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合物研究团队,对此问题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提出是否可以忽略水合物具体生长过程,摆脱由大量模型引入的众多参数干扰,直接考察成核对最终生成的块状水合物晶体影响作用,最终提出初始成核速率可直接影响最终含气率的新水合物形成思路(图1)。在大量实验室实测结果基础上,建立了“水合物优势晶种繁殖生长”新生长模式(图2),并提出实验系统内部某些特殊结构(如具较低温度的拐角结构)是导致这些优势晶种出现的最佳位置(图3)。结论为工业应用中水合物堵塞位置准确预测、物理法清除管道中水合物堵塞等技术,提供具较高参考价值的理论基础。同时,为冰晶体成核与生长过程、冰晶体物理学、力学特性研究,提供一种新研究视角。
该成果于2021年8月17日以Superior seedlings propagating growth pattern of hydrates为题在线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IF=13.27,世界化学工程类143个期刊中排名第四)、欧洲化学学会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西北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鹏副研究员为文章第一作者,吴青柏研究员为文章通讯作者。
该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课题三(2017YFC0307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41571072、41601079、41661103)等联合资助。
链接

图1甲烷水合物晶体结构在不同体系中成核与生长过程示意图

图2水合物晶体在1 wt.% SDS溶液中成核与生长过程

图3水合物晶体在去离子水、1 wt.% SDS、0.5 wt.%黏土颗粒、
1 wt.%硅胶粉颗粒混合物中成核与生长过程
责任编辑:高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