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工作中,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实验室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在PEDOT光子晶体上实现了多彩图案的水写和电擦除(Adv. Funct. Mater., 2019, 1808473)。他们通过电聚合制备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光子晶体(PEDOT-IO-0),揭示了所制备PEDOT-IO具有四种状态和三种不同的开关形式:第一个开关是从PEDOT-IO-0到PEDOT-IO-I(中性态)的不可逆的还原过程。第二个开关是PEDOT-IO-I(中性态)和PEDOT-IO-I(氧化态)之间的可逆电化学过程,伴随着由于离子掺杂/脱掺杂引起的可逆带隙(结构颜色)变化。第三个开关是水处理PEDOT-IO-I(氧化态)形成PEDOT-IO-II,由于水诱导LiClO4分子(Li+和ClO4-离子)的去除和周期性结构收缩,引起光晶带隙的蓝移。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在PEDOT光子晶体上水写-电擦多彩图案。
最近,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实验室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与中科院半导体所裴为华研究员合作基于水书写和电擦除制备可重写PEDOT薄膜。他们通过恒电位聚合制备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薄膜(图1),基于溶剂与PEDOT薄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呈现出三种溶剂调制行为。低极性溶剂(LPS)与PEDOT薄膜无相互作用;中极性/高挥发性溶剂(MP/HVS)去除亲水性电解质,有助于将水接触角从原始亲水膜(6.5°)转换为疏水性可写基材(146.2°);高极性溶剂(HPS)诱导PEDOT链中阴离子的去掺杂,导致薄膜颜色由蓝变紫,作为信息书写过程(图2,3)。同时,PEDOT薄膜的本征电化学氧化还原使擦除过程成为可能。

图1.PEDOT膜的制备及表征

图2.PEDOT膜的三种溶剂调制行为

图3.PEDOT膜经三种不同类型溶剂处理变化过程的示意图
以PEDOT膜表面浸润性调控为前提,结合高极性溶剂诱导颜色变化(写入)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擦除),实现了可重写的PEDOT薄膜(图4)。这项工作为基于PEDOT的光学材料和器件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图4.PEDOT膜上水写/电擦图案
相关研究结果以“Rewritable PEDOT Film Based on Water-Writing and Electroerasing”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DOI10.1021/acsami.1c09531)。该文章的第一作者武萍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51873221,52073292,51673207,51373183,61634006)。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mi.1c09531
责任编辑:高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