有现代汉语规范、机器翻译、国外语言学研究动态,编辑出版了《中国语文》等学术刊物,编纂了《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

  十年动乱使语言研究所的工作完全停滞了五六年,直到七十年代初,大部分同志从干校回到北京以后,才逐渐恢复了工作。尽管工作环境和研究条件不很理想,一代学界前辈还是以惜时如金的精神,勤勉地推动着各方面研究的展开。语法小组为撰写一部大型《现代汉语语法》积极准备;方言研究、语音实验研究、机器翻译研究、《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开始走入正轨;《语言学资料》也更名为《语言学动态》恢复出版,1978?979年共出12期(后改名为《国外语言学》,现名为《当代语言学》)。

  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成立,语言研究所改属社科院后,对原有学科作了进一步的调整,下设八个研究室,分别是:现代汉语研究室,古代汉语研究室,近代汉语研究室,方言研究室,语音研究室,应用语言学研究室,情报资料室(1980年改为国外语言学研究室,现为当代语言学研究室),词典编辑室。另有《中国语文》编辑部。

  作为国家级的语言研究专门机构,语言研究所不仅推出了一批又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而且组织了很多全国性的学术活动,良好的学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语言学工作者。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