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唐立娜研究员团队在衡量土地利用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迁移影响评价模型开发方面取得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非点源污染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半城市化地区小流域对人为活动的干扰,尤其是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敏感性较强,从而引发了显著的非点源污染变化。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增加绿地和建立河岸植被缓冲区是抑制非点源污染最优的选择之一。然而在哪些地块增加绿地或植被缓冲区?缓解多少非点源污染入河程度?这些问题亟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最近,国科大博士生导师唐丽娜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土地利用影响系数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程度,即土地利用影响系数(LUIC)。基于LUIC的划分,设置三种情景,对情景中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进行调整和优化,分别模拟各情景中非点源污染入河系数的变化程度。
  以半城市化地区典型小流域——厦门市后溪流域为案例,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位于沿河地块的入河系数值都是高的,如果按照传统的缓冲区方法对所有沿河地区进行绿地改造,成本过大,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因此,基于已识别出的LUIC的空间分布,通过对不同影响区的土地利用或景观格局进行重组与优化,能够降低子流域入河系数,从而整体上降低流域对入河系数的敏感程度。越接近河流干流的子流域,优化LUIC值高影响区的用地类型对削减入河系数越有效果。
  该模型适用于缺乏水文监测数据的小流域,优越性在于简化了复杂的生态过程,分析土地利用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程度,快速识别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关键区域,从而有助于以更经济、更有针对性的控制手段(土地管理、城市空间规划等),有效地降低非点源污染对生态系统的风险。
  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response of the migra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o land use change in a typical small watershed in a semi-urbanized area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钱瑶(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唐立娜(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跨组合作项目(KLUEH-C-201801)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902)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102458X?via%3Dihub

基于土地利用影响系数的用地优化下的非点源污染入河系数的变化程度

责任编辑:高塬
相关话题/污染 优化 非点源 城市 生态